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名勝古跡 第2節 諸葛亮的故居在哪裏?(2 / 2)

持湖北襄樊說的人則反對諸葛亮的故居是在河南南陽說,而認為諸葛亮的故居應在距河南南陽兩百多裏的湖北襄陽城西30華裏的隆中山中。其理由大致如下:“南陽”在漢代是郡名,管轄20多個縣,而今天的河南南陽在漢代為“宛”。南陽郡和南郡、襄陽郡在漢代是由荊州刺史部轄的,東漢末年,由劉表任刺史。這時,東漢政權業已動搖,由於劉表受到江漢一帶大地主的支持和擁護,在地主軍閥混戰時就據有了南郡、襄陽郡,駐在襄陽,但他沒有完全占有南陽郡。而此時宛城為袁術占據,袁術東走後,又為張濟、張繡占據。到建安二年,張繡向曹操投降,宛城就成了曹操的勢力範圍。劉備是在建安六年投奔劉表的,他的“三顧茅廬”自然應在建安六年之後,可這時劉備和曹操已是麵對麵的敵人了,宛城對於劉備來說已成了敵境;而他卻能夠自由出入敵境郊區,從容三顧,是不合情理的。

再據《三國誌·諸葛亮傳》,豫章是袁術的勢力範圍,在袁術生前,東漢朝廷是不能派官員到其勢力範圍來的。袁術死於建安四年,朱皓代諸葛玄及諸葛玄的往依劉表,當然是在建安四年之後,此時劉表駐在襄陽,他的勢力範圍又沒有達到宛城,往依他的人是不會住到離襄陽200多裏的宛城的。

又《漢晉春秋》記載說:“(諸葛)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裏,號曰隆中。”這裏的鄧縣不是今天河南的鄧縣,因為它在襄陽北麵100多裏的地方,這個鄧縣的故城遺址在襄陽境漢水北岸10餘裏處。劉表當時雖然沒有完全占據南陽郡,但其勢力範圍已伸展到了南陽郡的博望、新野一帶,鄧縣更在其南,接近襄陽,在劉表的勢力範圍內。諸葛亮及其從父往依劉表後當是住在這裏的。所以,諸葛亮的故居應在襄陽的隆中山中。

綜觀此二說,各有根據,也各有所偏差。第一說的偏差即在於它沒有顧及到《漢晉春秋》的記載;而第二說則又丟開了“臥龍崗”這一與諸葛亮有著緊密聯係的地點。還有,《三國誌》中並未明確記載諸葛亮是否跟諸葛玄奔依劉表之事。因此真相如何,人們隻能各由自己的思度猜測。究竟諸葛亮的故居,也就是劉備三顧的茅廬在哪裏呢?直到如今也還難於斷定,它還是一個需要繼續尋覓底細的謎。不過,後人對於諸葛亮的景仰之心卻是最主要的。

[相關鏈接]人們關於“隆中”所做的一個細心猜想

首先說諸葛亮當年必定隻是居住在一個地方,而不可能是兩處。料想這個地方應該比較幽靜,能夠靜下心來讀書。可它又不能離襄陽城很遠,因為那裏有他新結識的朋友和同學,他們需要交流思想和時政,更重要的是,襄陽當時是荊州乃至於全國的文化中心,這裏有諸葛亮需要拜見的各門派的學者和老師。因此,襄陽城外二十裏的小山村“隆中”是一處理想的地方。而距離襄陽約五百裏之遙的南陽顯然過於遙遠。另外,南陽城外的那個諸葛亮躬耕地距離古南陽城西門也僅二三裏遠。史書記載,在諸葛亮躬耕隴畝的那幾年裏,南陽城一帶經常發生戰爭,那麼這個躬耕地似乎就太不安靜了。

因此便難免有人認定可能當年諸葛亮確實是在襄陽的隆中居住。今天,當我們踏訪隆中時會發現,這裏群山環抱,古木參天,山穀之中有良田數畝,山腰之上有古井清泉。是一處既可安心讀書,又可躬耕隴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