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軸心國的形成 德意“鋼鐵同盟”(2 / 3)

1938年4月16日,英意兩國簽署一個協定,英國準許意大利在埃塞俄比亞和西班牙自由行動,以此來換取意大利的諒解。

盡管德國的高級將領對意大利的軍事實力評價很低,但希特勒仍急於要與意大利結成軍事同盟。自1939年4月份起,兩國最高統帥部參謀人員開始了會談。德國元帥凱特爾認為,不管是意大利的部隊素質還是裝備,都太差了。要打仗就要當機立斷,否則意大利人就不敢參加了。

5 月6 日,德意兩國外交部長在米蘭會晤。齊亞諾外長帶來墨索裏尼的指示,向裏賓特洛甫強調指出意大利至少在3 年內不希望卷入戰爭,裏賓特洛甫同意德國也希望能維持3年的和平。

齊亞諾覺得這位德國外長還是第一次這樣心平氣和地談話,他們研究了歐洲的形勢,同意改進兩國與蘇聯的關係。

晚上,墨索裏尼打來電話,了解會談的情況。齊亞諾如實稟報,墨索裏尼要齊亞諾向報界發表公報,宣布意大利已經決定與德國締結軍事同盟。裏賓特洛甫把這件事情向希特勒請示,希特勒接到電話後,立即同意墨索裏尼的建議。

墨索裏尼在經過一年多的猶豫後,終於決定把意大利與德國的命運結合在一起。這件事情表明這位意大利的獨裁者,與德國的希特勒一樣,已開始喪失自製力,野性大發。對意大利來說,後果將意味著一場災難。

#文藝複興:

14世紀末,意大利興起文藝複興,在意大利的社會生活中,才華、手段和金錢超過了出身門第,成為任何人爬上社會頂端的階梯。後來影響到西歐各國。文藝複興誕生在意大利西西裏島。文藝複興時期的很多藝術品雖帶有中世紀時期宗教的特征,但在文藝複興的過程中,藝術創作的內容從神和宗教故事變成人。文藝複興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在中世紀,封建特權、門第觀念是傳統。而在文藝複興時期,人們認為隻有個人的美德才是最高貴的。

文藝複興否定君權神授。在中世紀,君主代表上帝,對君主的服從是宗教義務。文藝複興提倡科學方法和實驗,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口號。

文藝複興在思想界來了個大解放,是在意識形態領域內與中世紀的一場大決戰。

文藝複興時期,人文主義者發現:君主若成了暴君,必被人民推翻,這是規律。人文主義者反對封製專製,提倡自由和平等。平等不再是宗教那種在上帝麵前的平等,而是在法律麵前的人人平等。

文藝複興打破了中世紀神學對思想的束縛,拋棄了神的眼光而改用人的眼光。達·芬奇指出,誰要靠引證權威來辯論,誰就是不理智。文藝複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麵臨著悲慘的結局:但丁被流放;彼特拉克被教會暴屍;伽利略、布魯諾受盡迫害。

由於三大科技進步、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使人類可以通過數學計算,推導出地球在某一時刻在宇宙中的位置,神的地位受到質疑。在歐洲普通人心中形成人權高於神權的觀念,而達爾文的進化論使人們走出了宗教蒙昧,開啟了民主自由運動的序幕。

16世紀,歐洲爆發思想文化運動,形成科學與藝術複興,近代歐洲開始了。歐洲的文藝複興否定了封建特權,湧現了馬基雅維利、格勞秀斯、斯賓諾莎、霍布斯、米爾頓等大批思想家,他們宣揚“自然權利”、“社會契約”、“人民革命權”以及“三權分立”。

1939年5月21日,德意兩國正式締結《鋼鐵條約》,該條約確定了德國的領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