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杜秋娘 3.宮闈變亂,秋娘冷眼旁觀(1 / 1)

第十二章 杜秋娘 3.宮闈變亂,秋娘冷眼旁觀

唐憲宗駕崩以後,二十四歲的太子李恒在宦官梁守謙、王守澄等人的擁戴下繼承帝位,是為唐穆宗,次年改元長慶。

在成功登基後,唐穆宗對輔助自己登基稱帝的人均給予了不同程度的賞賜,特別是將自己的生母郭貴妃冊立為皇太後,以報答她多年來的辛苦經營。與此相反的是,對於憲宗的親信和寵臣,他則分別處以殺罰貶斥。

這個時候,已經三十開外的杜秋娘進宮也有十多年了。作為憲宗的寵妃,她在宮廷中還是有一些聲望的,而且朝中重臣也對她相當敬服,因而雖然經曆了皇帝的更迭與政治的風暴,她的地位卻沒有收到多少影響。在一些軍政大事上,唐穆宗有時候還要向她谘詢意見。

杜秋娘自己沒有孩子,後來便被派為唐穆宗之子的保姆,專門負責皇子李湊的教養,秋娘將慈愛之心全部傾注到了李湊的身上。

李恒在位期間吃喝玩樂,遊獵無度,根本就不關心朝政。他所任用的宰相蕭、段文昌等人雖然有一定的理政才能,但缺乏一些遠見。他們“治尚寬靜”,覺得藩鎮已經平定,應當消兵。於是,穆宗皇帝命令天下軍鎮有兵處每年在百人中限八人或逃或死,消其兵籍。被消除兵籍的軍兵無處可去,隻好藏在山林中。不久,河朔三鎮再次發生叛亂,那些被消除兵籍的軍士於是紛紛歸附他們,使得國家增加了無窮的禍亂。

以此同時,朝廷內部宦官權勢日盛一日,官僚朋黨鬥爭也逐漸白熱化,所有這些使得唐憲宗時期開創的“元和中興”局麵完全喪失。

已作保姆的杜秋娘悉心地教導李湊,她目睹了朝政的敗壞,但卻無能為力,隻能在一邊冷眼旁觀政局的風雲變幻。

長慶四年(公元824年),唐穆宗由於服食金石之藥中毒而死,太子李湛繼位為唐敬宗,次年改元寶曆。

唐敬宗登基後,遊樂無度,較之他的父親唐穆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對於國家大政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連皇帝例行的早朝也是能免則免。唐敬宗奢侈荒淫,喜好大興土木,一味追求享樂,使得百姓怨聲載道。而對於大臣的勸諫,敬宗則是表麵接受了,實際上卻沒有當一回事。

唐敬宗還喜歡打獵,平時白天玩不夠,就深夜帶人捕狐狸以取樂,宮中稱之為“打夜狐”。

寶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敬宗皇帝又一次出去“打夜狐”,回宮之後,興致盎然,又和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以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從寬等二十八人一同飲酒。

當敬宗酒酣耳熱,入室更衣的時候,大殿上的燈燭突然全部熄滅,劉克明與蘇佐明等共同將敬宗害死,時年隻有十八歲。

劉克明與蘇佐明殺死敬宗後,便矯詔選立了憲宗的另一個兒子絳王李悟繼承帝位。這種作法本來也是唐朝後期宦官擁立皇帝的慣用伎倆,大臣也都司空見慣了。但是,劉克明等人還不以此為滿足,他們又想要剝奪其他宦官手中的權力,這樣就惹惱了內樞密使王守澄、楊承和以及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魏從簡、梁守謙等人。

唐末任左右樞密使和左右神策軍中尉的四位大宦官被稱為“四貴”,他們是宦官中的實力派。王守澄在唐憲宗元和後期成為宦官,因為擁立有功,唐穆宗即位後,對王守澄十分感激,讓他入知樞密事。梁守謙在憲宗朝也深受信任,權勢極大。

王守澄等人見此,便密謀商定,動用了所掌握的禁軍力量將穆宗的次子江王李涵迎入宮中,這一舉動還得到了三朝元老大臣裴度等朝廷官員的大力支持。

隨後,神策軍中尉派出的精銳禁軍將劉克明與蘇佐明一夥全部殺死,絳王李悟也死於亂兵之手。江王李涵就是後來的唐文宗,即位後改名為李昂。

文宗即位時因為幼不更事,所以朝廷大權便一下子落在一幫大臣和宦官手中。

這時的李湊已經被封為漳王。杜秋娘眼看著皇帝一個個被宦官所弑殺,又一個個在宦官的操縱下登基為帝,他們就如同宦官手中的玩偶一般,因此心中十分不平。

在杜秋娘的悉心教養之下,她撫養的穆宗的兒子李湊養成了一副有膽識的個性,並立誌要做一個有所作為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