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文物考古 第6節 半塊晉代牙板與道教宗派有何關係?
道教,是我國曆史上比較重要的兩大教派之一(另一派為佛教),同時它也是我國土生土長的重要宗教。它在中國曆史上的影響自然非常之大,魯迅先生曾經即如此感言道:“中國的根底全在道教”。宋元以後,道教主要形成了兩大宗派,即正一道與全真道;隨著南昌半塊晉代牙板的被發現,道教宗派的曆史也隨之改寫,那麼它是怎樣改寫的呢?
牙板是笏中較為高級的一種,由象牙製成,多用於封建官吏上朝記事之用,或者表示某種信仰。最近在南昌發現的這半塊牙板被定名為“晉許真君仙茅崇拜雙向牙板”,長約22厘米,中部寬約5。2厘米。由於年代久遠,其呈深黃到淺棕色分布不等,已經裂成兩片。牙板是由私人收藏家侯玉軍先生偶然收購到的,其出土於江西省高安縣大城水庫附近的村莊。據江西省知名考古學家陳江先生介紹,根據這半塊牙板的質地和顏色,以及同時出土的兩隻滑石豬,可以判定其年代屬我國兩晉時期。據悉,這一判斷也已經得到了江西省收藏研究協會會長劉新園先生的認定。
此次發現的所謂晉代牙板,其兩麵都刻有圖像。一麵是坐姿人物像,其比例精確,麵容清秀、披頭、後有背光,和福建泉州草庵中目前世界唯一保存下來的西亞摩尼佛石雕像類似。同時,所刻人物右腳踩蛇,左腳踏龜;牙板另一麵是器皿植物像。圖中器皿盤口、束頸、鼓腹、矮圈足,是典型西晉盤口器造型;器皿內的植物有6片葉子,花呈五角星狀,與《本草綱目》中對一種名為“仙茅”的植物描述一致。
陳江先生還介紹,根據考古研究中的圖象分析法和植物分類學,牙板上所刻人物從其背光、含有西亞文化元素的繪畫風格、腳下所踩龜和蛇綜合判斷,其與道教四大天師之一、正一教重要教派之一淨明道的創始人--許遜的主要傳說和時代背景類似。另外,板上所刻植物也和許遜所崇拜的仙茅的記載一致。因此,這半塊牙板上所刻人物可確認為許遜無疑,牙板也是尊許遜為祖師的淨明道最早的仙茅崇拜圖實物。
從這塊牙板所承載的豐富信息來看,兩晉時期淨明道的早期民間信仰已經形成,雖然尚帶有民間性、隨意性和不確定性,但早期的教主崇拜和教儀、教規都已經有跡可尋;它還表明早期的淨明宗教受到一些西亞文化影響,這也是比較重要和值得重視的地方;同時,它還證明了宋元以來對淨明宗教的追述有相當內容是可信的,如該宗教信仰逐步形成於兩晉至南朝時期、早期的傳教範圍在南昌和高安方圓百裏附近,以及許遜鐵柱鎖蛟的部分傳聞。
過去,最早關於道教正一道的傳統宗派--淨明道的記載,一直僅停留在宋元時期對其創始人許遜的傳說或教派內的教義;以前的許遜前史研究也僅停留在宋元時期的追述和描述,是口口相傳,查無實據的。但令人驚奇的是,隨著這半塊晉代牙板在南昌被發現,其將淨明道的曆史首次以實證的方式(而此次發現的牙板是研究許遜前史的唯一實物印證),由宋元時期上溯到兩晉期間,提早了約600年。這應該屬於中國道教研究和文物考古的重大發現,以此為基礎,將能首次科學地構築許遜前史研究,並對贛文化研究帶來革命性的影響。總之,其意義是非常顯明和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