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公司的員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如何以團隊利益為重。20世紀70年代,世界出現了石油危機,由此而引發了全球性的經濟大蕭條,日立公司也不例外。公司首次出現了嚴重虧損,困難重重。為了扭轉這種頹勢,日立公司出台了一項驚人的人事管理決策。1974年下半年,全公司所屬工廠的大部分員工將近70萬名工人,暫時離廠回家待命。第二年4月,日立又將所錄用的工人上班時間推遲了20天,促使新員工一進公司便產生了危機意識,有了很強的緊迫感。公司所有員工都十分理解集團的決定,以團體的利益為上,不但沒有怨聲載道,反而更加奮發努力工作,最後日立得以重新振興。與此同時,這些員工也得到了最大的實惠。
可見,團隊與個人的利益是在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的,隻有將團隊的利益放於高於一切的位置上,服從組織做出的正確決策,才能在企業進步的同時,得到最大的個人利益。世界各大企業也越來越注重對員工團隊精神的培養。例如,摩托羅拉、惠普、通用電氣、可口可樂等許多知名企業都特別強調團隊精神。在崇尚個人價值的西方,在企業和組織裏麵同樣非常遵循個體服從整體的準則,這就是對團隊精神與人個價值的正確理解。
在團隊中,更要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在企業內部,部門之間、前道與後道工序之間的關係都是供應鏈,這種聯結關係隻有通過相互協作、群策群力才能圓滿地完成。一個好的企業或者一個好的部門,往往是通過自我調節,把摩擦問題降到最低點的。對於問題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更不要對一些責任不是很明確的問題采取"踢皮球"的態度;正確的方法應該是積極去麵對,把這些邊界問題盡量在自己部門裏加以解決,為其他部門、為同事、為下道工序創造好的工作條件。
團隊成員必須建立起對團隊的歸屬感,高度認同自己是團隊的一員,決不允許有損害利益的事情發生。隻有你極具團隊榮譽感,願意為團隊的利益與目標盡心盡力,反對個人主義、本位主義及"山頭主義",才能在個人利益與團隊利益相衝突時,讓個人利益服從於團隊利益。作為一名優秀的員工,一定要具備這種以團體利益為重的思想,才能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