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決勝時刻 5.雙方勝負已經分明(1 / 2)

第二章 決勝時刻 5.雙方勝負已經分明

麵對希特勒的命令,隆美爾被迫停止撤退,他不願違背希特勒的命令。隆美爾再次部署防線,準備與英軍展開激戰。

凱塞林親自來給“非洲軍團”打氣。凱塞林是應隆美爾參謀部的邀請從羅馬動身的,由於某些原因,他在克裏特島停留了一夜。

凱塞林在到來以前,曾想堅決服從希特勒的命令。凱塞林對隨從參謀說:“蘇軍的經驗表明,防守現有的牢固陣地是最有效的策略。”

來到埃及以後,當得知隆美爾隻有22輛坦克時,凱塞林馬上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對隆美爾說:“我認為你應該把元首的電報看成是呼籲,而不是不能改變的命令。”

“我認為元首的命令是必須服從的,”隆美爾認真地說。

“但也需要隨機應變,”凱塞林勸道,“元首並不想讓你和你的部隊死在埃及。”

“我知道元首已經不信任我了,”隆美爾傷心地說。

隆美爾企圖采用邊打邊撤的戰術,因此他向凱塞林建議道:“如果元首能對自己的命令作出明確的修正就太好了。”

凱塞林勸隆美爾馬上電告希特勒:“就說部隊傷亡慘重,無法再守住防線。要在非洲立足的惟一機會就在於保存實力。”凱塞林自己也答應向希特勒報告這件事。

隆美爾向希特勒報告了這些事情。同時,他仍然執行希特勒死守的命令。

1942年11月4日晨,德軍在特爾曼斯拉建立了一道脆弱的環形防線,一直到達鐵路線以南約16公裏處,與意軍第20裝甲軍連在一起。南部防線由意軍1個師、1個傘兵旅和第10軍堅守。

上午8時,經過1個小時的炮擊後,英軍向“非洲軍團”發動強大的攻勢,突破了特爾曼斯拉防線,俘虜了“非洲軍團”軍長馮·托馬。

黃昏時分,意軍第20裝甲軍向英軍投降。英軍第13軍越過了南段意軍的防線,推進了8公裏。靠近海岸的“非洲軍團”麵臨被圍殲的危險。與此同時,英軍裝甲部隊到達了德軍後方的開闊地帶。

越來越多的德軍部隊被消滅,隆美爾發現已經沒有選擇了,命令部隊向西撤退,以拯救出仍可以被拯救出的兵力。

一天後,希特勒才命令隆美爾撤退,可是為時已晚,隆美爾已經無法據守富卡防線,隻好繼續向西撤退。

為了不被包圍,隆美爾權衡利弊後,決定退守馬特魯。英軍尾隨追擊。隆美爾的坦克和大炮所剩無幾、給養狀況嚴重惡化。

11月6日,5000噸汽油運到了德軍後方的班加西港,距離馬特魯1100公裏。向西200多公裏的托布魯克擁有7000噸彈藥,可是這中間還隔著塞盧姆和哈法亞隘口。

11月7日晚,隆美爾決定從馬特魯港退往西迪巴拉尼,邊打邊退。德軍順著海濱公路通過哈法亞隘口,衝向利比亞。一路上車輛十分擁擠,縱隊長達50公裏,英軍轟炸機群不斷轟炸。由於交通管製得好,11月8日晚上大多數車輛到達利比亞。

至此,阿拉曼戰役的勝負已經分明,“沙漠之狐”隆美爾就快成為蒙哥馬利的獵物了。可是,蒙哥馬利卻犯了錯誤,使狡詐的隆美爾逃了出去。

在阿拉曼進攻戰的籌劃中,蒙哥馬利把關注的焦點放在了怎樣打敗隆美爾上,對於把隆美爾打敗後怎麼辦準備還不充分。因此,蒙哥馬利所指揮的追擊是無力的,低速的。蒙哥馬利的“獵狐之網”是一張破網。

在此應當指出:殲滅隆美爾的最關鍵時刻就是11月4日。在這一天裏,隆美爾幾乎是無法跑掉的,但蒙哥馬利卻沒有把握住這次機會。

蒙哥馬利多次利用暴雨為自己辯護。他在寫給英國朋友的一封信中寫道:“一場大雨救了隆美爾,當我差不多快趕到馬特魯港,就要進攻隆美爾的運輸車輛時,一場大雨把沙漠變成了泥塘……”然而,大雨給雙方的軍隊帶來了同樣的困難,德軍吃盡了大雨的苦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