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崇禎之死】(2 / 3)

慈烺拜別母後、拜別父皇、拜別兄弟,仍依依不舍......

崇禎拉過慈烺,往範景文身邊一推:"快跟範先生走吧!"

周皇後見太子走後,一把摟住永王和定王兩個孩子,失聲哭道:"皇上,趁此賊兵未至,陛下也放他倆一條生路吧!他們還都太小,可以叫他們兄弟暫住臣妾父親家裏,待長大成人,有出頭之日,也好替國家父母報仇。"

"也罷。"崇禎知道皇後擔心讓他們隨自己一道殉國,所以略微沉思了一會兒,"王承恩,領他們立即脫去皇子服裝。"

兩皇子隨王承恩進入後宮,換上了百姓服裝後,再來拜別崇禎。

崇禎用手撫摸著他們嬌嫩稚氣的臉頰,並親自為他們係好衣扣,然後手扶著他們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你們今日為皇子,明日即為庶民。離亂之中,應當混跡百姓之間隱姓埋名。見到年長者呼之為伯,少者稱之為叔;萬一爾等苟全性命,遇到忠義之士,應報國仇家恨......你們且隨王公公到國丈府吧,好自為之。"

王承恩領命,帶了永王、定王出宮,周皇後默默地跟到了門口。

待剛欲離開門口時,周皇後突然抓住他們的手,大聲哭道:"兒啊,若有出頭之日,莫忘了國仇大恨。你苦命的母親,九泉之下引頸盼著你們啊!"

周皇後知道從此將生離死別,緊抓著兩個小兒的手,哭得肝腸欲斷......兩位皇子雖年幼無知,不明白這將是訣別,但見母後如此傷心,也就隨之大聲哭嚎起來。

"哭有何用?還不快走!"崇禎厲聲申斥。

定王、永王立時停住了哭聲,暗暗飲泣地隨王承恩離去。

周皇後站在門口,一直望著他們,直到完全沒有了蹤影......

周皇後返回宮內,見崇禎正在獨自飲酒,旁邊侍立的冬梅手舉一壺酒,已連著給崇禎倒了好幾大觥。崇禎眼中的淚珠,點點滴在酒杯中......

周皇後知道崇禎平時並不嗜酒,逢年過節或有喜慶大事,偶爾喝些,也喝得很少,今見崇禎如此借酒澆愁,心中痛楚如同刀絞,哭叫了一聲:"皇上......"

崇禎也不看她,直到將一大觥酒又倒入肚中之後,方冷冷地說:"城破國亡,朕不忍偷生以辱大位,朕決心以身殉國,你們將會如何?"

周皇後聽了並不惶恐,似乎她早就料到了這一結局。如今太子和永王、定王已送走,她知道該輪到自己了,所以她從容不迫地答道:"陛下死忠,妾則死義,兒女死孝,還有什麼好說的?"

崇禎點點頭,放下酒杯:"這樣方不負朕。但朕不忍你們死於賊人之手,不知你們之意如何?"

周皇後心靜如水:"悉聽陛下之便。"

崇禎讚許地站起身來:"如此則他日九泉之下,也可以見祖宗了。來人,傳諭所有被朕寵幸過的嬪妃,一律賜死!"

小太監連忙答應一聲:"遵旨。"

崇禎見小太監領旨走後,站起身來,端起酒杯,敬獻皇後:"你與朕自小相伴,內憂外患,沒有過過一天的舒心日子。請滿飲此杯,算朕向你謝罪;其他的,九泉之下,朕再行補報吧!"

周皇後見崇禎說出這番話來,她強忍著的淚水不由得又簌簌地落了下來。尤其是那句"爾與朕自小相伴,內憂外患,沒有過過一天舒心的日子"更是勾起了她諸多往事。的確,她雖然貴為皇後,人人均以為榮耀無比,但恐怕也隻有皇上才清楚這內裏的苦衷。她抖顫的雙手好不容易才接住酒杯,眼淚卻落入杯中:"妾為天下之母,侍奉陛下十八載,今日得與陛下同死社稷,妾亦無憾了!"周皇後將酒杯一扔,大哭著跑進寢宮。

與此同時,在穆貴人的宮中,小太監來到院中,高聲喊道:"穆貴人接旨!"穆貴人一聽接旨,興奮得一路小跑著從內室奔出,一邊梳理著頭飾一邊叨念:"皇上有聖旨給我啦?"

穆貴人身在冷宮,不了解外麵的形勢,以為皇上又想到自己,準是什麼"禦膳""寵幸"之類的好事,所以到得院中,便連忙跪地:"臣妾穆貴人接旨。"

小太監:"聖諭:城破在即,為免遭賊寇蹂躪,所有被朕幸禦過的嬪妃,一律賜死。"穆貴人一聽,頓時癱倒!

而坤寧寢宮內,周皇後則平靜地端坐在梳妝鏡前,周圍的宮女在輕輕地抽泣。冬梅含著眼淚為皇後梳攏頭發、輕施粉黛、慢慢地描眉印唇......寢宮外間,宮女及嬪妃已撤離一空,隻崇禎一人在焦灼地來回踱步......

過了一會兒,崇禎悄悄地走進寢宮,鳳冠霞帔、盛妝的皇後,竟是豔麗異常!崇禎默默地站在周皇後的身後,他臉上留有淚痕,人顯得蒼老而又愧疚。

皇後是十六歲接納入宮的,那時自己還是信王。閹逆魏忠賢和客氏,為了阻止自己進宮、承繼大位,多次下毒刺殺,都是皇後隨自己擔驚受怕。之後便是清兵侵擾、闖賊作亂、外患內憂,加之所謂妻不如妾,德不如色,自己當時專寵田貴妃,很是冷落了皇後。但年輕的皇後毫無怨言,相反還以其特有的寬容為朕選美解憂。繼陳圓圓之後,她又將田貴妃的妹妹舉薦入宮,以慰藉朕身......她極少言語,可一舉一動都沁透著她的一番苦心!可自己過去怎麼全然沒有體察,竟也沒有發現皇後原是這樣的美麗,這樣的雍容華貴、氣質非凡!他望著,想著,眼淚不由自主地又流了出來。

周皇後從鏡中望著他,淚水亦不由得上湧,可她強行忍住,決絕地說:"請陛下外間等候!"

崇禎隻得轉過身體,陰鬱而又沉重地緩緩步出門外......突然,宮女們暴發似地大哭起來,撕心裂肺!

崇禎的心猛地一震,仿佛像被重拳狠擊了一下似的,踉蹌著,他好不容易才站住了腳跟。躊躇半天,最後方挪動腳步,返回室內。隻見周皇後已被從屋梁上解了下來,平躺在床上,衣服和頭發竟然紋絲不亂。

崇禎心如刀絞,可嘴上說出的卻是:"可喜可賀啊!"

崇禎不敢再停留多看,他蹣跚地走出寢宮,隻見袁貴妃還愣愣地站在坤寧宮內。

崇禎怒斥道:"你......你怎麼還不自盡?"

袁妃雖說也是很早被接納入宮,但卻一直遭受冷遇,待田貴妃過世以後,原以為會得到崇禎的寵幸,但因政局一直不穩,動亂頻繁,加之崇禎原本就不好女色,故至今袁妃還未曾生育一男半女。後來,周皇後又將田貴妃的妹妹領進宮,皇上更是極少光顧袁妃。長年冷遇,幾多幽怨,所以她緩緩說道:"妾一直難得皇上寵幸,今請死在陛下跟前!"袁妃說著解下身上的鸞帶,係在庭柱上,伸頸自縊。

誰知鸞帶折斷,袁貴妃直墜下地,少頃,竟悠悠地蘇醒過來......

崇禎見狀,從壁上拔下一口劍來,向袁妃連砍數刀,袁妃方才死去。

開了殺戒的崇禎手持著寶劍,瘋狂奔出,太監宮女們跪地哀求,他似全然不曾聽到,衝出宮門,直入壽寧宮。

小女兒昭仁公主看見血淋淋持劍而來的崇禎,驚呼:"父皇!父皇!我怕,我怕......"

崇禎仿佛沒有聽見似的,不待小女兒說完便一劍刺去,鮮血噴射而出。

這時,緊隨昭仁公主之後的是長平公主,她親眼目睹崇禎劍殺昭仁,大聲慘叫:"父皇,你怎麼了?我們是你的親生女兒呀!"

崇禎不待她說完,劈上去又是一劍,長平公主身體一側,砍在了長平公主的肩上。

聞訊追來的冬梅等一齊跪拜在地懇求:"萬歲爺,請放過公主殿下吧!"

花容月貌的長平公主平時聰明伶俐,最受崇禎喜愛。朝堂上不論多麼焦慮愁煩,隻要一見到長平公主那張可愛的笑臉,聽到她銀鈴般的呼叫,崇禎便會愁雲盡掃,轉陰為晴,化怒為笑,極為開心。可今見長平公主慘叫著倒在地上,她忍著劇痛,可憐巴巴地望著崇禎,呻吟地說:"父皇,為什麼?為什麼要這樣?"

正值十六歲年華、如花似玉的長平公主那淒楚的聲音,流血的身軀,崇禎本想再砍第二劍,可兩手顫抖不止,卻怎麼也舉不起劍來了。

崇禎將劍一扔,仰天長嘯了一聲:"你們為什麼要生在帝王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