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魏忠賢與東林黨 專權亂政
羽翼豐滿的魏忠賢不斷專權擅政,自然引起了一向耿直的東林黨人的憤慨。雙方劍拔弩張,矛盾已經不可避免。
1.閹黨的勢力膨脹
魏忠賢由一個目不識丁的市井小人,通過拍馬逢迎贏得明熹宗的歡心,攀上了司禮監秉筆太監的高位。
司禮監在明朝的宦官機構二十四監中處於首位,而司禮監秉筆太監代替皇帝批閱臣下奏章,向外傳達皇帝的旨意,不但掌握各項機密,而且便於假借皇帝的名義弄權亂政,因此處於極為重要的地位。
魏忠賢誘使明熹宗整天在宮內宴戲作樂,他和客氏狼狽為奸,利用明熹宗的平庸無能,逐漸竊取了朝廷的最高權力。
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魏忠賢開始掌管並指揮東廠,投靠他的顧秉謙、魏廣微等人被選入內閣參與朝政。魏忠賢讓他的幫凶許顯純掌管錦衣衛,還在宮中建立了一支由萬餘名宦官組成的武裝力量。
魏忠賢專擅朝綱需要外朝官員的協助,難為清流所容的官僚也需要找到一個靠山。所以魏忠賢與他們很自然就走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個政治派別。
顧秉謙、魏廣微等人由於不能為清流所容,因此不斷受到言路的彈劾。趙南星與魏廣微之父魏允貞曾經是朋友,然而他卻多次拒魏廣微於門外,還公開說魏允貞無子。因此,二人與東林黨人的仇怨加深。
另外,反東林黨的其他官員和派別看到魏忠賢掌握了朝政大權,便紛紛投靠他。魏忠賢在內閣、六部和外地的總督、巡撫中遍植親信爪牙,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勢力和反東林各黨結合在一起,組成了和東林黨相互對抗的政治集團--閹黨。
閹黨與東林黨的矛盾逐漸顯現,雙方也開始了明爭暗鬥。麵對東林黨人的不斷打壓,閹黨則大力排擠東林黨人。魏忠賢通過密謀設計,使得大學士劉一燝、禮部尚書孫慎行、左都禦史鄒元標以及副都禦史馮從吾等人被迫辭官,離開了朝廷。
2.拿汪文言開刀
汪文言為人講義氣,腹有智謀,擅於權變。他與楊漣、左光鬥、魏大中等人交往十分密切。刑部郎中於玉立曾經派遣他進入京城探事,他用錢買通了一個監生,用計離間了反東林黨的幾個黨派,東林黨因此才能夠獨大。
東林黨得勢後,大學士葉向高破格擢升汪文言為內閣中書。
天啟四年(公元1624年),東林黨人阮大铖和左光鬥、魏大中因人事問題產生了矛盾,憤而轉投魏忠賢的閹黨集團。阮大铖指使依附於閹黨的給事中傅櫆上疏皇帝,彈劾左光鬥、魏大中等人,汙蔑他們和汪文言暗中勾結,想要圖謀不軌。
魏忠賢見到奏疏十分高興,馬上草詔一道,經明熹宗批準後快速發下,汪文言被逮捕,關進了詔獄。閹黨希望從汪文言的身上打開突破口,以便一舉鏟除東林黨人。
東林黨人見狀,隻好設法營救。魏大中、左光鬥上疏極力駁斥傅櫆的汙蔑之詞,首輔葉向高也上疏明熹宗,說是他讓在汪文言內閣辦事的,過錯責任在他,請皇上責罰他一個人就行了,不要再牽連其他人,"以消縉紳之禍"。
葉向高還以辭去相職相威脅,將全部的責任扛在自己的身上,不惜犧牲自己的名譽來保護其他人。魏忠賢沒有辦法,隻好作罷。
在東林黨人禦史黃尊素的積極活動下,汪文言最終被從輕發落,僅僅以"梃杖褫職"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