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文物考古 第1節 曹操的陵墓到底在何方?(2 / 2)

尤其,在南北朝時期的東魏和北齊時代,在所謂曹操當年所布舍的“七十二疑塚”旁,有大量的王公貴戚也將陵墓設在了這裏,後世來此盜墓者雖頗多良獲,可是無一有顯明證據可指出曹操之墓即在被盜掘之列。更有,曹操生前一反前人“厚葬”的風習,大力提倡“薄葬”,他臨終前《遺令》中更是明確了要穿著平時衣服入葬,不要珠寶陪葬。因此便有史料顯示,由於曹操喪葬從簡,過了沒幾年,曹操墓上的祭殿就遭毀壞了;又沒有隨葬金玉器物,也難為盜墓者所重視,再加上沒有封土建陵,沒有植樹,這樣幾個朝代之後,曹操墓所在便可能真的無人知曉了。

如此,曹操陵墓可能真的要成為一個千古之迷了,然而可令人欣慰的是目前仍有堅持探求真相的後人在不懈地努力著,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鏈接]對曹操墓較真的人

臨漳縣文物保管所所長王福生通過廣泛搜集曹操墓的有關傳說、記載,並著手進行核實研究,寫成了《曹操墓之謎》一文,對曹操墓的一些傳說進行了解說、考辨。他總結道:“鄴城民間傳說中,曹操墓有四種說法:在鄴城以西(今河北磁縣境內)設七十二疑塚;在漳河河底;在許昌城外;在鄴城的銅雀台等三台之下。這些傳說都沒有多少依據,七十二疑塚大體上處在曹操自己安排的墓葬方向,但真正的墓主是北朝皇家貴族。其他說法與史實不符,也沒有考古發現的證據。文史界的許多專家學者雖不相信七十二疑塚之類傳說,但由於曹操墓千餘年來無人知曉,河道、區劃等地理因素變動很大,對曹操墓的具體位置也看法不一,認為在臨漳、磁縣和河南安陽的都有。”。

邯鄲市曆史學會會長劉心長先生也多年潛心於曹操墓研究,經過長時間對曆史文獻進行研究,並多次進行實地考察,綜合地勢區位和文獻資料分析,他認為曹操墓有可能在磁縣時村營鄉中南部和講武城鄉西部約5平方公裏的範圍內。作出這一判斷,花費了他數年心血,為搜集有關曹操墓的資料,據聞他在國家圖書館幾乎查遍了有關史籍,光是查《清詩彙》就花了一天半時間。也正是由於這份執著,圍繞在曹操墓的曆史迷霧才一點點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