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永慶古刹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杜牧口中的四百八十寺,其中就包含了始建於東吳赤烏年間的千年古刹——永慶寺。永慶寺就像一個藏在民間的、養在深閨人未知的少女一般,自然純真,未施粉黛,麗質天成,清靜幽雅。
走進山門,古老的寺廟散發著淡淡的清雅,神秘而高潔。是因為天寒的緣故吧,寺院裏沒有嘈雜的擴音喇叭,也沒有人頭攢動的進香客,陣陣清涼的山風,讓我們這些外來客體會到了佛門清靜。
走過大雄寶殿,就可以看到右側的山坡上矗立著一尊足有20多米高的四麵觀音像。沿著石級台階徒步而上,風中不時傳來一陣陣文昌閣樓上垂吊風鈴發出的悅耳的聲音。不遠處,傳來僧人做法的頌經聲,和著輕輕敲打著木魚傳出的聲音,這一切,令人不知不覺中就會對其產生一種敬畏和順服,心靈仿佛在這一刻被掏空,然後徹徹底底的又一次經受洗禮。我默默地在心中禮佛,讓心靈的塵垢在法音的吟唱中滌蕩,身心清朗,通透。讓這淡然平靜的心態涵養性情,曠達胸臆, 怡情忘機。
人們常說,平淡是真,寧靜是福。可真正的平靜究竟是什麼呢?
是心靜如水。
其實,人,隻要知足, 便會心靜如水,我們隻能生活在世俗裏,雖然繁雜、浮華的世俗難得安寧,但平靜能還我們一片湛藍的天空,一方悠閑的心靈淨土。
晨鍾暮鼓,緣起緣滅皆由天,在嘈雜紛亂的人群裏,保留一種恬然,一份悠閑,守一窗燈光,與一份淡淡的心情,心似白雲,意如流水。在浮生閑日的禪意裏一盞燈、一壺茶淡看花落雲起,心無牽無掛,開闊空明,讓一龔雲水胸襟超然於環境之外,瀟灑自在。那樣,我們就少了很多負累,多了很多瀟灑,平靜做人,平靜處事,如此,便能心靜如水,心情如水!
在這裏,我尋找到了心靈中的那一方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