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交情篇 第十一章 五句口頭禪(2 / 2)

大眾有過貧窮的曆史,延續了這樣的心態習慣,雖然經受過一次次的理性的告誡:便宜沒好貨,但幾輩幾代延續的慣性,沒那麼容易改掉。

要命的是:"老公的錢,不要白不要!"這句口頭禪同時還顯示出,多年立法和執法的缺失,慣出了國人難以改掉的壞毛病。

人生已夠累,要可不要的,要不該要的,是加倍累自己。

挺好的較好,很不錯,蠻好的,大致是同樣的意思,那是好到了 85~90分的程度。非要再往上,不到 100分不罷休,那就叫極端了。

西方人好極端,但中國人並不喜歡。如今,喝咖啡和洋墨水的人越來越多,其情緒中,也漸漸生出些極端,如興奮劑般,仿佛轎車裝了瘋狂級的 W12發動機還不夠,還要達到癲狂級的那就該是 W16了。

中國史上最牛的滿門皇帝是唐中宗李顯,他是皇帝,他爸是皇帝,他兒子是皇帝,他弟是皇帝,他侄子也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的媽也是皇帝!但細讀曆史,卻不得不哀歎他很不幸福,五十來歲就被老婆毒死。

福兮禍之所伏,不極端,才活得多點兒人味兒。站得高看得遠,也得看多高多遠,真的站到了巔峰之高之好,那份孤獨無聊都沒處說;真的看到很遠很遠,所謂情場官場生意場,最後都是火葬場,那份消極泄氣也就再無鬥誌了。

用挺好的人才做事,大概能完成到 85分,而若是用極好的人才做事,那大概能做到 98分,可是挺好的那級人員的成本隻需要 75分,相比極好的人才成本的 95分,收支相比,顯然用挺好的人才能多賺 7分。

"追求完美"美在過程,結果反倒無美可美。

繃得太緊,人就看不到自己了,站得太高,也就看不到地了。

多吃苦大凡父母告誡子女,大凡功成名就者激勵後進小子,大凡做苦口婆心狀勸慰別人者,千言萬語中,總少不了"要吃苦""不要怕吃苦"之類箴言。

人活著,當然是要吃一些苦的,當然不是人人都能吃得了苦的。

關鍵是--吃什麼苦呢?

體力之苦?精神之苦?

孟老夫子的千古警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中首先強調的是"苦其心誌",說明這是人的情誌最難過的關卡。如今物質生活的富足,通過肉體磨煉精神意誌很難,但人的肉體的惰性卻未減反增,於是精神自然比前輩們脆弱。

所以稀為貴,能吃得了精神上的苦難,諸如困惑、抓狂、壓抑、孤獨、不被理解,即是稀者強者,既然不得不吃,也就幹脆吃到頭。

世間之苦,如茶、如咖啡,都是靜心安神而又興奮提神之物,其相似之處還在於,吃苦到一定程度,就會如茶,生出回甘來;就如咖啡,生出癮來。

嗬嗬,那之後呢?

之後,會自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