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向英法宣戰 惟一的一次勝利(2 / 3)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從西北向東南流經伊拉克,兩河在庫爾納彙合成夏台阿拉伯河,流入波斯灣。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南部低窪,多湖泊和沼澤。平原的東麵是紮格羅斯山脈的邊緣。

東北部山區屬地中海式氣候,其他都屬熱帶沙漠氣候。除了紮格羅斯山地降水較多外,全國大部分地區幹旱。

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兩河流域是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公元前4700年就建立了城邦國。公元前2000年,兩河流域先後建立巴比倫王國、亞述帝國和後巴比倫王國。兩河平原的農業有幾千年曆史。伊拉克古代稱大食。

1921年8月,伊拉克王國成立,在英國保護下建立費薩爾王朝。1932年,伊拉克完全獨立。

巴勒斯坦屬於中東地區,從地中海東岸延伸至亞歐大陸內部,至今沒有完全確定的邊界。

巴勒斯坦位於亞洲西部,地處亞非歐三洲要衝。約旦河西岸東鄰約旦。巴勒斯坦的麵積為5884平方公裏,加沙地帶西臨地中海,麵積為365平方公裏。

巴勒斯坦古稱迦南,包括以色列、約旦、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曾在巴勒斯坦居住。公元前1020年至923年,猶太人建立希伯來國。羅馬軍團滅亡希伯來國後,多次屠殺猶太人,把大部分幸存者趕出巴勒斯坦。

公元622年,阿拉伯人趕走羅馬軍隊,從此,阿拉伯人成為巴勒斯坦的主要居民。16世紀起,巴勒斯坦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一戰後,英國占領巴勒斯坦,將其一分為二:約旦河以東稱約旦,約旦河以西稱巴勒斯坦,包括以色列、加沙和約旦河西岸。

約旦地處亞洲西部,阿拉伯半島的西北,西鄰巴勒斯坦、以色列,北鄰敘利亞,東北鄰伊拉克,東南和南部與沙特阿拉伯接攘。亞喀巴灣是約旦惟一出海口,首都安曼,約旦氣候溫和。

埃及大部分領土在非洲東北部,蘇伊士運河東的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角。西連利比亞,南鄰蘇丹,東瀕紅海,與巴勒斯坦接壤,北臨地中海,東南與約旦、沙特阿拉伯相望。

海岸線為2700多公裏。埃及領土96%為沙漠。尼羅河縱貫南北,流入地中海,境內長1530千米,兩岸形成寬3—16公裏的狹長河穀,入海口形成2.4萬平方公裏的三角洲,99%的人口住在狹長河穀和三角洲地帶。蘇伊士運河是連接歐亞非三洲的重要航道。

除地中海沿岸年雨量可達100多毫米外,大部分地區終年很少降雨。沙漠大部分為流沙,間有哈裏傑、錫瓦等綠洲。

尼羅河是埃及的生命線,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全長6670多公裏。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埃及,就是在尼羅河的哺育下興起的。

按照自然條件,一般把埃及分成4個地區——尼羅河流域及三角洲地區、西部沙漠、東部沙漠、西奈半島。開羅以南是寬約3—16公裏的狹長河穀稱為上埃及,開羅以北稱為下埃及。擁有亞曆山大和塞得港。埃及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西奈半島位於亞洲西南部,麵積約6.4萬平方公裏。地中海沿岸多沙丘,北部低地為蒂赫沙漠,多幹涸的河床。

1882年,英國宣布埃及為英國保護國。1922年,英國宣布埃及獨立。

蘇丹地處非洲東北部,非洲最大的國家。北與埃及接攘,西鄰利比亞、乍得、中非共和國,南鄰剛果(金)、烏幹達、肯尼亞,東與埃塞俄比亞、厄裏特裏亞交界。東北臨紅海,海岸線為720多公裏。蘇丹自北向南由熱帶沙漠氣候向熱帶雨林氣候過渡,長年幹旱,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毫米。

蘇丹經常爆發旱災、水災,土地沙漠化。尼羅河上遊盆地位於蘇丹南部,水網密集,多沼澤。尼羅河穀以東多丘陵、山地,以西為廣闊高原。

公元前4000年前,蘇丹有原始部落居住。公元前2800—公元前1000年由古埃及統治。公元前750年,努比亞人建立庫施王國。公元13世紀,阿拉伯人征服蘇丹。公元16世紀,蘇丹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吞並。

19世紀70年代,英國入侵蘇丹。1881年,宗教領袖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領導人民抵抗英國殖民軍。1885年,蘇丹建立馬赫迪王國。1899年,蘇丹淪為英國和埃及的保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