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回憶說:“當時下起了大雨,使很多道路都無法通行,迫使我們幾乎完全走向海岸公路,從而使交通變得擁擠不堪。”
事實上,在下雨以前蒙哥馬利早就放棄了追擊的大好機會——這是因為過分謹慎,過分注意作戰而忘記乘勝追擊。如果深入沙漠展開追擊,到達塞盧姆懸崖關隘那樣一個更遠的關隘,那就不會因天氣緣故而遭到被阻擊的風險——因為在內陸沙漠難得下雨。
蒙哥馬利是個十分謹慎的將領,喜歡按部就班地做事。在那些追擊的日子裏,保持絕對優勢和後勤保障的正統觀念促使他不敢采取大膽的追擊行動。
在馬特魯港,蒙哥馬利差點遇難。蒙哥馬利與護衛人員在英軍先頭部隊的後麵前進。蒙哥馬利的前麵,包括蒙哥馬利的繼子在內的一支偵察小分隊,去馬特魯港以東的海岸為作戰指揮部選擇駐地去了。沒想到,這支偵察小分隊被德軍後衛部隊俘虜了。
如果不是蒙哥馬利的護衛隊由於一場小小的遭遇戰而被迫停止前進的話,他很可能走進了德軍後衛部隊的俘虜營。這次遇險使蒙哥馬利刻骨銘心,對善於防守反攻的隆美爾更加小心應付。
阿拉曼戰役使“非洲軍團”受到重創,隆美爾指揮德軍撤出阿拉曼時,隻剩下30多輛坦克,意軍則全軍覆滅。
“非洲軍團”共傷亡2萬人,被俘3萬多人。在大撤退中,又有近萬人被英軍俘虜。“非洲軍團”損失1000多門火炮、450輛坦克。英軍第8集團軍傷亡1.35萬人,損失了100多門火炮,500輛坦克。
麵對巨大的傷亡,很多英國指揮官為此痛心疾首。在長達12天的戰役中,英軍第51師道格拉斯·魏姆伯萊少將看著官兵們的屍首從戰場上拖走時,忍不住大喊:“再也不要了!”
當有人問第9裝甲旅的約翰·庫利爾,他的裝甲旅哪去了時,庫利爾傷心地指了指僅剩的12輛坦克:“那就是我的裝甲旅。”
此時,蒙哥馬利卻欣喜若狂,神采飛揚。他身穿灰色針織毛衣,下穿卡嘰布褲子,脖子上圍著漂亮的圍巾,對一群圍著他的戰地記者們說:“這真是一場漂亮仗,英軍取得了絕對的勝利。”
蒙哥馬利引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國人形容德國人的下場所說的一句話:“德國暴徒完蛋了!完蛋了!”
在遙遠的利比亞,還有一股長長的縱隊,隆美爾正在努力拯救著剩餘的部隊。可是,恐怕他已經很難有所作為。隨著德軍的撤退,隆美爾的厄運已經來臨。
“非洲軍團”在阿拉曼的慘敗,使希特勒的鉗形攻勢徹底失敗,使德國和意大利失去了非洲戰場的主動權。它表明軸心國妄圖吞並北非、建立地中海帝國美夢的破滅,對北非的局勢,對整個地中海戰區的形勢,都產生了嚴重影響。
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非洲戰場的重要轉折點。
亞曆山大在11月9日戰役全部結束後發給丘吉爾的電報中把這次戰役的準備措施和打法作了很好的歸納:
“阿拉曼戰役分為四個階段:我方參戰部隊的編組和集結以及所采用的欺騙措施,為我們贏得了戰役的突然性,突然性是打贏這場戰役的重要因素之一;突破性的進攻打開了一個缺口,突入敵人的防禦縱深,利用這種突入我們形成了翼側,為進一步擴大戰果提供了更多機會;到處進行突擊以吸引德軍兵力,使德軍在堵塞突破口的戰鬥中以及連續的反攻中耗盡預備隊;實施最後突擊,瓦解德軍的最後防線,讓我們的裝甲部隊和機動部隊源源不斷地推進。”
阿拉曼戰役的製訂及貫徹執行都是由蒙哥馬利負責的。蒙哥馬利認為亞曆山大作出了特殊的貢獻,說:“我經常把一切情況報告給亞曆山大,他對我的作戰計劃給予了絕對信任。”
蒙哥馬利在《通往領導的道路》一書中談到艾倫·布魯克勳爵時這樣寫道:“我喜歡上司隻告訴我任務是什麼,然後放手讓我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