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徽宗皇帝賜子高俅(2 / 3)

兩個依舊入席,飲宴至天晚,盡醉方散。端王別了王都尉,回宮去了。

次日,小王都太尉取出玉龍筆架和兩個鎮紙玉獅子,用一個小盒子盛了,又用黃羅包袱包了盒子,寫了一封書信,讓高俅一起送去。

高俅領了王都尉鈞旨,背著兩般玉玩器,懷中揣著書信,直奔端王宮中來。

看門官吏轉報與管家,沒多時,管家出來問道:“你是哪個府裏來的?”

高俅施禮罷,答道:“小的是王駙馬府裏的,來送玉玩器給大王。”

管家道:“殿下在後院裏和小廝們踢氣球,你直接過去吧。”

高俅來到後院門,隻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繡龍袍,腰係文武雙穗條,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端王那時踢的興起,一把把繡龍袍前襟紮在腰間,與三五個小廝們踢的熱火朝天。

見端王玩的高興,高俅不敢過去衝撞,便立在一邊等候。該當是他的運氣,正好此時那個氣球騰地而起,端王沒接到。氣球從人叢裏直滾到高俅身邊。

高俅見氣球來,逞起一時膽量,左腳在前,右腳在後,雙腳夾住那球從腦後拋在空中——這招數有名的喚作“鴛鴦拐”,然後空中一腳,把球踢還端王。

就這一腳氣球,高俅從此發跡。旁人都說高俅狗屎運到來,哪裏想到背後有高俅那麼多苦心算計。

這一腳“鴛鴦拐”使的幹淨利索,極為漂亮。端王見了大喜,停下擦汗,問道:“你是什麼人?孤怎麼沒見過你?”

高俅向前跪下道:“小的不是宮中的,是王都尉的親隨,受主人差遣,送兩般玉玩器來進獻大王,有書信在此拜上。”

端王聽罷,笑道:“姐夫真如此上心?”

高俅取出書信呈上,端王開盒子看了看,遞給下人收了去。

端王不理那玉玩器下落,問高俅道:“你這般會踢氣球!叫什麼名字?”

“小的叫高俅,胡亂踢得幾腳。”高俅拜倒道。

“好,好,你下場來踢一回。”

高俅假作為難道:“小的是何等人,哪裏敢與恩王下腳!”

“這是齊雲社,名為天下圓,不拘貴賤,無論老幼。踢上幾腳,又有何妨?”

高俅叩頭謝罪,下場才幾腳就贏得端王陣陣喝彩。高俅把平生本事都使出來,叫那氣球好似用膠黏在身上一般。端王大喜,好不容易碰個高手,哪裏肯放高俅回府去,就留在宮中過了一夜。次日,端王排個筵會專請王都尉宮中赴宴。

卻說王都尉當日晚不見高俅回來,正疑思間,隻見次日門子報道:“九大王差人傳來令旨,請太尉到宮中赴宴。”

王都尉出來見了宮中來人,看了令旨,隨即上馬,來到九大王府前,下了馬,入宮見了端王。

端王大喜,謝過相送的兩個玉玩器。飲宴間,端王說道:“這高俅踢得兩腳好氣球,孤欲索此人做親隨,如何?”

王都尉答道:“既殿下欲用此人,就留在宮中伏侍殿下。”端王歡喜,執杯相謝。

自此端王索得高俅做伴,留他在宮中宿食。高俅也與端王每日跟隨,寸步不離。

卻說高俅處心積慮接近端王,原本不過是聽了曾布的教導,想要求個富貴,然而卻被他發現一個更進一步的機會,還請看官慢慢細看。

高俅發現的這個機會還得從神宗皇帝說起。神宗皇帝一共有十四個兒子,但從老大到老五,及老七、老八、老十這八個兒子全都夭折,隻留下六個長到成年的皇子,哲宗為第六子,年紀最長。

元豐八年三月,神宗在福寧殿駕崩,按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然而神宗正宮娘娘向皇後無子,正應無嫡立長之說,便立哲宗為皇帝。

哲宗皇帝即位時,隻有九歲,由祖母英宗高皇後垂簾聽政。除祖母外,嫡母神宗向皇後、生母神宗德妃均在世,這三人皆好權柄。哲宗年紀漸大,但有這三個女人在上,政事不由自主,隻得宮闈中取樂,以致精元早失,腎水不穩,傷了根基。

元佑八年九月,高太後去世,哲宗親政,大權在握,再也不受管束,更是縱欲無度,身體每況愈下,於元符三年正月十二日深夜病故,時年二十五歲。

哲宗在世時,便體弱多病,更因漁色過度,腎水不足,一直無子。當時宮中有個姓皇甫的禦醫與高俅交好,無意中被高俅得知哲宗重病,再無育子可能,更兼命不長久。如果哲宗無子,駕崩後理應從五個弟弟中選一個繼承皇位,端王便是其中之一。

當時太後是神宗向皇後,若哲宗駕崩,向太後便是皇家最有權力之人。上文曾說到,向太後並無親子,哲宗皇帝乃德妃所生,並非向太後親生。因此向太後中意何人繼承皇位,那人便有極大可能成為九五之尊。

高俅得知哲宗病情後,便與端王分說。端王是愛玩鬧的,根本想不到那麼長遠,做夢也沒想到自己還有可能當上皇帝,聽高俅一番言語,才發現天子之位大有機會。

當時哲宗五個弟弟分別是老九申王,老十一端王,老十二燕王,老十三簡王,老十四越王。申王為其中最長者,但眇一目,若由他繼承皇位,不成體統。隨後便是端王,除端王外,簡王是哲宗皇帝的同母親弟弟,神宗德妃之子,是皇位另一有力爭奪者,至於燕王、越王,皆是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