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杜秋娘 2.備受寵信,為憲宗分憂解勞
杜秋娘雖然以罪臣家眷的身份入宮為奴,但沒有意誌消沉,而是時時留心,尋找能夠得到皇帝注意的機會。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次宴會上,唐憲宗命令歌舞姬表演歌舞,杜秋娘便將其自編的《金縷衣》淋漓盡致地表演出來,使得憲宗皇帝被深深吸引住了。
當時,唐憲宗李純正處在年富力壯之時,曲中那種熱烈的情緒深深感染了他。而那演唱的女子姿容明豔而雅潔,氣韻在眾多佳麗中別具一格,獨具風采,不禁為之心動。當憲宗得知此曲還是由杜秋娘親自所創,便對其非凡的才情讚賞有加。
時間沒過多久,雖然遭到眾人的反對,杜秋娘仍被冊封為秋妃。由此,秋娘由一個歌姬晉升為了皇帝的妃子。
已經身為秋妃的杜秋娘受到了唐憲宗的萬般寵愛,她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在皇帝眼裏都別有一番風韻,令年輕的憲宗為之沉醉不已。兩人如膠似漆,情深意摯,上演著當年楊貴妃與唐玄宗之間的纏綿故事。
但是,與縱情放蕩的楊貴妃相比,杜秋娘顯得又高一籌。因為她不僅和憲宗一同享受人間的歡樂,而且還不留痕跡參與處理一些軍政大事,用她那獨有的慧心和才智,為憲宗皇帝分憂解勞。?
唐憲宗執政期間,由於一反以往對藩鎮姑息的政策,以淩厲的手段消減藩鎮的勢力,因而使得藩鎮心生不滿。
元和元年,憲宗剛剛即位,西川節度使劉辟就進行叛亂。憲宗派高崇文、李元奕等率軍前往討伐。劉辟屢戰屢敗,最後徹底兵敗被俘,被送到長安斬首。元和九年(公元814年)九月,彰義(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後,其子吳元濟匿喪不報,自掌兵權,繼而舉兵叛亂,威脅東都。同時,淄青節度使李師道也想要獨霸一方,便采用聲言助官軍討吳元濟,實際上支持吳元濟的兩麵派手法,企圖鞏固自己的地位。對此,唐憲宗不顧主和派的反對,堅持對他們用兵,最終平定了吳元濟、李師道等人的叛亂。
期間,藩邦犬戎大舉侵犯唐朝的邊境,唐憲宗果斷調整方略,對藩鎮施以寬柔政策,不但抵禦了外侮,而且取得了國內的安定,使得唐室再度中興。
唐憲宗之所以能及時轉變態度,除了大臣的建議外,重要的還是靠杜秋娘對他的規諫,她以一顆女性的柔愛之心,感化著鋒芒畢露的唐憲宗,使憲宗避免了許多錯誤決定。?
全國局勢剛剛穩定之後,手下就有大臣勸諫唐憲宗用嚴刑厲法治理天下,以防止再度出現動亂,這建議實際上很符合憲宗的性格。然而,當秋娘聽說後,對憲宗說道:“王者之政,尚德不尚刑,豈可舍成康文景,而效秦始皇父子?”見識深遠,入情入理,秋娘的一番話讓唐憲宗不能不信服,後來也就聽從了她的意見,提倡以德政治理天下。?
杜秋娘在唐憲宗身邊,既是皇帝眼中的愛妃與玩伴,又是處理政事的好助手,差不多占據了憲宗的整個身心,使得憲宗皇帝對其他佳麗無以眷顧。
宰相李吉甫在輔佐憲宗削弱藩鎮勢力上出謀劃策,立有大功,他曾經好意勸說唐憲宗可再廣選天下美女充實後宮,他說道:“天下已平,陛下宜為樂。”
唐憲宗此時還沒到30歲,他對宰相心滿自得地說:“我有一秋妃就足夠了!佳人的諸多美態,如今在秋妃身上都可以可見,我還奢求什麼呢?”
杜秋娘依靠女性的柔情與寬容彌補了皇帝年輕氣盛、性情浮躁的缺點,憲宗也經常和她討論治國大事。就這樣,二人在十幾年的生活中恩愛異常,同心協力治理好國家。
沒想到到了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唐憲宗忽然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宮中,年僅四十三歲。有人說憲宗是因為服食了長生不死金丹中毒而亡,也有的人說是內常侍陳弘誌蓄意謀弑了皇帝。然而,當時宦官在朝中的勢力十分龐大,因此也就無人膽敢往下進一步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