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曙光初現 2.希臘的解放(2 / 2)

斯大林已經與丘吉爾達成協議,希臘是英國的勢力範圍。“民解陣”對此事十分清楚,但“解放軍”和普通黨員並不知道這件事。

按照斯大林的指示,希臘共產黨高層盡量避免與帕潘德裏歐政府發生衝突。希臘共產黨領導人齊馬斯、阿雷斯·維盧基奧蒂斯等人不想把政權拱手讓給新政府,但英軍在兵力上遠遠超過了“解放軍”。而“解放軍”官兵不明真相,他們把英軍當成解放者。

齊馬斯反對“解放軍”與英國合作,他主張和南斯拉夫共產黨的領導人鐵托聯係。鐵托表麵上服從斯大林的安排,但在暗中積蓄武裝力量。鐵托相信希臘共產黨也會這樣做,然而,他的影響力在當時還無法阻止希臘共產黨高層同意斯科維指揮“解放軍”。

不久,帕潘德裏歐政府要求各派抵抗組織解除武裝,並組建統一由政府指揮的國民警備隊。“民解陣”認為這樣會使“解放軍”無法抵抗右翼軍事組織的進攻,因此向帕潘德裏歐政府提交了修正案,但被帕潘德裏歐拒絕。

斯大林也指示“民解陣”解散“解放軍”,在英國和蘇聯的壓力下,“民解陣”被迫向帕潘德裏歐政府妥協。12月1日,斯科維下令解散“解放軍”。希臘共產黨領袖西安托斯拒絕執行解散的命令。

12月3日,“民解陣”在雅典市中心的憲法廣場舉行了遊行示威。雅典警察向遊行群眾開槍射擊,激起了當地“解放軍”的反抗。這一事件引起了局部戰爭,戰爭的一方是雅典附近的“解放軍”,另一方是希臘政府軍和英軍。

12月4日,帕潘德裏歐準備辭職,但英國大使強迫他留職。12月12日,“解放軍”勢不可擋,占領了雅典大部分地區和比雷埃夫斯。英軍急忙從意大利調來英軍第4師。

在激戰中,許多與納粹德國合作的賣國賊站在了希臘政府軍和英軍一邊,與“解放軍”展開了激戰。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多勢眾的英軍取得了上風。但令人吃驚的是,希臘其他地區的“解放軍”沒有參戰,因為“解放軍”並不想挑起內戰。

在英軍與“解放軍”激戰期間,二戰仍未結束。這給英國政府帶來了嚴重的政治危機,遭到了英國人民、美國人民和英國國會下院的抗議。為了擺脫政治危機,丘吉爾於12月24日急忙趕到雅典,呼籲衝突雙方停火。斯大林擔心希臘問題引起各國共產黨的疑慮,便派代表應邀出席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英國與“民解陣”之間的分歧太大,談判破裂。

1945年1月5日,“解放軍”被迫撤出雅典。在丘吉爾的安排下,帕潘德裏歐下台。丘吉爾支持堅定的反共分子尼古勞斯·普拉斯提拉斯上台。1945年1月15日,英軍同意停火,條件是“解放軍”從佩特雷和薩洛尼卡撤退,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解散。“解放軍”撤退並未解散。

希臘共產黨追殺“賣國賊”的擴大化連累了很多人。在“解放軍”占領雅典期間,希臘共產黨以各種政治理由處決了8000人,結果到處樹敵。當“解放軍”撤離時,又掠走了20000名人質。

希臘人民忍受了4年殘酷的戰爭,渴望和平,而不是內戰。雅典之戰結束後,希臘共產黨的支持率急劇下降。另外,大批優秀共產黨員脫離了“民解陣”。同時,許多右翼團夥的恐怖活動開始猖獗起來。

1945年2月,在盟國的主持下,希臘各黨派簽署《瓦爾齊薩協議》。該協議規定:“解放軍”和其他一切準軍事組織必須解散,隻保留希臘政府軍;各政黨保持合法地位,赦免一切政治犯;是否保留君主政體舉行全民公決,並馬上開始大選,等等。

1945年4月,希臘共產黨領袖尼古拉斯·紮希阿裏阿迪斯從德國返回希臘。他說希臘共產黨的目標是通過和平手段實現民主。

《瓦爾齊薩協議》使希臘共產黨在政治上的失敗轉變為軍事上的慘敗。“解放軍”被解散。另外,希臘政府的特赦令也不公正,很多在德軍占領時期的抵抗行為被視為戰爭犯罪。政府軍肆無忌憚地圍剿遊擊隊,很多遊擊隊員被迫把武器藏了起來。約5000名遊擊隊員逃亡到南斯拉夫。

隨著蘇聯與英美關係的惡化,冷戰開始,希臘共產黨改變了處處忍讓的立場。這時,斯大林根據與丘吉爾的協議,不肯支持希臘共產黨的武裝鬥爭。

經過對希臘局勢、巴爾幹半島和國際形勢的認真分析後,希臘共產黨於1946年2月決定“對君主獨裁的法西斯政府展開武裝鬥爭”。

希臘共產黨拒絕參加1946年3月的希臘大選。支持君主政體的“聯合愛國黨”在大選中獲勝。康斯坦丁諾斯·查達裏斯領導的“人民黨”是“聯合愛國黨”的主要成員,查達裏斯理出任希臘總理。

在1946年9月的全民公決中,保皇派以多數獲勝,希臘共產黨認為該選舉存在舞弊。但這時喬治二世趁機於1946年9月27日回到雅典,及時地恢複了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