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軍事史話 第8節 何時開始設兵部尚書一職?(2 / 2)

9、中國戰爭史上最著名的伏擊戰是哪次戰役?

伏擊戰是指在敵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占據有利的地形,將兵力埋伏起來,等待或者引誘敵軍進入伏擊圈,出其不意地對其發起進攻,並一舉將其擊滅的戰爭手段。從軍事史上來看,這是一種常用的戰術。運用這一戰術的往往是力量弱小的一方,但也往往會因為這一戰術的使用而扭轉戰局。我國曆史上發生過許多伏擊戰,那麼哪一次是戰果最輝煌的呢?

南北朝時,北魏在後期被兩大權臣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的實際掌權者是高歡,西魏的實際掌權者是宇文泰。雙方都想吞並對方,所以便無休止進行征戰。

公元537年,東魏丞相高歡乘西魏丞相宇文泰攻占恒農之機,親率20萬大軍進攻西魏,以圖洗雪之前在潼關戰敗的恥辱。高歡大軍西渡黃河,妄圖直取長安。

宇文泰在得知東魏大軍壓境時,率軍近萬人急返關中,並命華州刺史王羆等嚴加守備。高歡率軍抵達馮翊城下,勸說王羆投降,遭到拒絕後,便轉涉洛水,在馮翊南的許原城西安營紮寨。

宇文泰率軍到達渭水以南,下令各州帶派兵力馳援,手下的將領大都認為敵眾我寡,不宜進擊,主張待東魏軍西進,以觀其勢。獨有宇文深認為,東魏軍隊遠道而來,人疲馬乏,戰鬥力必然弱,而如果等到東魏軍進抵長安,必然擾亂人心,所以應趁其遠來新至,出其不意地將其擊退。宇文泰深以為然,力排眾議,命部眾攜3日口糧,輕騎北渡渭水,進至離東魏軍50裏的沙苑駐紮。宇文泰派部將達奚武帶領三個偵察兵扮成東魏軍的樣子前往偵察,得知高歡部下人人求戰心切,恨不得立刻進軍長安。宇文泰見此狀況,決定采用設伏於先,誘敵深入,然後一舉將其擊敗的戰術。於是便采納部將李弼的策略,率兵背水東西列陣,以李弼為右翼,部將趙貴為左翼,選擇駐地以東10裏葦深土濘的渭曲地區設伏,命令將士都偃戈進於蘆葦中,聞鼓聲即起。然後又派出少量部隊前去挑釁東魏軍。果然,在當日午後,東魏軍追擊宇文泰派出的誘敵部隊至渭曲。焦碳軍前來的都督斛律羌舉認為渭曲葦深土濘,無所用力,不如暫與西魏軍相持,同時暗遣銳卒直取長安。高歡則主張燒蘆葦焚西魏軍。而司空侯景卻建議生擒宇文泰。部將彭樂則認為:我眾敵寡,百人擒一,何憂不克!於是高歡便從了侯景、彭樂的意見,揮軍直前。東魏軍見西魏軍兵少,所以不等列陣便爭相進擊。兩軍甫一交戰,宇文泰便令手下擊鼓,伏兵驟起,奮勇衝殺。西魏騾騎大將軍於謹等六軍配合作戰,李弼領騎兵橫擊,將東魏軍分割為二,各個擊破。高歡在手下斛律光的幫助下,率殘部東渡黃河奔回東魏。宇文泰率西魏軍追到黃河邊上,斬殺東魏軍8萬餘人,選留了士卒2萬餘人,其他的全部釋放,令他們自行回到東魏。

沙苑之戰曆來被軍事學家認為是我國曆史上最為成功的伏擊戰,宇文泰以1:10的兵力擊敗了高歡。這次戰役以後東魏便一蹶不振,從此也徹底斷絕了企圖吞並西魏的野心,雙方實力也悄悄地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到後來,高洋代東魏為北齊,宇文周代西魏為北周。然後北齊為北周所滅。

[相關鏈接]北魏分裂之戰

公元532年,北魏丞相高歡以逸待勞,以少勝多,重創爾朱軍,乘勝進據魏都洛陽,連廢節閔帝元恭、廢帝元朗,立元修為孝武帝,自封大丞相、天柱大將軍、太師。成為實際控製北魏政權的“太上皇”。高歡雖是丞相,但是卻駐紮在晉陽,遙控朝廷。魏孝武帝非常不滿,於是便任命宇文泰為驃騎大將軍和關西大都督,並號令全國討伐高歡。

公元534年,高歡先發製人,率軍攻打洛陽。魏孝武帝親率十萬大軍抵抗,但是由於軍隊作戰不力,並且出現了許多高歡的內應,所以,洛陽很快便被高歡攻占。魏孝武帝出奔,向長安方向逃去。鎮守關西的大都督宇文泰派人將魏孝武帝迎至長安。

同年10月,高歡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見為帝,改元太平,是為孝靜帝。而12月,孝武帝元修飲酒中毒而死,宇文泰等擁立元寶炬為帝,改年號為大統,是為文帝,史稱西魏。自此,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