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勤政愛民,富國強兵
柴榮即位不久,潞州就傳來了緊急敵情,北漢趁後周國喪之機,大舉率兵來犯。
在得知這一消息以後,後周的朝臣們慌亂不已。柴榮召來群臣商議對敵之策,認為自己應該親征。但是,以宰相馮道為首的老臣卻極力反對柴榮親征。
柴榮不顧老臣們的反對意見,親自到軍中挑選矯捷勇猛的士兵,組成了一支實力強大的軍隊,率兵親征。
在高平縣南,柴榮的前鋒與北漢軍相遇。北漢軍派使者到柴榮的軍前大喊:“劉崇率領三萬士兵與契丹萬餘士兵早已嚴陣以待!”柴榮馬上下令將此人拿下。
與此同時,劉崇軍分為東西兩陣。柴榮下令由張永德指揮作戰。但是,兩軍剛剛交戰,指揮右軍的樊愛能、何徽臨陣脫逃,右軍陷入混亂,或逃或降。柴榮見狀,親自率兵殺入戰場督戰。經過一場大戰,北漢軍大敗。
次日,柴榮在高平縣城內整頓軍隊。他下令將臨陣脫逃的樊愛能、何徽等人按軍法處斬。從此,軍中率兵的驕將上戰場殺敵均不畏死,柴榮所率之軍軍威大振。
不久,柴榮率大軍包圍太原城,雖然周軍聲勢很大,但由於準備不充足,因此太原城久攻不下,軍中開始缺少糧餉。正值連降大雨,軍士們勞苦不堪,柴榮隻好放棄所獲州縣,班師回朝。
經此一戰,北漢政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從此再也無力爭奪中原了,契丹貴族的氣焰也不再囂張了。
此後,柴榮認識到了軍紀的重要性,回朝以後對軍隊展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柴榮對有戰功者一律加官行賞,嚴懲臨陣脫逃者。
柴榮在嚴明軍紀、處罰犯法之人的同時,又對禁衛軍大加整頓,對禁衛軍逐個點選,留下強壯者,淘汰老弱病殘和膽小者。他還廣招天下的壯士充當禁衛軍。
柴榮整軍以後,不但加強了後周中央的武裝力量,還進一步鞏固了皇權,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為以後的征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柴榮在全國推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求賢若渴的柴榮網羅了大批有上進心的有才之士。他效仿唐太宗,讓官員們上疏言事,官員們可以請求麵見,此舉使君臣之間得以溝通,有利於發現和選拔人才。柴榮對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論名位和資曆,都要設法搜羅來,為其所用。例如,柴榮不顧眾臣的反對,任用不是科舉出身的魏仁浦為宰相。
與此同時,從小艱苦樸素的柴榮開始澄清吏治,嚴懲貪汙腐化之風。
柴榮稱帝以後在生活方麵力求節儉,他從不遊宴,將宮中的無用之人裁減掉,不讓地方官員進貢甘鮮食品,並要求地方官停辦不急的事務,減輕百姓的經濟負擔。
農業生產是要增強國家實力的大事。柴榮即位後為了獲得更多的糧食,命軍隊中老弱病殘者回家種田;同時招撫流民,讓流民耕種那些因戰亂無主的荒地,使流民的生活安定下來。他在下詔減免百姓租稅的同時,下令毀掉佛像,命僧人還俗從事農業生產。
柴榮於顯德四年下令清查田畝,在全國實行均租。結果僅開封一地就查出了4.2萬多頃隱漏的農田。查田行動不但打擊了地主豪強的勢力,減輕了百姓的租稅負擔,還增加了國家的賦稅,打下了統一全國的物質基礎。
柴榮對當時的政治中心開封進行了擴建。柴榮下令,加寬京城開封的巷道,加築開封的外城。十萬民工經過三年的努力終於將開封建成了一個規模宏偉的大都會。
柴榮在日理萬機、戎馬倥傯的同時,還積極發展文化事業。他在整理曆法、刑律、音樂等方麵做了大量工作命精通曆數的王樸修改以前混亂不堪的曆法,重新製定了《顯德欽天曆》命人重新編訂《大周刑統》。
柴榮又命精通音樂的竇儼考正雅樂,使許多自從唐代開始失傳的音樂得以保存,並得以流傳。他還開設史館,將散落在民間的典籍收集到國家史館加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