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交情篇 第十一章 五句口頭禪
口頭禪,是人的口語表達,在有意識的係統語言之前、之後或其間,經常不由自主冒出來的話,重複較多,是個人的態度、思維和表達的慣性宣泄,是社會人意識地流露出來的心智模式。
譬如常說"真的""老實說""的確……不騙你"等口頭禪的人,一般容易擔心別人誤解自己,性格有些急躁,內心常有不平;很在意對方對自己陳述事情的評價,所以一再強調事情的真實性,希望獲得認可和信賴。
再譬如常說"應該""必須""一定要""肯定會"等口頭禪的人,一般自信心比較強,表現出理智冷靜;但說得過多時,反而表現出自己動搖的心理,當領導的,似乎喜歡這樣。
而太多的語尾助詞、語氣副詞,如"啊……""呀 ""這個……""那個……""唔……"等口頭禪掛在嘴上的人,一般思維相對慢些,詞彙缺乏,或者是另一個極端的城府深厚,是比較典型的內心孤獨者。
好多"禪師"和"心理學專家"們都在網上有專門論述,諸如"是嗎""不騙你""知道嗎""太棒了""真倒黴",甚至"他媽的",這裏選幾句不一樣的常用語,試試解析一下,挺有點兒意思的。
說句不好聽的話聽慣了的話,會很少去想,可難得想一想,這話真的很奇怪,既然不好聽,那為什麼還要說呢?揀好聽的話說,不好嗎?
是自己麵子太薄,還是怕對方脆弱?如果原本不打算說,那又幹嗎忍不住還是要說?既然要說了,又幹嗎用這口頭禪讓人提前難受?對敏感的人簡直就是負能量,氣得人牙癢癢,既然不好聽,還非要我聽!若是嘴快的,卡住這話立即接口:"那就別說了!"那你就別說行嗎?
不行。
因為,偏偏這句話後麵的話,通常都是真心話,是重要的話,是驚醒聽者的話。
人之常情,都愛聽順耳的話,開頭就給人不好的暗示,難免抵觸。這口頭禪還是別老當成一番話的開頭才好。
我是為你好究竟是對方不明白,還是對方不認同,還是自己想掩蓋?何出此言?若因別人不知好歹,那麼強調這句話,並不能喚醒他的笨腦袋。若因別人並不認同,那麼強調這句話,很可能招致抵觸而好不了。
若是把人當成傻瓜,那麼強調這句話,就是掩蓋了自己將獲得的利益,他看不出來,可還有其他人的眼睛與腦袋,即使笨人也不大會犯同樣的錯誤。
要表現自己真的是好人,就別說這句已經說濫了的口頭禪。角度不同,好壞亦不同,對方自己認定的好,才是他的好。
要站在對方角度分析利弊,引導別人往你設定的路線上思考。
不要白不要"免費的,不要白不要!""這些,咱不拿白不拿!""反正是老板的,不要白不要!""老公的錢,不要白不要!"(這裏的老公,指的是國家、公家)"不要白不要"這類句式,在咱社會上,常常是衡量一個人的"人情成熟度"的重要標誌。不在於需要不需要,更不在於應該不應該,甚至合法不合法,隻要幾句話的煽惑,馬上能夠引起對方心理呼應,否認這一原則的,統稱"傻帽""白癡""有病""虛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