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從杜牧《赤壁》說說詩的形象思維
赤壁,曆史曾經在這裏發生過一場大戰,一場以少勝多的大戰。這場大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麵,它成了曆史上的一個轉折點。一部《三國演義》,用了八回的篇幅,濃墨重彩地來描寫這次戰爭,這是小說家言。作為詩人的杜牧,麵對赤壁,對於這場戰爭的描述,僅僅用了一首二十八個字的七絕:
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而實際上,前二句隻是詩的發端,為的是引出後二句,所以,與這場戰爭有關的文字實質隻用了十四個字: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場戰爭最主要最厲害的武器是火,這場大火如果沒有東風,戰爭的結果就是另一種結局: 二喬將被曹操擄於銅雀台上。
二喬,江東二位美女,大喬是小霸王孫策之妻,吳主孫權的嫂嫂,小喬是東吳大都督周瑜(周郎)之妻。
杜牧麵對赤壁,懷思古之幽情,這首議論性的抒情詩,從詩人獨特的角度,去評價這場戰爭。
周郎是這場大戰東吳的主帥,如果沒有東風之助,戰爭的敗方,將可能是東吳,東吳滅亡,二喬將為曹操所擄,置銅雀台之上。這十四個字裏麵,出現了三個人物形象:周郎與二喬;二樣事物:東風與銅雀台。這些人物形象與事物,都能引人產生形象化的聯想,包含著極其豐富的故事內容……
從字麵上看,二位美女的命運如何,似乎成為這場大戰的焦點?這是詩人與史官的不同, 史官的論述可以用抽象思維直接評價,而作為詩人的杜牧,用的是形象思維,通過曆史人物的典型意義,用形象化的語言與手法,委婉而含蓄地去議論評價這場戰爭。
無獨有偶,蘇軾的詞《念奴嬌?赤壁懷古》也寫了周瑜與小喬: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小喬在詞裏出現,正是為了烘托赤壁大戰中的關鍵性人物周瑜風流俊雅的奕奕神采。同樣, 蘇軾這裏用的也是形象思維。
形象思維是通過藝術形象 “說話”, 抽象思維是通過邏輯歸納“說話”,這就是寫論文與文學創作的不同與區別,詩詞與散文,如果沒有形象思維,就沒有意境, 沒有意境的文學作品,就如火之無焰,玉之無光。
二零一零年五月二十九日草於楓江之陽
[原文發表於岐山論壇,廣東作家精彩博客圈,二零一一年一月八日在《汕頭日報》隨筆副刊發表時標題改為《杜牧〈赤壁〉引出的閑話》,內容上也做了刪節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