第十二章 文藝擷英 第3節 《顏氏家訓》成書於何時?(1 / 2)

第十二章 文藝擷英 第3節 《顏氏家訓》成書於何時?

我國曆來是一個注重宗法和家教的國家,因此像家訓之類的傳統宣教物可謂多如牛毛,可是自隋王朝統一中國以來,竟還沒有哪一部家訓的影響力及得上《顏氏家訓》那樣的普遍和深遠--不僅封建統治者大肆宣揚,而且連佛教徒也廣為征引,甚至如“凡為人子弟者,家置一冊,奉為明訓,不獨顏氏。”(王鉞《讀書從殘》)。顏氏後裔更是引以為榮,多加翻刻,對他們的老祖宗即《顏氏家訓》的作者顏之推頂禮膜拜。可是,究竟《顏氏家訓》一書成於何時呢,這似乎是個不怎麼好解答的疑問。

顏之推(約公元531-約595年)字介,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市),世居建康(今南京市),生於士族官僚家庭,世傳《周官》、《左氏春秋》。他早傳家業,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禮》、《傳》”,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他博覽群書,為文辭情並茂,得梁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國左常侍。其生於亂世,亦長於戎馬,仕梁元帝為散騎侍郎,但不久隨著江陵為西魏軍所破,隻好投奔北齊,曆20載,官至黃門侍郎、平原太守。公元577年,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征為禦史上士。公元581年,隋滅北周,他又於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太子召為學士,不久以疾終。依他自敘,“予一生而三化,備苶苦而蓼辛”,歎息“三為亡國之人”。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和《還冤誌》等。其中,《顏氏家訓》共二十篇,是顏之推為了用儒家思想教訓子孫,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係統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同時它也是一部有關倫理道德的著作,在中國倫理學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這是他一生關於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後世稱道此書為“家教規範”。然而也正因為顏之推經曆非凡,故何時寫成《顏氏家訓》便成了曆史上的一樁懸案。

傳統的看法認為,《顏氏家訓》當寫於北齊。因為舊本題為“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撰”。既然表明為北齊黃門侍郎,當然也就是北齊時撰寫,這似乎已經是非常明了了。《郡齋讀書誌》卷十一、《四庫總目提要》卷一一七等皆持此說。隻是到了近代,“北齊”說受到了挑戰。學者餘嘉錫先生首先發難,他在《四庫總目提要辨證》一書中提出“北齊”說毫無根據,他又提出《顏氏家訓》實作於隋開皇九年(589年)平陳之後。因為《顏氏家訓·終製篇》雲:“先君先夫人,皆未還建鄴舊山;今雖混一,家道罄窮,何由辦此奉營經費。”“今雖混一”一語,實在道出其玄機也。

餘氏這一提法,立即在學術界引起轟動,各派學者紛紛表示讚同,推翻“北齊”說的理由也就愈加顯得充分。歸納起來有這麼重要的幾條,其一,《顏氏家訓》諸篇大多諱“忠”,如《序致篇》曰:“聖賢之書,教人誠孝”(本為“忠孝”);《勉學篇》雲:“不忘誠諫”(本為“忠諫”);《歸心篇》曰:“誠臣殉主而棄親”(本為“忠臣”)等。這充分說明《顏氏家訓》寫於隋朝,而且是在楊堅稱帝後寫成的。因為隋文帝楊堅的父親叫楊忠,隋避“忠”諱。同時該書的下限在煬帝繼位之前,因為它不避“廣”諱(隋煬帝名楊廣),“廣雅”一詞使用得特別頻繁。其二,全書大多故事牽涉到隋朝統一。除《終製篇》外,《風操》篇也曰:“今日天下大同。”足知該書寫於隋時。其三,全書所述說的曆史事實、職官名稱等皆為入隋後事。如《書證篇》引國學博士蕭該之說,國學博士是蕭該入隋後的官稱。等等。需要補充的一點是,既然《顏氏家訓》寫於隋時已不容置疑,那麼為何題為“北齊黃門侍郎顏之推撰”呢?餘嘉錫先生認為,顏之推在北齊頗久,且在他一生中要數黃門侍郎一官最為尊顯,他撰的書,當然要署上他最為得意的官職,這似乎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