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說。此說源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裏。”清朝的全國性總地誌《大清一統誌》,也說赤壁山在“嘉魚縣東北江濱”。此說後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家楊守敬認同,他認為“赤壁當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且認為《大清一統誌》“所定最確”。近現代有許多曆史讀物及教科書多采用此說,故影響頗大。
認為赤壁應在湖北蒲圻縣西北說。當代著名曆史學家陰法魯先生主編的《古文觀止譯注》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誌》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裏,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堅持這一觀點的除去《括地誌》外,尚有《後漢書》李賢(唐)注、杜佑(唐)編撰的《通典》和《資治通鑒》胡三省(元)注等。這一觀點皆出於權威性的史學著作,因而蒲圻赤壁被認為是鏖兵之地,又被人稱作“武赤壁”。堅持此說的人還認為,《元和郡縣圖誌》的作者李吉甫生活的年代與赤壁之戰的年代較接近,更早些時候的《荊州記》有與《元和郡縣圖誌》相同的記載,而且因為蒲圻的赤壁,陸續有大批的器物被發掘出來,從而證實了這裏是真正的古戰場。不過,也應該這樣說,古代戰事頻仍,可能多有兵器等物遺落於江河之中;其他地方也未必沒有,可能因為曆史的沉積過於深厚,且河流曆久衝擊及改道,一時發掘困難吧。
然而究竟何處是“赤壁之戰”的真正發生地呢?還有待人們細致的研究並拿出更令人信服的證據,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鏈接]蒲圻赤壁考古發現
據南朝盛宏之《荊州記》中記載:(南朝)劉宋元嘉年間,在赤壁已發掘了曾參與赤壁之戰的東吳大將呂蒙之墓,“墓中有一髑髏極大,蒙形長偉,即蒙髑髏也。”另據《南史·宋書·符瑞誌》載:劉宋大明七年,蒲圻出銅路鼓,“獨足四麵”。
在赤壁對岸的烏林,1973年出土了東漢晚期的銅馬鐙一件,印有東漢獻帝“建安八年”的瓦硯一台,並有東漢銅鏡、陶瓷器和箭鏃等。1976年,在赤壁山下1米多深的土層中發現沉船上的鐵環、鐵釘、東漢銅鏡等物。同年,又在赤壁山上發現銅、鐵、玉帶鉤各一件。1977年在赤壁山和南屏山各發現一枚傳令旗上的三棱形鏤孔銅鏃。1987年3月7日,在赤壁金鑾山坡一座東吳磚室墓中,發現諸葛亮設計製造的銅弩機一件,同時還發現東漢五銖錢和規矩星紋銅鏡。同年4月9日在同一地方,又發掘出東吳都尉武官陳文和墓,墓中出土一件更好的銅弩機,上有射程表尺,有銘文,還出土鋼劍一柄、草葉紋鏡一麵,“大泉當千”一枚及青瓷器等多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