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河陽山歌(1 / 1)

第七章 河陽山歌

手頭上有一部《吳歌?吳歌小史》,裏麵收錄的吳歌可謂是洋洋大觀。但是,搜集者們卻遺漏了一首最最重要的歌謠《斫竹歌》。

杭唷,斫竹,嗬喲嗨!杭唷,削竹,嗬喲嗨!杭唷,彈石、飛土嗬喲嗨!杭唷,逐肉,嗬喲嗨!

佇立在河陽山歌館,當這首聲調抑揚頓挫、昂揚雄壯的《斫竹歌》穿透我的耳膜時,不僅令人目瞪口呆——這分明就是號稱“中國詩歌之祖”的《彈歌》呀!

斷竹,續竹。飛土,逐宍。

這首《彈歌》最早見於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春秋末年,越國的國君勾踐向楚國的射箭能手陳音詢問弓彈的道理,陳音在回答時引用了這首民歌。

這是一首遠古時反映原始社會狩獵生活民歌,短短八個字,讀來卻令人浮想聯翩,一幅繪聲繪色渾然天成的上古田獵場景頓時撲入眼簾,粗獷、豪邁、勇猛、激越,一往無前的鬥誌,充滿了荒古的陽剛氣息。

真的難以想象,黃帝時期的詩歌,代代傳承6000多年,至今仍能原汁原味地保留在鳳凰古鎮的民間,這簡直就是個奇跡。

寫到這裏,忽然想到一個問題。《彈歌》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現在能夠知道的最古老的一首詩。而《斫竹歌》與《彈歌》同源產生,甚至還要早一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將鳳凰鎮稱之為“中國詩歌發源地”,也是當之無愧的吧。

離開鳳凰幾天了,腦海裏始終揮灑不去的,是鳳凰像水墨畫般寧靜安祥的景致;耳畔時常繚繞的,是鳳凰那千年傳唱的河陽山歌。如果久違了平靜無華的日子,那麼,我還會與鳳凰再次相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