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些食物外,一些營養元素對提升免疫力也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必不可少的優質蛋白。當一個人感冒或發熱時,機體將需要比平時多得多的能量去戰勝疾病,同時機體的免疫係統也依賴各種氨基酸的攝取來修複。在患病之前或初期,病人體內是否具備了這些蛋白質是十分重要的。當機體遭受病毒侵襲時,人體產生了大量抗體,而這些抗體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質,它們能中和某些感染因子,殺滅病原菌並將其消除體外,使機體處於良好免疫狀態。研究證明,蛋白質嚴重缺乏的人,免疫細胞中的淋巴球數目會大量減少,造成嚴重免疫機能下降,很容易引起早衰。
機體內充足的維生素E能明顯增強細胞抗感染的能力。
研究發現,維生素E不僅能增加抗體,清除病毒、細菌和癌細胞,還能維持白血球的穩定,防止白血球細胞膜產生過氧化反應。維生素E含量豐富的食物有杏仁、麥芽和各種深綠色蔬菜等等。
另外,人體免疫功能需要多種維生素的幫助,因此,複合維生素的攝入也非常重要。複合維生素不同於單一維生素,僅補充單一維生素可能擾亂體內其他營養素的吸收,而補充多種維生素可以保持一種營養平衡,無不良影響。
其中,以維生素C、維生素B和維生素E與免疫能力關係最為密切。維生素C能刺激體內製造一種抗癌活性物質,用來破壞病毒,以減少白血球與病毒的結合,保持白血球的數目。一般人感冒時,血球中的維生素C會急速地被消耗,因此,感冒期間必須多補充大量維生素C,以增強免疫力。
維生素B,缺乏時會引起免疫係統的退化,引起細胞的活力下降,如胸腺萎縮,甚至淋巴球減少。胡蘿卜素能夠消滅破壞細胞的自由基,同時,還可以維持正常的視覺反應及上皮組織的正常形態與功能。人體缺乏胡蘿卜素時,會嚴重減弱身體對抗病菌的抵抗力。
除此之外,營養素中的葉酸、鐵、鋅等礦物質都和免疫能力有關聯。這些礦物質含於海藻、綠藻、全穀類、蔬果等之中。
適量運動提升免疫力
免疫力降低就會降低身體對於外來的細菌及病毒的抵抗力,增加被感染的幾率,引起各種疾病。鍛煉不夠,會使人體的各個係統處在懈怠狀態,一旦出現病菌入侵,髒器的各項功能不能被迅速調動起來並投入運轉。不鍛煉或很少鍛煉的人比經常鍛煉的人更容易得流感,一些常見傳染病就是很好的證明。
適量的鍛煉能促進人體的內循環和內分泌,促進人體髒器功能的增強,從而提升人體免疫力。中度及重度的運動可以增加免疫力,每天運動30~45分鍾,每周5天,持續12周後,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相應增加。這類運動的運動量隻要達到心跳加速即可,晚餐後散步也很適合。
但太過激烈或時間超過1小時的運動卻會降低免疫力,因為持續運動後,血漿中的麩氨酸濃度降低,血中葡萄糖濃度降低,自由基及前列腺素會增加,進而影響淋巴球的功能,降低免疫力。
心理因素對免疫力的影響
心理因素對人體的免疫功能狀態有著很重要的調節作用。人長期處於孤獨、矛盾、失望、壓抑狀態,就會影響體內環境的平衡,從而減弱人體的抵抗力。
尤其是焦慮和悲觀的情緒會給人體的植物神經造成不良影響,從而影響到內分泌係統和免疫係統,造成一段時間內人體免疫力急劇下降,而使長時間潛伏在人體中的病菌得到繁殖機會。
而樂觀、愉快及自信對預防疾病和抗老化有促進作用。
情緒對免疫力有很大的影響,緊張刺激引起的負麵情緒體驗可以降低機體免疫功能而增加個體對疾病的易感性。所以,以積極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免疫機能,對於提升自身的免疫力來說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此外,人在心理壓力下釋放出的荷爾蒙也會影響免疫力。當荷爾蒙釋放到全身時,免疫細胞的功能會受阻。也就是說,心理壓力會抑製免疫力,如果長期麵臨強大的心理壓力,則可能會對免疫係統造成恒久的抑製效果,會加速衰老的進程。
所以,保持樂觀情緒和積極的心態,可使人體處於一個最佳的狀態,減少壓力荷爾蒙的分泌,還能使體內幹擾素明顯增加,刺激免疫功能,免疫細胞因此變得更活躍,對機體功能和延緩衰老都有很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