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原有些作為,
超乎語言文字以外。
情境賞析
《繁星·一四》體現了冰心對自然的歌詠。在她看來,“我們”,及所有的人,並且還包括宇宙間的萬物——動物、植物等生物以及微生物,都是平等的,因為大家都是自然母親的“嬰兒”;因此,都應該無條件地和平相處,千萬不可因為互相之間的爭鬥,攪擾、破壞了宇宙這個奇大無比的“搖籃”的安寧與和平,破壞了我們大家共有的這一幸福的安“臥”、生存的環境。
《繁星·一六》是冰心為勸勉青年人而作。青年人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弱點,就是缺乏整體的長遠的打算,做事往往隻看眼前,不太會進行整體的通盤的考慮,這與年輕人生活經驗匱乏、心理結構還不夠健全也是有一定關係的。因為缺少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意料不到某些過激行為會帶來什麼後果,也不會對大局做出比較清醒的判斷,所以經常逞一時之興,任性情而為,這樣可能會因為一時衝動而鑄就大錯,最終悔之晚矣。所以,盡量以謹慎、全麵的態度考慮全局,盡量作長遠打算,不被眼前的局麵過分左右,應當是青年人在采取具體行動時的首要原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眼前的路是通向未來的,那麼,為了明天,當然要走好今天的每一步了。
一八
文學家嗬!
著意的撒下你的種子去,
隨時隨地要發現你的果實。
一九
我的心,
孤舟似的,
穿過了起伏不定的時間的海。
二〇
幸福的花枝,
在命運的神的手裏,
尋覓著要付與完全的人。
二一
窗外的琴弦撥動了,
我的心嗬!
怎隻深深的繞在餘音裏?
是無限的樹聲,
是無限的月明。
情境賞析
《繁星·一八》體現了冰心對文學創作的思考。她認為,文學絕不是隨心所欲的事情,如果說“撒種”是思考,是構思,那麼作品就是“收獲”,沒有“著意”的思考,哪來豐滿的“收獲”?文學家的“收獲”,又往往來自平凡的生活,來自人們常常忽略的細枝末節,來自人們習焉不察的凡人小事,如果沒有有心人加以收集整理,重新發現其潛在的價值和意義,就往往稍縱即逝,如風飛散,無蹤無影。因此,即使是被常人毫不看重的片斷的思想的火花,文學家也應該“隨時隨地”加以整理,使之結晶、升華,成為有所發現、有所建設的有用的作品。她的一卷《繁星》及其姊妹篇《春水》,就是這樣的“著意”思考、“著意”發現而得到的半碩的“果實”。
二二
生離——
是朦朧的月日,
死別——
是憔悴的落花。
二三
心靈的燈,
在寂靜中光明,
在熱鬧中熄滅。
二四
向日葵對那些未見過白蓮的人,
承認他們是最好的朋友。
白蓮出水了,
向日葵低下頭了:
她亭亭的傲骨,
分別了自己。
情境賞析
讀《繁星·二二》不禁讓人想起泰戈爾的一句詩,“生如春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此處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生離死別都能夠被視為自然循環中的月圓月缺,花開花謝,那麼,以一顆澄澈的心來膜拜自然,透視生活的內在邏輯,不也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嗎?
從《繁星·二三》中,可以看到在冰心溫柔清明的文字背後,充滿了對人生的深切認識,她教會我們以一顆安靜的心,等待各種遭遇。寂靜中的心靈,可以穿透生活的嘈雜,發現其中的真理;可以擺脫平凡的束縛,不為柴米油鹽所困;可以從哭中體味笑,也可以從笑中品嚐淚,它指引著我們走向尋覓真理的遠途。可參照《繁星·一九》閱讀。
《繁星·二四》是冰心小詩中最富於故事性與寓言性的一篇。小詩大多都是瞬間的情感在心靈世界的觸發,盡管使用了大量的意象,但這些意象往往依靠情感線索貫穿起來,而不是靠情節予以聯係。這首詩卻通過情節連接了“向日葵”和“白蓮”這兩個意象,並表現出一個相對完整的故事:向日葵對白蓮“謬托知己”,但它的謊言在高潔的白蓮麵前不攻自破。白蓮以它亭亭的傲骨,綽約的風姿體現出獨立的存在價值和生命意義。詩中的“向日葵”和“白蓮”都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前者象征那些趨炎附勢,喪失個人生存價值的人;後者則喻指品性高潔,不與惡勢力同流合汙的人。兩個意象的象征意味為詩歌帶來了很強的寓言色彩,寫植物也就是喻人生。這首小詩的語言是散文化的,但作品並沒有因為內容的情節性和形式的散文化而喪失詩的特質。冰心的小詩是憑借詩歌的內在精神而不是依靠格律聲韻來保持詩歌性的。閱讀作品會發現,它的情節是詩化的,浸潤著飽含詩意的情感,表現平緩舒朗的韻致。
二五
死嗬!
起來頌揚它;
是沉默的終歸,
是永遠的安息。
二六
高峻的山巔,
深闊的海上——
是冰冷的心,
是熱烈的淚;
可憐微小的人嗬!
二七
詩人,
是世界幻想上最大的快樂,
也是事實中最深的失望。
二八
故鄉的海波嗬!
你那飛濺的浪花,
從前怎樣一滴一滴的敲我的磐石,
現在也怎樣一滴一滴的敲我的心弦。
情境賞析
死亡是永恒的,命運是絕對的,在短短的人生旅途中,遭遇的一切人,一切事,都不過是命運的賜予或者考驗,所以才有了《繁星·二五》中對死的頌揚。
文學家與一般的人應該有明顯的區別,他們的感覺特別敏銳,情思特別豐富,他們應該能夠透過重重迷霧,見人所未見,知人所未知,這才有了《繁星·二七》這樣的感歎。
時間和空間的阻隔,把“我”從海邊拉開,甚至遠隔千裏萬裏,但“心弦”的應和,卻是不變的定律,不改的規章。《繁星·二八》中“拈連”手法的巧妙運用,使思鄉思海之情具體可感,鮮活可觸,仿佛可聽見“大海啊,故鄉”的歌聲。
二九
我的朋友,
對不住你;
我所能賦予你的慰安,
隻是嚴冷的微笑。
三〇
光陰難道就這般的過去麼?
除卻縹緲的思想之外,
一事無成!
三一
文學家是最有情的——
人們的淚珠,
便是他的收成。
三二
玫瑰花的刺,
是攀摘的人的嗔恨,
是她自己的慰樂。
情境賞析
年輕人由於對未來有太多的向往,所以常常陷入無所適從的迷惘,不知道應如何選擇人生道路,也不知如何實現自己的理想。麵對青年人求援的眼光,冰心會以非常嚴肅的口吻拒絕,並且告訴我們,世上本就沒有任何完全可靠的強者,所有堅持掙紮於平凡生活的人,都是真正的勝利者。這就是《繁星·二九》所要表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