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遇襲身亡】(1 / 3)

第二十三章【遇襲身亡】

"牛頭山!"

牛頭山出現在正沿著嘉陵江長長的岸灘行進的一隊騎兵視野裏,經過長途跋涉的騎士們立刻興奮起來。

"你到過葭萌關嗎?"

葭萌關就在牛頭山北麓,看見了牛頭山,預示著葭萌關快到了。

"怎麼沒有,崇禎十三年那年不就到過?咱們是從臨清門進的城。三街五巷,一色的青石板街道。還記得有座龍門書院,雕梁畫棟的好氣派。以為裏麵有金銀財寶,結果進去一看,除了書還是書,氣得你將書亂扔一氣,末了揣兩本走,說用來擦屁股軟和。"

"哈哈,對對,你小子記性比我好。我也記起,關門前有一株千年古柏,對吧?好像還有塊一人多高的石碑,鐫有'天雄關'幾個大字。怎麼又叫'天雄關'?"

"牛頭山地勢雄險,又控扼著連接川陝的南棧道,天雄於此,所以叫天雄關。當時咱們從劍門關過來,走到碑前時,好像潘先生這麼給咱們解釋過。"

"唉,可惜好人命薄,不然,咱大西也不至於落敗到今天這樣。"

李定國在馬上左顧右盼,終於發現了一處可以避風的崖壁。在馬上叫楊畏之入關通報,又傳令原地休息,然後他跳下馬。

劉進忠與清勾結的種種情形,李定國早已偵知。但他在接到張獻忠諭旨後,思慮再三,仍隻帶了五百親兵出發來廣元。這是非常冒險的,但如果率大兵直前,就很可能將還在猶豫中的劉進忠激變。他也深信,隻要到了廣元,憑他在川北軍中的威信,完全可以將這場可能出現的叛變消弭於無形。

原野上寒風呼嘯,不時有掛於樹枝上的敗葉給風吹起在空中打旋。

冬天的山野裏雖然肅殺,可嘉陵江水卻是分外縹碧,如一匹青練鋪展在腳邊。戰旗獵獵,寒風颼颼。士兵中不斷有人大聲地咳著、擤著鼻涕。

李定國抬眼望,對眼前的牛頭山緊瞅。一條小道,羊腸一線從牛頭山蜿蜒而下。那就是剛才幾個士兵提到的蜀道。望了一陣,他感覺那條小道上有人在奔跑。於是趕快舉起千裏鏡,視野裏出現了好幾個跳蚤樣的小黑點。一個在前拚命奔跑,其餘的隔著不遠的距離在追趕。

"去幾個人,看是怎麼回事?"李定國放下千裏鏡說。

立刻有十幾騎如脫弦之箭向坡上衝去。

不一會兒,派去的人又一陣風樣跑回來。

"好懸,再慢一步,吉姑娘就沒命了。"領頭的一棵蔥說。

風鬟雨鬢的吉梅,由親兵扶著從馬背上下來。

"吉梅,這是怎麼回事?"李定國吃驚不小。

"定國,快,劉進忠降韃子了,他已在前麵關內埋伏了好幾千人,就等著你去鑽他圈套呢。"吉梅顧不得喘氣說。

"你怎麼跑出來的?"

昭化距廣元近百裏,全是山路。

"昨晚我逃出來,知道你要經這裏去廣元,就跑到這裏來給你報信。"

"那劉進忠也在前麵關內?"

"他沒在,他給韃子帶路奔西充偷襲老萬歲去了。"

這個消息更令李定國震驚。

"什麼時候奔西充去的?"

"也是昨天,連更連夜出發的。"

楊畏之從關上回來:"稟將軍,關上已做好迎接咱們的準備。守將馬上親自來迎接。"

"上馬,立即返回。"李定國下令。

"將軍,關上來人怎麼回複呢?"楊畏之不知所以,也顯得很吃驚。

已上了馬的李定國想了想:"畏之,你對他說,韃子已攻破朝天關,本帥回防保寧,叫他立刻做好迎擊韃子的準備。"

五百騎在李定國的率領下,裹挾著江上寒風,順著來路跑了回去,轉瞬消失在山野中。

在接近順慶的一條山道上,疾速行進著另一支身著大西軍服的騎兵隊伍。雖是隆冬天氣,仍走得人人淌汗。為首一員將官,取下頭盔拭汗,露出了被剃得精光的前額,一根粗大的辮子從腦後滾了下來。這是一支清軍。看見前鋒統領鼇拜勒住韁繩,稍後的吳之茂立即跟了上來。鼇拜所領是清軍大隊的前鋒,在吳之茂的向導下,經連續數天銜枚疾走,沿途又得到周建魯所竄通的保寧諸生羅長允、楊芳名、鄭大倫、張思彥、李春選等人分別在槐樹驛、煙烽樓、土地關等地的配合,雖已深入大西勢力範圍數百裏,卻仍沒被發現。

"再往前,穿過前麵那片山地,就到嘉陵江邊的瓦子灘了。"吳之茂對鼇拜說。

一騎探馬飛馳而至,向鼇拜稟報:"稟將軍,前麵山隘有一支人馬駐守。"

鼇拜略感吃驚:"不是說這一帶沒有大西軍嗎?"

吳之茂也感到驚訝,想了想,說:"可能是搖天動的人。"

"什麼搖天動?"鼇拜問。

"噢,是庚辰年,也就是明崇禎十三年,獻賊竄往漢中途中,從平利開始,曾擄過大批人,獻賊退出漢中後,這批人紛紛逃返,卻遭到關南道劉某的擒殺。走投無路下,這批人結夥流入川東北為寇。領頭的兩個人一個叫搖天動,一個叫黃龍,共有十三營人馬,川人習慣稱之為搖黃十三家。獻賊在甲申年再次入川,這批人除袁韜、武大定兩家降於偽明外,其餘表麵上又歸附了獻賊,但卻從來不受獻賊的約束,還不時去向獻賊管轄的州縣索要糧餉,獻賊也特別惱恨這批人。"

鼇拜聽完介紹,轉身問探馬:"有多少人馬?"

"隻有兩百多人。"

"去看看吧。"

鼇拜說罷催馬前行,趕到寨下,見寨子並無防備,當即下令攻寨。

"攻入寨後,盡行剿滅,不許留一個活口。"鼇拜說。

一場戰鬥在山隘口爆發。一頓飯功夫,攻下山寨,鼇拜留下十餘人在寨內接應後麵肅親王豪格所統領的滿蒙大軍,又繼續趕路。剛入薄暮,鼇拜所領前鋒已順利從瓦子灘渡過嘉陵江。

十一月二十七日清晨,大霧嚴嚴實實罩住原野。鳳凰山腰行在內的張獻忠起了個大早,穿著蟒衣半臂衫,由王尚禮陪著,步向馬廄。昨夜,他騎了多年的"黑緞"馬一直不安寧,又嘶鳴又刨槽子,顯得十分煩躁不安,他擔心馬有什麼毛病。

"黑緞"看見張獻忠走近,又"噅噅"叫了一聲。張獻忠上前輕輕撫著馬頭:"夥計,怎麼了?安靜些。"

聽了張獻忠的話,"黑緞"果然安靜下來,低下頭舔著槽聖內的料豆。

張獻忠感到身後起了一股冷風,轉過身子,看清是天威營。

總兵王見明手下親兵冒冒失失撞進來。

"啥事?"張獻忠對親兵的冒失頓生不悅。

"王將軍叫我趕快回來奏報,我們在劉二嘴埡口前牧馬嶺撒毽塘時,看見有十四五個韃子騎著驃壯的馬從山穀中往這麵過來了。"

"隔了多遠,就看清了是韃子?"

"一裏開外,王將軍和我都看見韃子摘下帽來扇涼,禿著半個前額,就趕緊回來報信了。"

張獻忠看了一眼彌漫馬廄的濃霧,盯住親兵問:"你能認出馬廄門邊立的是誰嗎?"

親兵掉過頭去,馬廄門口濃霧中浮動著一個人影,但哪裏認得出是誰,不禁張口結舌。

"來人,將謊報軍情的人拉下去把頭抓了。"張獻忠說。

親兵嚇得撲通跪下:"陛下,小的沒撒謊,真的看清了是韃子。"

王尚禮抬頭,門邊濃霧飄過,對麵山坡上的綠樹在朝暾下曆曆在目。

"陛下,饒他這遭吧,既說是見明派他來的,把見明叫來一問不就得啦?"

"好吧。"張獻忠將臉轉回馬廄,嘴裏說,"狗蛋,去把王誌賢的婆姨抓來咱問問,把王見明叫回來。"

昨夜,破襄陽時投入的王誌賢跑了,令張獻忠特別氣惱。他決定拿他的婆姨出出氣。張獻忠拍拍"黑緞"的額頭,動步回屋。剛坐下,廳外又響起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是王見明趕回來了,進屋跪下地就奏:"陛下,方才我叫親兵回來奏報的那十幾個韃子已入馬槽溝了,樹林中有雀子驚起,我擔心後麵還有韃子的大隊人馬前來偷營。"

"真有這事,劉進忠幹啥去了?那孤去看看。王見明,如果謊報,待孤查明,就將你的頭抓下來。"張獻忠說著起身,帶上十幾名親將衝出西南寨門直奔太陽溪。

太陽溪畔,濃濃淡淡的霧隨著山風移動,一會兒遮住這,一會兒露出那。溪對麵果然有影影綽綽的人馬影子。

為清軍向導的吳之茂幾乎同時看見了立在溪對岸手搭涼棚張望的張獻忠,立刻對身邊一名叫雅布蘭的巴牙喇壯達說:"快看,對岸那個衣蟒半臂的就是獻賊。"

操弓在手的雅布蘭昕吳之茂如是說,舉起弓一箭射出。"哧!"一支四尺長的雕翎箭隨聲至,從張獻忠手搭涼棚的左腋下透肋而入。"哎呀!"張獻忠大叫一聲,從馬上滾落。

事出突然,雙方都愣了神。雅布蘭突然發出狂吼:"獻賊給我射死了!獻賊給我射死了!"

後麵大隊清軍聽見呼噪,催馬趕來。山穀中驟然響起雷鳴似的馬蹄聲。

王尚禮翻身下馬,見張獻忠左手兀自揚著,一支箭從左腋直透心髒,鮮血汩汩而出。趕快將張獻忠抱上馬,對已投入搏戰的其餘親將大聲說:"你們抵擋一陣,我送老萬歲回去。"說罷策馬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