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沃裏克城堡(2 / 3)

沃裏克古堡的轉變符合了15世紀與16世紀城堡漸漸不受重用的時代。當時的許多城堡不是無人聞問,便是轉做為上流社會的舒適居所。

17世紀早期,羅伯特·史密森(RobertSmythson)受托在對沃裏克古堡做任何改變之前畫出平麵圖。1618年第三次創建沃裏克伯爵頭銜時,格雷維爾家族仍然擁有沃裏克古堡。福爾克·格雷維爾爵士花了超過兩萬英鎊修複古堡。

據17七世紀一位古物研究者威廉·達格多(WilliamDugdale)所言,這使其"成為一個不隻是高貴權勢所在且愉悅非凡的地方,並擁有最舒適的花園、步道與叢林,英國其他地方很難與之媲美"。

1628年9月1日,福爾克·格雷維爾於霍本遭其男仆羅夫·黑伍德謀殺--在發現他被屏除在男爵遺囑外之後,從背後刺了男爵。格雷維爾數天後傷重不治,後來還成為了"鬼塔"裏最著名的鬼魂。

在羅伯特·格雷維爾,布魯克男爵二世管理下,沃裏克古堡的防禦設施於1642年的1月至5月間,同時也是第一次英國內戰期間。城堡的防禦力大幅提升。築起花園的圍牆被興建為壁壘,即梁狀障礙物與架製槍炮的土地,並添購了火藥與可裝上兩個大炮的車子。

羅伯特·格雷維爾是位君主主義的擁護者,1642年8月7日,議會的軍隊包圍了城堡。當時他並不在城堡內,駐軍於史潘瑟·康普頓,北安普頓伯爵二世,同時也是沃裏克郡的總督的統帥下,議會軍的將軍威廉·達哥多(WilliamDugdale)要求沃裏克郡的總督投降、交出城堡,但遭拒絕。圍成軍隊於是朝城堡開火,但影響甚微。

另外,12世紀時,英王亨利一世對羅傑·德·貝歐蒙,沃裏克伯爵二世心存懷疑。為了削弱伯爵的勢力,亨利賦予吉歐伏瑞·德·克林頓(Geoffrey deClinton)與伯爵相匹敵的權力。克林頓獲贈的土地包括凱尼爾沃思古堡(Kenilworth)。凱尼爾沃思古堡在沃裏克古堡以北約8千米處,擁有與沃裏克古堡相當的規模、建造成本與重要性,克林頓並以石材將之重建。

1455年,當時的沃裏克公爵是英國顯貴約克公爵的侄子。這位約克公爵因為受到當時蘭開斯特家族的排擠而在宮廷爭鬥中失敗。於是他率軍在聖奧爾本斯戰役中擊敗了蘭開斯特家族控製的宮廷。亨利六世的擁護者當然不甘心,但經過了近6年的戰爭後,約克家族取得了暫時的勝利,雖然老公爵在戰爭中被殺,但是他的兒子愛德華在以沃裏克公爵為首的貴族的幫助下卻最終獲得了王位,也就是愛德華四世。

沃裏克伯爵在建立約克王朝的鬥爭中立下汗馬功勞,並大權在握,他開始企圖控製愛德華四世。國王也開始準備抑製大貴族,提高王權,約克派發生內訌。後來愛德華四世趁沃裏克不在倫敦之際,一邊鎮壓叛軍,一邊迅速擴軍。在雙方交手中雖然愛德華也曾經吃敗,但最終還是在倫敦以北的巴恩特決戰中以少勝多,先發製人,率軍在濃霧中發起攻擊,一舉勝利,沃裏克公爵本人則被殺。現在城堡中的蠟像群展示中,敘述的就是玫瑰戰爭的故事。

玫瑰戰爭(Wars of the Roses)(1455年~1487年),或稱薔薇戰爭,通常指英國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的支持者之間為了英格蘭王位的斷續內戰。兩個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皇族的分支,是英王愛德華三世的後裔。而實際上,玫瑰戰爭不是當時所用的名字,它來源於兩個皇族所選的家徽,蘭開斯特的紅玫瑰和約克的白玫瑰。

該戰爭大部分由馬上騎士和他們的封建隨從組成的軍隊所進行。蘭開斯特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國家的北部和西部,而約克家族的支持者主要在南部和東部。玫瑰戰爭所導致的貴族的大量傷亡,是貴族封建力量的削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導致了都鐸王朝控製下的強大的中央集權君主製的發展。

繼兩個家族之間的對立始於英王理查二世被他堂弟,蘭開斯特公爵亨利四世在1399年推翻。作為愛德華三世的第三子岡特的約翰(John ofGaunt)的兒子,博林布魯克對王位有不是很強的繼承權。根據先例,王位應該傳給愛德華三世的次子安特衛普的萊昂納爾的男性後裔。事實上,理查二世立了萊昂納爾的外孫羅傑·莫提梅(RogerMortimer)之子埃德蒙為王位繼承人。

但是,因為理查二世的統治不得人心,博林布魯克被擁戴加冕為亨利四世。博林布魯克死去後,他的兒子兼繼承人,亨利五世是個傑出的軍人,他在英法百年戰爭中的軍事勝利為他贏得了大量的支持度,使得他得以強化蘭開斯特的統治權。亨利五世的短暫統治經曆了一次由蘭利的埃德蒙之子劍橋伯爵理查所領導的政治陰謀。

劍橋因在導致阿金庫戰役的戰鬥的開始時叛國而在1415年被處決,而劍橋的哥哥約克公爵愛德華也在戰役中陣亡。因為他沒有後代,劍橋的兒子便繼承伯父成為第三任約克公爵。劍橋的妻子安妮·莫提梅也對王位有一定的繼承權,因為她是羅傑·莫提梅的女兒,所以是安特衛普的萊昂納爾的後裔。亨利五世死於1422年,而劍橋伯爵和安妮·莫提梅的兒子約克公爵理查將對懦弱的亨利六世的王位發起挑戰。

蘭開斯特家族方麵的英王亨利六世被不受歡迎的攝政和謀士所包圍。最有名的是埃德蒙·蒲福(Edmund Beaufort)和威廉·德拉波羅(William de laPole),他們被指責管理政府無能並且在繼續對法蘭西的百年戰爭中指揮不利。在亨利六世之下,幾乎所有在法國的英國據點,包括亨利五世所贏得的,喪失殆盡。亨利六世開始被視為無能昏庸的國王。而且他還受到令人尷尬的間發性精神疾病的困擾。到1450年,很多人認為亨利不適合他的角色。蘭開斯特國王的短暫的王朝已經被合法性的問題所持續困擾,而約克家族相信他們對王位有更強的繼承權。不斷增加的民眾不滿,眾多的封建貴族的私人軍隊和亨利六世朝廷的腐敗使得內戰的政治氣候已經成熟。

當國王亨利在1453年開始遭受第一輪精神病時,攝政理事會建立了。它由強大和受歡迎的約克家族的首領約克公爵理查任攝政王。理查很快更大膽的開始加強了他對王位的要求,他囚禁了蒲福,並在一係列和亨利的強力支持者(如諾森伯蘭公爵)的小衝突中給予他的同盟者薩爾斯堡和沃裏克以支持。

亨利在1455年的痊愈挫敗了理查的野心,約克公爵很快被亨利的王後安茹的瑪格利特趕出朝廷。因為亨利是個無用的領袖,強力和上進的瑪格利特皇後成了蘭開斯特派係的實際領袖。瑪格利特王後建立了針對理查的一個同盟並和其他貴族密謀削弱他的影響力。遭受到更多挫敗的理查最終付諸武力,在1455年在聖艾班斯第一次會戰中挑起爭端。

戰爭初始:蘭開斯特家族的反擊盡管國王亨利和約克公爵理查的支持者之間的武裝碰撞之前就發生過,但玫瑰戰爭的主要武裝衝突階段發生在1455年和1485年之間。

1455年5月22日,約克公爵理查領一支小部隊前往倫敦,在倫敦北麵的聖艾班斯碰到趕來的亨利六世的部隊。相對規模較小的聖艾班斯第一次會戰是內戰的第一次公開衝突。結果,蘭開斯特方麵戰敗了,他們失去了很多領袖,包括埃德蒙·蒲福。約克和他的同盟重新獲得他們的地位和影響力,一時間兩邊似乎都為真正進行會戰所震驚並盡力妥協。當亨利再次遭受精神疾病時,約克重新任攝政王。

在聖艾班斯第一次會戰之後,1455年的妥協獲得了一些成功,而約克在理事會甚至在亨利康複後保有決定性的發言權。不過,導致衝突的問題會快重新出現了,特別是關於王位是應該由亨利和瑪格利特的兒子--惠斯敏斯特的愛德華繼承還是由約克公爵繼承的問題。瑪格利特王後拒絕接受任何剝奪她兒子的繼承權的方案.而情況變得很明顯,隻要約克公爵和他的同盟保持軍事優勢,她還是無能為力。

亨利在1456年出巡中英格蘭,瑪格利特不允許他返回--因為國王和王後在中英格蘭受歡迎而在倫敦變得更不受歡迎。倫敦的商人因為貿易的衰退和四處混亂而惱怒。那時,新的薩摩塞特公爵亨利·蒲福接了他父親的班,成為朝廷上的寵臣。瑪格利特也說服亨利解除約克作為攝政王的職位,約克被迫返回了在愛爾蘭的據點。首都的動亂和南海岸線的海盜活動加劇了,而國王和王後仍然致力於保護他們的地位,王後為此第一次在英格蘭引入了征兵製。同時,約克的同盟,沃裏克伯爵(綽號"國王製造者"),在倫敦作為商人階級的衛士越來越受歡迎。

1459年9月23日,隨著約克從愛爾蘭歸來,衝突開始繼續,在斯塔福德郡發生的布洛希思戰役中,一支蘭開斯特家族的大部隊沒能阻止薩爾斯勃裏勳爵理查·奈維爾(RichardNeville)帶領下的一支約克家族的部隊從約克郡的米德勒姆城堡(Middleham Castel)出發並在魯德婁城堡(Ludlow Castle)和約克會師。

在蘭開斯特家族在路孚德橋戰役中勝利之後,伯爵愛德華(約克的長子,後來成為愛德華四世)和沃裏克逃往加來(Calais)。蘭開斯特家族恢複了完全的控製,薩摩塞特被任命為加來的總督。

他驅除沃裏克的企圖被輕易挫敗了,約克家族甚至開始在1459年從加來發起對英格蘭海岸的幾次突襲,加劇了混亂和動蕩的氣氛。

到1460年,沃裏克等人準備好發起對英格蘭的侵入,並很快在肯特和倫敦建立據點,在那裏他們有廣泛的支持。在得到一個教皇代表的支持後,他們開始向北進軍。

亨利率軍向南迎擊,而瑪格利特和愛德華王子留在北方。1460年7月10日的北安普敦戰役對於蘭開斯特家族是災難性的。沃裏克伯爵理查·奈維爾帶領的約克軍隊,在蘭開斯特家族的叛軍的幫助下,抓住了亨利國王並作為俘虜帶往倫敦。隨著軍事上的勝利,約克提出了對王位的要求。

在北威爾士登陸後,約克和妻子西西裏·奈維爾以君王獨有的儀式進入倫敦。國會召開了,當約克進入時直接走向王座,他可能認為貴族會鼓勵他自己占據王位就像他們在1399年對待亨利四世那樣。但是,當他宣布了對王位的要求時,貴族們,包括沃裏克和薩爾斯堡被他的傲慢所震驚。他們在這個階段沒有推翻亨利國王的企圖。他們的野心還是僅限於清君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