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交情篇 第十章 讓您省心
人之常情,大凡我們交朋友,選部下,都希望對方能讓自己開心不痛心,讓自己放心不擔心,讓自己省心不費心,才叫好。
當然啦!可啥事兒都難在一個"度",凡事做得稍過了一點,可能就走向了反麵。
人想對了事才能做對事,假若真的有個人存心操心,費盡心機就是要讓你省心,讓你越來越少動腦筋,你還敢交心放心,省心開心嗎?
為了讓領導省心,就要做到"有思想無主見,有成果無形象,有權力無職位,有本事沒脾氣"。尤其是當拎包秘書的,離領導的"心""腦"都很近!就像黃曉陽《二號首長》那本官場暢銷書,講的可就是秘書如何讓領導"舒服",然後自己更舒服了。
讀各種官場小說,做人道理大同小異:當然要會當部下,才能當好領導,其間的過程,就是要會解析、會揣摩領導的心思,把很多事做在前麵,吃苦吃虧,才能讓領導省心。
惰性,是人類的天性之一,科學的所謂進步,也要仰仗懶人之推進,滿足懶性需求之增長。而懶性需求,分為懶於力和懶於思兩種,可怕的是後一種。
不假思索地跟著別人去做,回避思考--既不想思考又沒有能力去思考,正是剛剛走過的 20世紀一些重大災難的社會根源。勤於力,還是勤於思?即使是被譽為"勤勞"的中國人,懶於思考的,極少獨立思考的,也大大存在。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韓愈說,行成於思而毀於隨。笛卡爾說,我思故我在。
刻意讓你省心,可能別有用心哦!
相比起官場上"讓您省心"的費心費神費力費財,商場上的"讓您省心"就簡單些了,其核心手段,就是持續的強力傳播、影響直至改變人的思考。
2011年中國廣告經營額高達 3125億元,廣告經營單位多達 29萬家,從業人員卻隻有 167萬多人,業已成為全球第二大廣告規模市場。而若回溯一下, 1979年1月28日,上海電視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廣告業務",並播出了"參桂補酒"廣告,這可是我國內地第一條電視廣告。 1980年中國廣告業營業收入隻有 1500萬元,而其中外資廣告費就占了 30%。
31年時間,增長了二萬零八百倍!如此強大的公共輿論力量,如此繁多的畫麵,如此繁多的聲音,讓我們還有多少獨立思考的餘地呢?
廣告,強力地影響了中國百姓的思考,甚至主宰了一些人的大腦。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輸贏雖然在終點,但告誡你別考慮太長遠,把家裏那點錢先花給我,立竿見影,至於明天會不會倒下來可顧不上了。
可你若翻翻資料做個最簡單的統計,數一數就將知道,這世界上的成功者,基本上都是輸在起跑線上的。"孝敬爸媽腦白金":花點錢就表示孝心了,不用常回家看看洗碗捶背聽嘮叨那麼麻煩,多省心!
當年電視上曾有"××廣告做得好,沒有××冰箱好"和"××藥,別看廣告,看療效"之類的告白,但如今的現實卻是正好相反。舉不勝舉……讓人省心的目標,是省腦--順其心,變其智!
人之初性本懶,習慣意識中,國人把操心、費心當做一種辛苦,或"心苦",若能省去這些辛苦,便美美稱之曰"享福",卻忘記了"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的哲學規律。
即使從"生命在於運動"的規律上說,生命也是首先在於腦運動,頭腦運動甚至比身體運動更重要,所以,老年人適當地操操心,持續地用用腦,才能運動神經中樞,才能真正健康長壽。
行成於思而毀於隨--這話並不會因為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說的,是千年的格言,就會被人們照辦去做,更難以成為人們的習慣。
所以,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