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就杜牧《赤壁》詩答複生手先生(1 / 1)

第四十八章 就杜牧《赤壁》詩答複生手先生

五月三十日,我在岐山論壇發了篇短文《從杜牧〈赤壁〉說說詩的形象思維》,三十一日, 生手先生發了一個帖,提出了不同看法,帖子如下:

認真學習了。不過老師的觀點:“而實際上,前二句隻是詩的發端,為的是引出後二句,所以,與這場戰爭有關的文字實質隻用了十四個字: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我不認同。我認為全詩的重點是前兩句: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而後麵兩句則可有可無。

這首詩是作者到古戰場遊曆時的有感而發:以前的往事還曆曆在目,而現在物是人非,當時(赤壁之戰)刮什麼風,二喬被什麼人擁有已經不重要了。詩的標題是:赤壁懷古,所以重點也是懷古,“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就是懷古。那麼在哪裏懷古呢?後麵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個時候就起到與前麵呼應的作用了,點出了是在赤壁懷的古。這首詩如果標題是“赤壁”那麼就是描寫戰爭。既是懷古,那麼抒發感情就是詩的要旨了,也就是說,前兩句抒發感情才是詩的重點,後兩句隻不過是起到醒題補充的作用罷了。

感謝生手先生提出不同的看法,這很好。我提倡在帖下交流不同看法這種風氣,以樹立岐山的良好風氣。因為社會上有些人,當麵不說,背後亂說,這就犯了自以為是的不可救藥的毛病。

茲就以上看法,答複如下:

一 “這首詩如果標題是“赤壁”那麼就是描寫戰爭。既是懷古,那麼抒發感情就是詩的要旨了,也就是說,前兩句抒發感情才是詩的重點,後兩句隻不過是起到醒題補充的作用罷了。”

杜牧這首詩的標題就是《赤壁》,沒有署“懷古”,蘇軾的詞《念奴嬌》才署“赤壁懷古”。

杜牧雖然沒有署“懷古”, 但事實上也在“懷古”,試想:一位詩人,來到赤壁這個地方,能不懷古嗎?能不聯想到赤壁之戰嗎?他在沙灘裏撿到了一截鏽跡斑斑的斷戟,拿去磨洗後確定是三國時赤壁之戰的遺物,這就是這首詩的發端,為的是引出後二句。其實, 詩人到了赤壁,不撿到斷戟,不拿去磨洗辨認,同樣會聯想到赤壁之戰,這就是懷古,所以說, 前二句隻是詩的發端,為的是引出後二句。

“抒發感情就是詩的要旨了”,這倒說對了。

二 “我認為全詩的重點是前兩句: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而後麵兩句則可有可無。”

這是理解上的本末倒置, 前兩句:在沙灘裏撿到了一截鏽跡斑斑的斷戟,拿去磨洗後確定是三國時赤壁之戰的遺物。這隻是客觀記敘,也可以說是空洞的流水帳,沒有意蘊與內涵。後兩句的議論才是抒情,情寄寓於議論之中!

杜牧究竟有沒有到過赤壁,無法查考,但到與不到,無關宏旨,詩人是在做詩,不是在考證,他沒到過赤壁,同樣可以這樣寫,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到過的這個赤壁, 就不是赤壁之戰的赤壁,範仲淹的千古名文《嶽陽樓記》寫景寫得非常好,但他從未到過嶽陽樓,文學家可以借助間接體驗去想像,就如魯迅所說,寫妓女,不等於一定要去賣淫或嫖娼。

所以, 《赤壁》一詩,重點在後二句, 而且就是在懷古,借美人(二喬)懷念英雄(周瑜),而把周瑜的成功,幾乎歸結為僥幸,杜牧不願意人雲亦雲拾人唾液, 這就是詩人的獨特視角,這才讓人歎服。

所以,後兩句決不是“起到醒題補充的作用罷了”,而是重中之重,若沒有後兩句,前兩句基本就是廢話。

三 前二句隻是詩的發端,這是劉逸生先生的《唐詩小劄》上的定論,我是讚同這一觀點的。

蘇軾仕途不順,一貶再貶,所以他到了黃州赤壁,自然懷想起周瑜年紀青青就建立赫赫功業,借周瑜抒胸中塊壘,寄托自己的懷才不遇。剛直有奇才的杜牧,學問沒得到社會的重視,隻有寄情酒色: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這是頹廢中的憤激之辭。麵對赤壁, 杜牧自然也懷想起周瑜的成功,心中感慨萬千:既有佩服,也有一絲醋意,亂世出英雄, 周瑜的成功中有必然,也有偶然,總之,心中撞翻了五味瓶,苦辣酸甜澀均有一點吧!

二零一零年五月三十一日上午草於楓江之陽

[原文發表於岐山論壇,廣東作家精彩博客圈,二零一一年一月八日在《汕頭日報》隨筆副刊發表時標題改為《杜牧〈赤壁〉引出的閑話》,內容上也做了刪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