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於精細處見大功夫(1 / 2)

第五十二章 於精細處見大功夫

——讀牧童的文集有感/雲為裳

——此生能夠讀到牧童老師的書。真是三生的榮幸!

在《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一書中,牧童老師共撰寫了三輯。第一輯《教之論》收集了他從教以來教育教學的優秀論文、教案。老師以親身的體驗,細致的觀察,全麵的了解,作了深入的分析與總結。

“教與學既矛盾又統一。是對立的統一體。教是站在講台上,是居高臨下的俯視。在全體公民的比例中,以“教”的身份和麵孔出現的人屬於少數。而學,則絕對的是大多數。它不受性別、年齡、地域、信仰、性格的限製,具有廣泛的普遍性,適用性。”《教之論》對家長了解教學、教師、學校是一個很好的現實教材。其涉獵之廣泛,敘述之細致,說理之透徹,讀之得益匪淺。此書確實是學生學習和家長輔導教育子女的有益指南。在現實生活中,牧童老師一定是一個好老師!

在《淺談班級管理藝術》一文中, 老師以講現實故事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良好而有效的素質教育,以達到“嚴格紀律教育,力創守紀班風”的效果;他指出對於差生必須謹慎對待,不要讓他們失去學習的信心。這一教育心得堪稱教育上的典範。這正如老師所說的“教學相長,於精細處見大功夫。”

“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廣大的在校學生,而完成這一時代使命的是各級學校的老師。那麼,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師,自身必須具備心理健康的素質,才能完成時代賦予的使命。否則,以其昏昏,如何能夠使人昭昭呢?”老師細致地講解了如何進行心理素質方麵的教育,這著實是精彩之筆!——現實中,很多老師就會諷刺、挖苦那些學習差的學生。我在學生時代,看到並且體會到很多學生在學校裏的真實現狀:哪一科的老師喜歡哪一個學生,那麼,那個學生的這門功課一定會比較好。——因為,他喜歡這個老師,因此,也喜歡這門課程。——由此可見,心理素質教育是多麼的重要!——學習差的學生,其實也並不是因為這個學生不聽話,也許有時候的確是學生自己天資愚鈍;但是有時候很多聰穎的學生學習差,也許是因為很多老師的愛都沒有抵達那個學生的心靈。——因材施教、施愛是很重要的。——老師和學生之間也是需要愛的。——愛是相互的給予。愛是相互的理解和溝通。

老師備課講課時在很多細節上精心進行的語言梳理和精妙的文字表達,著實讓人歎絕!如關於《桃花源記》的教案,其設計就讓人歎為觀止!——我的學生時代,也學過此文,但是卻沒有遇到如此細致的課例。讀老師的語言講解文字——使我自己覺得如身臨桃花源了!

在《學之秘》這一輯裏,他說“對於一切欲學習的人——成年人或青少年,提供了一份或許可谘借鑒的直接的有效方法方式。”然後又用三個階段簡單概括了自己艱辛的自學考試曆程——其中的艱難和困苦老師都一筆帶過,隻用“茫然——摸索階段”,“上軌——入境階段”,“駕馭——冒險階段”來記錄自己的無悔人生。並且達觀地說“而我之所以堅持到底,隻不過是在完成自己做事有始有終的信條而已。”——這一點讀之讓我感慨不已。我敬佩老師的毅力!

現實生活中,很多學生都怕作文。在《文之法》這一輯裏,老師指出“讀寫雖然關係密切,但畢竟又是二回事。能寫的人肯定讀得多,也肯定是會讀的人;而讀得多的卻不一定就會寫,因為作文是一項實踐性相當強的作業。隻有多讀多練,才能寫得好。”他又說 :“我告訴學生,隻要你要讀書,就一定要讀語文,隻要你要讀語文,就一定要過作文這一關。”他分析了中高考作文的難和易,以及學好語文的關鍵,讀來令人如沐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