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非洲軍團”的覆滅 2.“超級炸藥”行動(1 / 2)

第五章 “非洲軍團”的覆滅 2.“超級炸藥”行動

在隆美爾離開的前幾天,1943年3月6日,根據艾森豪威爾的命令,巴頓少將接管了第2軍。巴頓決定提高美軍的士氣,提高美軍的作戰素質和能力。

巴頓決定以實際戰績表明,第2軍的官兵們能夠對付德國、意大利“非洲軍團”的老兵,一點也不比英軍差。

要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巴頓心裏明白,這要求他必須重新訓練和裝備第2軍,使官兵們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恢複信心和自尊。

艾森豪威爾對巴頓的工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表示一定支持他的工作,支持巴頓毫不留情地對不稱職的軍官進行撤換。

巴頓來到伊斯坦布爾,向第18集團軍群司令部報到。巴頓會見了亞曆山大,雙方進行了整夜會談。亞曆山大認真地向巴頓下達了他的任務:約兩周後,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向馬雷斯防線發起攻勢,到時第2軍的任務是援助第8集團軍進攻加貝斯平原的行動,第2軍必須盡量多地牽製“非洲軍團”。

亞曆山大對美軍的能力持懷疑態度,為了避免美軍重蹈慘敗的覆轍。亞曆山大對巴頓的第2軍做了詳細的部署:由西多塞爾出發到達東多塞爾,占領通向加貝斯道路上的交通中心加夫薩。就是說,第2軍的任務隻是牽製海岸平原上“非洲軍團”的側翼,到多塞爾停止前進。

亞曆山大將軍事進攻的日期定為3月17日,巴頓隻有11天的時間訓練第2軍,同時做好戰鬥準備。

根據多年的指揮經驗,巴頓知道一支不守紀律、軍容不整的軍隊是不可能打勝仗的。為此,巴頓決定先從整頓軍紀著手,采取“不民主的、非美國”的嚴厲措施,對這群“民主人士”進行嚴厲壓製。

巴頓從嚴格的作息時間抓起,並以身作則。接著,巴頓下達了強製性的著裝令,規定:隻要在戰區,每個官兵必須戴鋼盔、係領帶、打綁腿,後勤人員也不能例外。這一命令也適用於戰區的許多醫務人員、修理工。巴頓發現當你動別人的錢包時,別人才會真正聽話。因此,他規定凡是違反命令的人一律交罰金或者按軍紀處置。

巴頓的強製措施遭到了許多官兵私下的反感和謾罵,可是這樣做確實改變了第2軍,改變了拖拖拉拉的作風,第2軍的精神麵貌煥然一新。

巴頓以他特有的方式激勵第2軍的官兵。巴頓乘坐吉普車似旋風般地穿梭於所有的部隊,很遠就按響喇叭,表示自己來了。巴頓到處大喊大叫,發表危言聳聽的演講,向美軍灌輸仇視德軍的情緒。

巴頓的目的實現了。他把戰鬥精神輸入第2軍,用尚武精神武裝官兵們的思想。有些官兵恨他,但大多數官兵尊重他,並開始向他學習。第2軍有了鐵一樣的紀律,官兵們逐漸恢複了勇氣。

就這樣,第2軍的麵貌已經變好了,官兵們裝備優良,士氣大振,嚴守軍紀。第2軍變成了真正的軍人,進入了巴頓所說的“戰鬥狀態”。

1943年3月12日,巴頓的好運來了,晉升為三星中將。

巴頓個性率直,為人豪放。他擔任第2軍軍長後,對布萊德雷將軍在第2軍中的身份強烈的不滿。

布萊德雷是位優秀的軍官,為人謙遜善良,頭腦清醒,凡事都從實際出發,在戰場上對全局和重點的把握十分到位,是美軍中一員不可多得的儒將。

1943年2月24日,布萊德雷來到北非,成為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的助手。由於突尼斯前線盟軍接連失利,艾森豪威爾派布萊德雷去第2軍掌握情況,擔任聯絡官。

就這樣,布萊德雷變成了艾森豪威爾安插在第2軍的“耳目”,有權向前線司令官和盟軍司令部提出意見。

當時的第2軍軍長弗雷登道爾非常瞧不起他,認為他隻是一個向總部打小報告的情報員。

巴頓擔任第2軍軍長後,與布萊德雷相處得很好,十分欽佩他的軍事才能。但巴頓同樣無法容忍自己受到監視,於是向艾森豪威爾明確表示,要麼讓布萊德雷加入第2軍司令部,接受指揮,要麼把布萊德雷調往別處。

巴頓進一步指出,他想把布萊德雷留下來擔任副軍長,而不是“竊聽器”。艾森豪威爾隻好同意了巴頓的建議。

結果,巴頓和布萊德雷成為親密的夥伴,共同指揮所屬部隊。事後證明,他們的結合正好取長補短,的確是一對非常理想的合作者。

布萊德雷沉著冷靜,學識淵博,經常提出絕妙的軍事計劃,指揮部隊時從不出差錯,是一位難得的將軍。巴頓豪放勇猛,多才多藝,能征善戰,是一員不可多得的虎將。

3月14日,亞曆山大重申了巴頓的第2軍仍擔負原來的任務,並且多次提醒巴頓,“非洲軍團”或許對他的側翼發起反攻,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準越過東多塞爾。阻擊時行動必須緩慢,不準追得太遠。

巴頓心中非常惱火,雖然亞曆山大反複叮囑,可是巴頓並不想完全根據他的計劃執行。巴頓決心給德意部隊以毀滅性的打擊,取得令世人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以報卡塞林山口之仇。布萊德雷非常謹慎,多次告誡巴頓要暫時忍耐,首先處理好美英之間的盟友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