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魏忠賢與東林黨 最終攤牌
閹黨與東林黨人已經是劍拔弩張,水火不容,到了最終攤牌的時候。
1.彈劾閹黨
魏忠賢出手打擊汪文言,對東林黨人來說震動很大,東林黨人對此感到十分不安。
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東林黨人黃尊素在給皇帝的奏疏中不指名地指出魏忠賢與客氏將引起亡國之禍。魏忠賢見狀,惱怒之下要將黃尊素處以廷杖之刑,多虧韓爐極力營救,將廷杖改為奪俸一年,魏忠賢才算罷手。
這年六月,東林黨人楊漣再次上疏明熹宗,列舉魏忠賢迫害朝廷大臣、迫害宮中太監、迫害妃嬪、蓄養內兵、羅織獄案等二十四條罪狀。
楊漣在奏章中指出魏忠賢權大震主,魏忠賢有時"奸狀敗露",又有客氏"為之彌縫"。他批評明熹宗朝政過於依賴魏忠賢,致使大量無恥的官員對魏忠賢"攀附枝葉,依托門牆,更相表裏,迭為呼應",以致於人人"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
他還進一步質問皇上,正當"春秋鼎盛"之年,"生殺予奪,豈不可以自主"?最後,楊漣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請明熹宗將魏忠賢逮捕並交刑部議處,"以正國法",再將奉聖夫人客氏趕出皇宮。
楊漣奏疏一出,京師百官深受震動。此後,東林黨人揭露魏忠賢罪狀的奏疏就像雪片一樣送入明熹宗手裏。包括黃尊素、李應升、魏大中、袁化中等人在內的許多正直的朝臣,以及封建時代的最高學府國子監的全監師生千餘人,也紛紛上疏皇帝,彈劾魏忠賢,揭發他的罪惡行徑。
從當時的形勢看,反對魏忠賢以及閹黨的力量還十分強大。於是,魏忠賢找到閣臣韓爐,希望他能夠居中調解。這其實是一種妥協的姿態。但是,韓爐不肯合作,其他大臣也不願意就此息戰。
所以從表麵上看,魏忠賢似乎處於下風。
2.盡黜東林
明熹宗在魏忠賢以及客氏的引誘縱容下,耽於玩樂,不理朝政。雖然東林黨人彈劾魏忠賢的力量很大,但是明熹宗並沒有在意。他沒有懲處魏忠賢,依舊讓他掌權。魏忠賢因此逃過了一劫。
為了報複,魏忠賢將奏劾者之一--刑部郎中、東林黨人萬燝處以廷杖,最終將萬燝毒打致死,借以樹立自己的權威。
接著,魏忠賢集團開始逐漸打擊東林黨的勢力。
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七月,首輔大臣葉向高被迫辭職。十月,吏部尚書趙南星與左都禦史高攀龍想要懲辦犯了貪汙罪的禦史崔呈秀。崔呈秀連夜向魏忠賢求救,魏忠賢便假傳聖旨,指責高、趙兩人"朋謀結黨",他們也隻好辭官回籍。十一月,魏忠賢再次捏造罪名,將副都禦史楊漣以及僉都禦史左光鬥削職為民。在他的威逼下,首輔韓爐也被迫辭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