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軍事史話 第5節 諸葛亮伐魏為何失敗?(1 / 2)

第五章 軍事史話 第5節 諸葛亮伐魏為何失敗?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複漢室,還於舊都。”因著這個理想,他六出祁山,討伐曹魏。但是卻沒有一次取得成功,而且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諸葛亮為什麼“六出祁山”討伐曹魏卻無尺寸之功呢?

從當時的三國狀況來看,蜀漢的實力絕對要比曹魏弱,但是為什麼諸葛亮卻一次地討伐曹魏呢?大多數學者對此持此一相同的觀點:伐魏是“以攻為守”。諸葛亮還未出山便知天下三分,所以以他的前瞻性目光,也一定能看出,越來越強大的曹魏總有一天會來討伐蜀漢。所以,他便采用先發治人的戰略,主動攻打曹魏,變被動為主動。此外,他還想定鼎中原,而蜀國本就弱小,所以定鼎中原隻能是在曹魏也立國不久,根基不是非常牢靠的時候“碰一碰運氣”。因此,諸葛亮伐魏雖然屢戰屢敗,但是他還是得屢敗屢戰。那麼他失敗的原因主要有哪些呢?

一些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了不同的分析。一般來說,主要有以下三種具有代表性的觀點:

第一種,從雙方對比情況上分析:

1。從天下形勢上來看。

三足鼎立的形勢使諸葛亮不得不考慮到魏吳兩個國家。蜀國雖然也有很多的領土,但是所管轄的地區中,隻有四川盆地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其它貴州、福建等地區人煙稀少,而且多是蠻夷民族,並不是真心臣服。而曹魏則占據當時最為發達的中原地區,再加上曹操當年實行的屯田製,使魏國人口眾多,財阜物豐。雙方的實力對比決定蜀伐魏成功的可能性不高。

2。從戰略形勢上來看。

蜀漢的政治經濟中心是在成都。從地形上看,中間是平原,而四周則為高山峻嶺,雖然易於防守,但是駐兵也非常困難,不易集中,一旦被攻破,就沒有回旋的餘地。而曹魏則占有三關地區,可供防守,而如果被擊敗,占有北方大量土地、城池,則可以據守反攻。

3。從對方人才對比中來看。

蜀漢人才式微。當年劉備賴以建功立業的“五虎上將”在第一次伐魏時便已隻有趙雲還在世,而不久之後也病逝,剩餘的隻有魏延、薑維、王平等二三流人才了,而文臣謀士則是幾乎沒有。而曹魏方麵,曹操在世時招攬的大批人才還有很多,司馬家族迅速崛起,文官武將不勝枚舉。

4。從行軍用兵上來看。

諸葛亮一生謹慎,從不出奇兵。因為他認為,一旦受到軍事上大的失利打擊,那麼必將動搖動蜀漢的國本。他雖然也因此沒有取得可以稱讚的功勞,但是也不曾有多大的損失。有人因為諸葛亮沒有用魏延的“子午穀奇謀”而為之可惜。而事實上魏延的計謀根本就不值得取法。首先,魏延料定長安守將夏侯楙在遇到突襲時必定逃跑,但是如果他死守待援呢?因為魏國名將郭淮就在附近駐兵。而長驅直入攻打長安,以區區五千人馬越崇山峻嶺,等到達長安時也已是兵困馬乏,敵不敵得過夏侯楙以逸待勞也是未可知的。退一步說,就算如魏延所願,奪取了長安。也未必能守得住。蜀軍人馬本就不多,再加上遠離四川,後續力量肯定跟不上。而魏國也絕對不會棄長安不要,必定傾重兵還擊。所以說,子午穀奇謀隻是一個美麗的童話。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諸葛亮討伐曹魏是注定不會取得成功的。

還有的學者,從天時、地利與人和三個方麵分析了伐魏失敗的原因:

1。天時不與。

很顯然,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當時說的兩個條件在他伐魏時都不具備:首先,不曾“跨有荊、益”。荊州早已在襄樊之戰時,被孫權奪取;其次,曹魏沒有變亂。諸葛亮北伐之時,正是曹丕在位時,雖然曹丕沒有曹操的才能,但是也算是一個好皇帝,加上曹操經營了許多年,曹魏的政權還是相當牢靠的,君臣一心,天下安定,沒有出什麼亂子。此兩點都不具備,所以諸葛亮不具備天時,必定失敗。

2。地利不利。

據《三國誌》記載:“六年……冬,亮複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亮糧盡而還……九年,亮複出祁山……糧盡退軍……亮每患糧不繼,使己誌不申,是以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從史料記載可以看出,諸葛亮北伐的兩次都是糧盡而還。行軍打仗除了比拚兵力、戰略、氣勢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糧草,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短缺則兵馬寸步難行。蜀軍所以糧草不繼的一大原因就是地利不好,也就是說蜀國的路不好走。運送糧草本就非常麻煩,而蜀道又有“難於上青天”之險,所以每每都使得蜀軍糧草不繼,被迫而還。所以說“地利不利”是導致北伐無功的另一個原因。

3。人和不和。

首先,雖然蜀國在諸葛亮以身作則的治理之下變得要比劉璋父子當政時安定多了,沒有發生過動亂,但是這並不是說蜀國內部就沒有矛盾。蜀國內部對諸葛亮不服不滿的還是大有人在。其次,諸葛亮不具備平定天下的才能。《三國誌》上評論他為“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的政治才能強過他的軍事才能,軍事才能中,治軍又比謀略強。而一個三軍統帥如果不能隨機應變,出奇製勝,那麼不可能取得軍事上的絕對勝利。再次,諸葛亮自己沒有軍事才能,可以選拔一些有軍事才能的人出來替他解決這方麵的問題。但是事實上,蜀國卻沒有這樣的人才,隻有一些如魏延、楊儀之類的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才,自然也沒有謀劃全局的能力。況且,他又碰上了一個非常具有軍事才能的老對手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