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崇禎之死】(1 / 3)

第二十四章 【崇禎之死】

整個大殿空空蕩蕩,仍不見有人來上朝。崇禎憤怒起來,他放下木杵,又操起鼓槌,使勁地擂鼓。可任他敲得鼓聲咚咚震響,殿前仍不見一人......

太監王承恩氣喘籲籲地跑來,見皇上親自擊鼓撞鍾,惶惶叫道:"萬歲爺,不會有人上朝了。曹化淳開了彰儀門,賊兵已破了外城......"

"哇"的一聲,崇禎把鼓槌一扔,隨即一口鮮血噴射而出!崇禎雖然知道這是早晚的事,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麼快就破了城池,他本來還幻想京師可抵擋幾日,幻想吳三桂的大軍飛馳而至、絕處逢生,可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

崇禎更沒想到的是,首先開城投降的就是自己最為寵信的太監,剛剛自己還對他曹化淳寄予厚望,以萬乘之尊向他頂禮膜拜!其實,自己早應看出他是逆子貳臣,反賊杜勳怎麼能在京城來去自如?李自成的《討明檄文》怎麼會擺到自己的龍案上?這些本來是昭然若揭之事,隻恨自己對他過於信賴,以致一葉障目,咎由自取。想到這裏,他不由得長歎一聲,說道:"大勢去矣!"

在由勤政殿返還乾清宮時,方得知繼曹化淳打開彰儀門後,德勝門、平則門也隨即開啟,北京之外城全部陷落。繼而農民軍長驅直入,正浩浩蕩蕩向內城進攻。

王承恩攙扶著崇禎緩緩回到宮內後,崇禎坐在禦案前的龍椅上,如同傻了一樣呆呆發愣,一語不發。

王承恩從未見過崇禎這般模樣,且不說剛登基時的雄姿英發,就是前幾天坐在龍椅上也是威風凜凜、君令如山呀!可短短幾日,崇禎便頹然衰老,僅僅三十四歲,便一副行將就木的樣子。王承恩看著心痛,上前垂淚勸道:"萬歲爺,時勢緊迫,奴才保護您出宮吧!"

崇禎搖搖頭,然後眼睛一閉,流出了兩行清淚,悲涼地:"不用了,難得你一片忠心。你不必管朕,快逃命去吧!"

王承恩"撲通"一聲跪下,泣不成聲:"奴才不走!老奴自生至死,都要侍候萬歲爺!"

崇禎眼望著已是老邁的王承恩,又是酸苦,又是感動。死到臨頭,身邊冷冷清清,隻剩下這麼一個忠心耿耿的人了。

崇禎默默地點了點頭:"也好,那就隨朕一起到後宮去吧。"

前往後宮的路上,耳邊炮聲不絕。

坤寧宮內,袁貴妃等均在周皇後房內,女眷們也正惶惶不安。

崇禎一進來,便告知大家:"賊兵眾多,城內守備空虛,現城外已破,內城更是難保了!"說完,潸然淚下。

忍耐多時的周皇後再也控製不住自己的眼淚,"哇"的一聲哭了出來。袁妃和冬梅等宮女立刻嗚咽淒楚,哭成一片,就連那些侍立的太監,也都忍不住地偷偷拭淚。

崇禎收住眼淚,對著宮女、太監說道:"你們都跟隨朕多年了,今日大難臨頭,朕不忍你們同歸於盡,快去收拾一下,趕緊各自逃生吧!"

太監吳良輔等一聽,連忙說了聲"謝萬歲",便爭先恐後地跑出,收拾些金銀細軟,一哄而散了。

崇禎眼望著他們離去、走遠,甚是酸楚。但一回頭,卻見冬梅等幾位宮女一個未動。

崇禎疑惑地說:"你們為什麼不走?"

冬梅等一齊跪下:"奴婢們蒙陛下和娘娘的厚恩,情願患難相隨,雖死無怨。"

崇禎半晌無語,神情慘然地歎道:"你等女流之輩猶有忠義之心,可那班王公大臣,往時坐享厚祿,到了賊兵網城,不但策略毫無,甚至棄朕而遁。今日早朝,朕親自擊鼓敲鍾,竟無一人臨朝唉,這都是朕失之不明,近佞拒賢,豢養了這些奸賊,如今悔之莫及了!"

崇禎說到這些,竟不由得放聲大哭起來:"朕做了亡國之君,自愧太祖創業,兩百多年,至朕墮敗,朕將以何麵目見列祖列宗於九泉之下啊?"

崇禎說罷,頓足捶胸,號慟欲絕。

周皇後忠厚賢良,見崇禎悲痛如此,含淚上前勸道:"事到這般光景,陛下不如潛出京城,待勤王之師到達,再徐圖剿賊,或可使社稷轉危為安。"

崇禎一聽,收住眼淚,長歎一聲:"唉,朕自恨當初沒聽吳麟征、範景文所言,如及時南遷,或早調吳三桂棄地勤王,均不致一敗至此!朕自恨昏庸,錯用陳演,以致弄到這個地步。現今已是四麵楚歌,朕還能到哪裏去?哪裏還有替國家出力之人?朕死有餘辜,唯有以身殉國了!"

"唯有以身殉國"六字一出,眾皆駭然。因為人們都清楚,皇帝以身殉國,將是個什麼景象,將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曆朝曆代,還從未有過一個皇帝以身殉國的。但不知崇禎爺是隨口而出的哀歎,還是真的打算"以身殉國"?

眾人一時啞然,各自正黯然思忖的時候,九歲的永王和隻有七歲的定王兩個年幼的皇子,來到坤寧宮外,遠在門口,他們就大聲叫道:"兒臣給母後請安!"

兩人手牽著手,像往時一樣嬉笑著進來,及見崇禎也在,連忙跪拜:"兒臣給父皇請安!"

崇禎望著這兩個天真無邪的孩子,不由得心中更為難過,一把將他們拉到膝前,愛撫地問:"唉,你們哥哥慈烺呢?冬梅,快去把皇太子叫來!"

冬梅答應著跑下。

定王年少,望著哭紅了眼睛的父母:"父皇、母後,你們怎麼都哭了?"

崇禎一把將定王摟進懷中,眼淚再也控製不住了。他望著稚氣的定王,使他不由得想起了田貴妃。崇禎共生有七位皇子,其中三位是周皇後所生,四位則是田貴妃所生,而三位小皇子均在幼年時夭折,如今健在的隻有定王一人是田貴妃親生。所以崇禎一見定王,便想起他的生母田貴妃,想起田貴妃臨終前的再三囑托,他也發誓將定王養育成人。可誰料江山易色,皇位風雨飄搖,自身尚且不保,何以完成貴妃的囑托呀?他又一手摟過定王,邊流著眼淚邊絮絮地說,任由眼淚滴落在他們身上。

"好兒子,京城已經危在旦夕,父王就要和你們長別了。隻可憐你們錯投在帝王家裏,小小年紀,也要遭此殺身之禍......"

崇禎聲音哽咽,周皇後與袁妃、宮女們也自哭成一片,崇禎再也說不下去了。

坤寧宮門外,依舊微雨不絕,細雨中夾雜的雪花已越來越大,直落了範景文一身,他不顧年邁,正風塵仆仆快馬加鞭而來。

守門的宦官上前阻攔,不準範景文入內。

範景文騎在馬上,揚起皮鞭大怒道:"都什麼時候了?君臣見麵已不可多得,爾等還做什麼威福!"

範景文邊說邊舉起馬鞭一路揮打,太監與錦衣衛紛紛躲避,範景文飛馬奪門而入。

恰逢王承恩聞聲出來,範景文大聲呼叫:"皇上可在?"

"在。"王承恩見是範景文,使勁點了點頭。

範景文翻身下馬,三步並成兩步地急趨入內,倒地跪拜:"大事不好!曹化淳叛變,吳麟征兵敗被俘,賊兵已進入內城。陛下快請出宮避難吧!"

"哪還有什麼避難之所?"範景文雖急如星火,可崇禎已心如死灰,倒顯得頗為冷靜。他抬起眼皮,看了範景文許久,方緩緩吐出幾個字來,"國君死社稷,即死得其所。"

這時,冬梅領著太子慈烺進來。

慈烺是崇禎的長子,崇禎剛過十八歲時,便迎來了慈烺的出世。因慈烺是長子,又為周皇後所生,所以崇禎第二年便將其立為太子,以求明朝國祚綿延永久。他盡管平日政務紛繁,也從未忽略對太子的教育,意在把太子培養成來日一個雄略蓋世、力挽狂瀾的皇位繼承人。現今太子年已十六,將近成人,故崇禎望著進來的太子,對範景文說道:"隻是有一事相求範先生,不知可否?"

"皇上盡請吩咐,臣萬死不辭。"

崇禎走到書案前,提筆寫下一道聖諭:"諭:成國公朱純臣提督內外諸軍事、夾輔東宮。"

崇禎寫好後,叫過太子慈烺:"範先生請辛苦一趟,這是朕寫給成國公的聖諭,太子慈煌請他全力為之輔佐。"

範景文接過密旨,跪拜:"臣遵旨。"

範景文深知這是崇禎最後的一步棋,情係大明命脈,所以他接旨時顯得格外的莊嚴和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