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軍事史話 第5節 諸葛亮伐魏為何失敗?(2 / 2)

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麵蜀國都不具備,所以諸葛亮雖然伐魏多年,但終其一生都沒有立下寸土之功。

還有的學者從諸葛亮6次伐魏的情況來分析其失敗的原因:

1。228年1月,“六年春,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穀,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合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第一次北伐時,驍勇善戰的趙雲還在,諸葛亮手下文臣武將也有很多,而南方的孟獲又剛剛歸順朝廷,蜀國內部也還安定,於是諸葛亮便以趙雲、鄧芝為先鋒,斬殺韓德父子,收服薑維,逼近長安。而且同時又有孟達準備背叛魏國,可以說,諸葛亮這一仗,是北伐中成功幾率最大的一次。可是,上庸孟達反叛計謀卻被司馬懿看破,宣告失敗。而諸葛亮又錯派馬謖守街亭,結果隻能“揮淚斬之”。由此可見諸葛亮第一次伐魏失敗,主要就是自己用人不當,其實就是孟達舉事不成。

2。228年12月,“冬,亮複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第二次北伐僅僅是圍了陳倉,便因“糧盡”而還,雖然在撤退的路上斬了王雙,但是也沒有尺寸之功。這一次失利主要是因為糧草不繼,負責後勤的李嚴籌集糧草不利,造成軍隊缺糧從而導致北伐失敗。

3。229年春,“七年,亮遣陳式攻武都、陰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眾欲擊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還,遂平二郡。”第三次北伐是諸葛亮北伐之中取得土地最多的一次戰爭,奪得了武都、陰平二郡,但也隻能算是小有成就。

4。230年7月,第四次戰爭,魏蜀兩軍在漢中展開了爭奪戰,天降大雨,雙方沒有進行大規模交戰,所以,也就沒有取得任何功績。

5。231年,“九年,亮複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合交戰,射殺合。”第五次伐魏則又是“糧盡退軍”,而且此時國內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諸葛亮便铩羽而歸。

6。234年2月,“十二年春,亮悉大眾……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宣王對於渭南。亮每患糧不繼,使己誌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相持百餘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第六次北伐,應該是準備得最為充分的一次,除了從國內運來了大量的糧草之外,還“分兵屯田”,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而且兵力也多於魏軍。但是天不假年,司馬懿遲遲不出來應戰,8月,諸葛亮病逝,北伐無法繼續,蜀軍撤退。

[相關鏈接]薑維伐魏

公元234年,諸葛亮病逝後,後主劉禪封薑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三國誌》記載,從公元238年到262年,薑維一共發動了十一次北伐戰爭。

第一次,238年,薑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僵持不下,後退兵。第二次,244年,薑維和費禕出兵興勢,派部將王平擊敗曹爽,後還軍。第三次,247年,在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戰於洮西,無功而返。第四次,249年,此時蜀國已是人才匱乏之時,派廖化作先鋒攻打洮城,雙方互有勝負。第五次,250年,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戰成平手。第六次,253年,薑維出兵包圍南安,但是因糧草不繼,旋還軍。第七次,254年,薑維出隴西狄道,斬殺魏將徐質而還。第八次,255年,在狄道與夏侯霸激戰,並於洮西大破王經部,後魏軍增援,退兵。第九次,256年,出兵伐魏,被大將鄧艾在段穀擊敗,傷亡慘重。第十次,257年,魏國大將諸葛誕叛亂,薑維趁機率軍出兵秦川,魏軍守城不戰,糧盡退還。第十一次,262年,薑維最後一次出兵,與鄧艾交戰,大敗,再加上後主聽信宦官黃皓讒言,將以閻宇取代他,所以便在外屯田,不再回成都。263年,蜀國為司馬昭滅掉。注《資治通鑒》的胡三省認為,薑維屢次伐魏,屢次失敗,死不悔改,是“屢敗而不止,為亡蜀張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