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巴黎聖母院大教堂--石頭奏出的交響樂(3 / 3)

其實,雨果對中國文化一直無比深愛,巴黎的雨果故宅有一間"中國客廳",這是1856年後他為戀人朱麗葉在根西島的新居"高城仙境"設計的廳室,擺滿了佛像、陶瓶、瓷具等中國藝術品,更有雨果親自繪製的數十幅中國題材的"烙畫"。"中國廳"整個房間由上漆木質牆板裝飾,牆板上掛滿著各種彩陶和中國瓷器。有趣的是,雨果還專門請人在牆板上繪製了一些中國小孩,男孩兒都雙手向上直舉,雙腿分開直立,呈"H"形,代表雨果(Hugo)名字的第一個字母;而女孩兒則做成"J"形,代表朱麗葉(Juliette)名字的第一個字母,以此來象征他和朱麗葉之間的愛情。直到現在,這裏還掛著用圓明園絲綢製成的天幔。1865年3月30日的雨果手記:"買下一大批中國的絲綢,賣主是個參加過遠征軍的英國軍官,東西是他從中國皇帝的圓明園中搶來的。"甚至是在流亡地根西島,他也曾到處尋找中國藝術品,以滿足自己的中國情結。

對中國文化如此深愛的人,當得知圓明園是"世界古跡",是"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並且這個"夢境般的世界"已經消失,無數珍寶被人為毀壞後,自然是悲憤交加的。於是他痛感"世界古跡"的"消失",提出了著名的"兩個匪徒"的經典比喻,指出了英、法兩國當局應該承擔的曆史罪責。從這個意義上說,《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可以算是一篇義正詞嚴的檄文。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雨果中國情結的一次噴發,是雨果中國情結的最高、最集中的表述。

1870年,圓明園被毀後10年,雨果在《全民公決》一文中,念念不忘第二帝國"焚毀圓明園"的惡行,指出毀壞全世界文化財富的行徑是非常卑劣的。

艱辛但爛漫的愛情

除了創作,雨果最為法國人津津樂道的浪漫事跡是他的愛情。傳說,雨果是一位癡情種子。

他一生與不少女人交往過,但真正能以"愛情"定性並對其創作有重大影響的隻有兩個人:妻子阿黛爾?弗切爾和其情人朱麗葉?德魯埃。

雨果很小的時候就見過阿黛爾,那時候他是個懵懂少年,她還是個小女孩。十年後再見,那個曾被雨果放在一輛手推車裏溜達,還放在秋千上蕩來蕩去的可愛少女,已經長成一個亭亭玉立,具有西班牙式風韻的美麗少女。年輕的雨果心中激起了愛的甜蜜,他曾經寫過這樣的句子:"我的心中洋溢著愛情,憂傷與青春。"

雨果開始了對阿黛爾的熱戀,然而因為阿黛爾是個虔誠、品德端正的姑娘,她母親對她很嚴格,而雨果也同樣受到母親的正統教育,對待生活態度非常認真,所以兩人雖心心相印,卻不能經常見麵,雨果的思念在煎熬中愈演愈烈。他常常借詩表達這種純潔、濃烈的思念。

你初次鍾情,為這些詩句,

答應過讓我親吻,可你又天天拒絕,

你是羞羞答答,有所畏懼......

17歲那年,雨果終於和門當戶對、年輕貌美的阿黛爾?弗切爾訂婚。此後,為了使阿黛爾過上幸福的生活,雨果積極投身創作,論文、短歌、小說、戲劇,幾乎都有涉及,生活雖然艱辛,但充滿了幻想和期待,以及和愛人分離產生的焦慮。在這些期待、興奮、疑慮中,唯一令他安慰的是,他正通過自己的努力使未來的愛人生活得更加幸福,而這種手段是他樂於接受,並且無愧於他良心的。然而,分離的焦慮也始終纏繞著雨果,他非常重視愛人和愛情的貞潔,對於未婚妻稍有一點的"不合規"他都會擔心,他在寫給阿黛爾的一封信中曾經這樣告誡自己的愛人:"阿黛爾,我希望你在街上走路的時候,別那麼害怕自己的長袍會濺上泥巴......昨天我見到我所尊敬的女人頻頻受到無恥者的注視時,我感到多苦惱啊!"

終於,在雨果20歲時,他和阿黛爾終成眷屬。婚後他始終保持著對她的炙熱情感,在兩人的信中寫道:"我的思想還是浩浩蕩蕩,奔流到你的心頭上來了。我心愛的阿黛爾,你的康健較遜於我,但你的愛情不應較遜於我。你不要感覺不自在,並且當以愛情營養我。我以為這是一種幸福,一個人是可以醉生夢死於其中的。我的天使。"

這本應是個幸福的家庭,可是到了1832年,也就是雨果婚後的第十年,阿黛爾突然另結新歡,追隨另一位作家而去。這使雨果十分痛苦,備受打擊。

雨果在給阿黛爾的信中曾說過:"精神上的愛情才是永恒的,因為感受這種愛情的人是不會死亡的,相愛的是我們的心靈,而不是我們的肉體。"可是阿黛爾卻不能在精神上達到雨果的要求。妻子的不忠,讓雨果深受打擊,他為了追求阿黛爾奮鬥了三年,作出了巨大的犧牲,但最終得到的卻是背叛。雨果情緒低下,憂愁滿懷,在詩中寫道:

他那美好的年華都已無影無蹤,

去年已帶走歡樂,

今年又帶走愛情......

但秋天總會過去,終於在30歲那年,雨果邂逅了26歲的女演員朱麗葉?德魯埃,並墜入愛河,他那顆傷痛的心得到了暫時的撫慰。朱麗葉卻能在精神上撫慰雨果,帶給他暖意和愛意。以後雨果每天都要給她寫一封情書,不管他們在一起或分開,直到朱麗葉?德魯埃75歲去世,將近50年來從未間斷,一共寫了將近兩萬封信。朱麗葉?德魯埃又燃起了雨果對愛情的欲望,使他更深刻地體味了愛情的真正含義,創作了一大批優秀的詩篇。

你坐著,我的眼睛不離開你的眼睛,

看著你的思想在眼睛裏去去來來......

我待在你的身邊一角會變得渺小。

我隻是你的白鴿,你才是我真正的雄獅,

--《暗中細語》(《靜觀集》)

這種愛給雨果甜蜜的感覺,讓他感動,更感動朱麗葉對愛情的忠貞和虔誠。朱麗葉是個輕快的抄寫員,難得的旅行者,陪雨果兩次去西班牙,三次到萊茵河,在這些詩情畫意的旅行中,雨果重返到童年時代無拘無束的自由,為其日後的創作提供了難得的素材。在雨果流放的日子裏,朱麗葉孤獨地一個人生活在一間破屋子裏,即使這樣她還是深愛著他,日夜思念著他,並且耐心地為他謄抄手稿或縫補衣服。就是這種精神上的愛情,使得朱麗葉最終成為雨果的終生愛侶。

而那位童年擁有過雨果的真摯愛情,卻最終拋棄他的阿黛爾,之後的生活並不幸福,經濟一度很拮據,幾乎到了舉步維艱的地步。據說有一次,她精心製作了一隻鑲有雨果、拉馬丁、小仲馬和喬治?桑四位作家姓名的木盒,到街頭出售,以換得一些貼補,可是因為要價太高,很多天都沒有賣出去。一天,雨果偶然間看到了賣木盒的阿黛爾,他感到非常難過,於是就托人過去悄悄地買下了那隻木盒子,至今,這隻木盒依然陳列在巴黎雨果故居展覽館內。

阿黛爾見證了雨果對愛情騎士般忠誠,不怕犧牲的精神,而朱麗葉?德魯埃則是雨果精神的歸宿,是他創作靈感的來源,與朱麗葉的愛情是他浪漫主義激情彰顯最為突出之處。雨果許多抒情詩中都體現了他和朱麗葉的愛情生活及他的愛情觀點。

1883年5月,朱麗葉去世了,雨果的思想和感情自此打上了悲哀的烙印。一年後,雨果也與世長辭。

終其一生,雨果都在追求文藝和愛情,他用文藝歌頌愛情,認為愛情的忠誠和熱情維持著自己的生命,在真愛麵前,最巨大的犧牲也是最甜蜜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