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MTP訓練,以會議法為主,講師的角色隻是引導研討、提示主題、摘要發言內容、指導會議進行、講義的解說、時間的控製。
(4)例案研討法
例案研討就是在學習中對曾發生的案例做診斷或問題探討。當然,學員因經驗、認知、思考方向或觀點不同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正因如此,可讓學員了解同一問題會有不同觀點。在討論過程中,各方意見的相互辯護、補充,會使最後的結果更為成熟、圓滿、完整。
例案研討法適合培養整合性問題的思考與解決能力,適合作為企劃、管理、改善相關主題的訓練。但其缺點是案例的選擇、設計不易,培訓過程比較費時。
(5)角色扮演法
即以預先設計的劇本或主題,交由學員扮演其中角色,借由體驗學習並改變行為。這些角色大都有矛盾存在,例如組長扮演工人,顧客和推銷員易地而處,後勤主管和銷售主管的角色互換等。這樣一來,扮演者能深切的體會當事人的心理感受,可達到改變員工態度和發展人際關係的作用。
角色扮演法以情境仿真方式學習,學習效果佳,適合用作服務態度訓練。但劇本設計費時費力,進行中時間不易控製。
(6)示範表演法
示範表演法多用於新的設備、工具、操作方法等的教導、訓練。先由講師或示範者現身表演,講師配合逐步解說,然後再讓學員實際練習操作。以錄像帶、影片配合聲光的電化教學示範,不但可提高學員興趣,也可重複播映,這對學員人數過多時最為適合。
3.培訓執行與評估
(1)培訓執行
店鋪在進行相關的員工培訓時,需有完整的執行計劃和評估策略。一般而言,每年10月份進行店鋪相關事項的問卷調查,以檢討今年的得失,並排定下一年度各月份的訓練計劃,包含訓練主題、人次、時間、預算等。各月份可依照年度計劃安排實施相關培訓,每月份檢討實施成效並作下一次改進依據。
(2)培訓評估
培訓評估要求建立員工培訓記錄卡,並以課後的學員反應表調查上課滿意度。每一課程確立學員測試驗收的考核,以提升訓練效果。
常用的評估方法包括: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筆試測驗、心得分享、學習成果發表會和到工作崗位上的實際表現(主管評估)等。培訓的效果可通過學員反應、學習效果、行為改善、績效考評等途徑加以驗證。
4.培訓計劃及相關課程安排
為適應不同層級人員在組織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及擔負的不同職責,其訓練需求、訓練目的、訓練內容會有很大的差異。也就是說,因為培訓的對象不同,培訓實際上包含了三個更明確的涵義:訓練、教育、發展。
(1)訓練:即現學現用,出發點以工作為主,而且多適合技術性的工作,對象大多數為基層人員,如收銀機操作訓練。
(2)教育:是現在學未來用,出發點以個人和公司均衡考慮,屬於知識及觀念的吸收,對象以中高階層人員較多,如策略規劃、營銷管理、流通管理等。
(3)發展:是現在學未來可能用,出發點以個人為考慮,並帶有提升企業形象的意味,屬於個人全方位的培育以及潛能開發,對象通常是高級主管或特定的關鍵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