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采辦物資(2 / 3)

蘆溝橋事變以後,日軍向華北大舉進攻,虞洽卿應召參加國民黨政府國策會議。8月13日早,日軍向上海發起進攻。這就是八·一三事變。開始的時候,虞洽卿抗日比較積極,分別在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上海救濟會任監察委員之職。八·一三事變以後,日軍發動了大舉進攻,人民群眾流離失所。8月底,租界內聚集了七十萬難民,風餐露宿,哀號啼哭,工部局雖然覺得這些難民影響"市容",卻又無可奈何。虞洽卿主張組建華洋合作的救濟機構,工部局對此非常歡迎,因為此舉正好符合工部局的需要。虞洽卿於是發起成立了"上海難民救濟協會",由他任會長,袁履登任秘書長。虞洽卿四處奔走,征集募捐,發放救濟,先後收留難民八萬餘人,花費九百七十餘萬元,算是做了一件善事。

這時,上海已被日軍封鎖,市內糧食告急。虞洽卿看到日軍勢大,明哲保身,很少拋頭露麵了,連著名的"上海市國民對日經濟絕交委員會"都找不到他的名字。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救濟難民廟上。他為寧波同鄉征募到大批捐款和衣物,還用輪船將他們免費運送回鄉。

一日,他偶遇已經休業的夢蘭二姐,回頭望了望。跟班忙問:"洽老可是看中了?"虞洽卿點點頭。隨從笑著說:"您為何單單看中了夢蘭二姐。"虞洽卿道:"我已經老了,年輕人哪會真心侍候我一個老頭子,隻有夢蘭二姐這等年紀之人才適合我。"隨從會意,找人攛掇夢蘭二姐重操舊業。自此,虞洽卿每日去夢蘭二姐處消遣兩三小時,或送綢緞,或送首飾。夢蘭二姐仿佛遇到了財神,每天都精心打扮,靜候虞洽卿的到來。虞洽卿來後,夢蘭二姐極盡女人之能事,悉心伺候虞洽卿,哄得他心滿意足。這一老一少,時常出沒於巷間閭裏,隻是不敢過於招搖。全因時逢抗戰,虞洽卿已在報上發表聲明:抗戰期間,誓與國民共度難關。

11月12日,上海最終淪陷。在戰爭中,三北公司損失巨大:三萬噸船被國民黨政府炸沉,封鎖江陰要塞,防止日軍艦隊進入;兩萬噸行駛在長江上的船因吃水較深,無法進入川江,又因江陰堵塞開不回來;留在上海的四萬噸船一時不能活動。就在虞洽卿感到束手無策的時候,事情有了轉機。

上海成為孤島後,虞洽卿的女婿江一平到了重慶,登報出讓上海大西路的住宅,委托虞洽卿辦理。一天,虞洽卿正在公館裏發愁,忽然來了位名叫泰來那齊的意大利客人。原來,意大利駐滬領事需要房子,泰來那齊代表領事來看房子。虞洽卿心中一動,出讓條件很低,兩人一談便成了朋友。交往一段後,虞洽卿有意說出輪船公司的艱難處境,泰來那齊有心幫忙,建議道:"虞先生,為何不想辦法把三北公司在上海的四萬噸船隊利用起來?"虞洽卿見有戲可唱,便道:"泰來那齊先生,吳淞口已被日本人控製,不許中國商船通過啊!"泰來那齊笑道:"虞先生為人聰明,為何辦事如此死板,中國商船不能通過,外國商船呢?"虞洽卿假裝恍然大悟,連拍自己的腦袋,喊道:"笨,真是笨啊!"他盯著泰來那齊,激動地說:"泰來那齊先生,幸虧你提醒我。你的意思是讓我的船隊掛上外國旗?"

"對,對!"泰來那齊道。

"隻是沒有外國朋友合作啊!"虞洽卿道。"這不是問題。我就能與你合作。意大利與日本關係要好,掛意大利旗,日本人一定不會為難。"虞洽卿大喜,連聲說道:"好,好,我們一言為定。"

就這樣,三北公司在上海的四萬噸船隊掛著意大利旗開始活動了。這時,虞洽卿有筆香港彙豐銀行的借款需要歸還。虞洽卿坦率地對彙豐銀行大班史蒂芬說:"史蒂芬先生,我目前無法償還這筆借款,你如果緊逼不放,我隻有宣布破產。是否能延期十年一次性償還?"史蒂芬權衡利弊,隻好答應。

虞洽卿辦妥延期手續後,對史蒂芬道:"史蒂芬先生,承你允許,很感激。十年的期限太長了,令我非常過意不去。你如果能再借我五萬英鎊,讓我擴充業務,我保證三年內連同上次借款一並還清。"

史蒂芬聽他說得有理,也同意了。虞洽卿借到五萬英鎊,向挪威華倫洋行買了三艘遠洋輪船,以"華倫銀行"代理的名義,掛著挪威和巴拿馬旗運輸,進出日占區比較方便。

隨著日軍對中國港口和海麵的進一步封鎖,法、英等國航運也受到了限製,中國的輪船更是不能隨意出入。一時之間,上海糧食恐慌,人們搶購成風,米價暴漲。虞洽卿召集各界公會開會,希望各界公會出資購買南洋大米,平穩上海物價。

虞洽卿道:"國難當頭,人人自當出力。希望大家平價售米,我們辦一個'平糶會',我負責運輸。"一些代表怕失去這個投機的大好機會,反對辦平糶會。經過激烈的爭論,約有一半代表退出了會場。虞洽卿毫不氣餒,把支持者召集起來,募到近百萬元米款,成立了上海平糶委員會,委員會的辦事人員多是他的私人。

虞洽卿的船隊往來於上海至南洋、西貢等地,運來一百七十餘萬包大米,大部分委托米店按市價七折出售,差額由捐款進行貼補。虞洽卿共辦了三十多期平糶,為市民所稱讚。時值戰時船少,運費猛漲。虞洽卿以壓艙為名自辦洋米,高價拋售,牟取巨額暴利。出口時船上載滿土特產,除運費外,加收小費,且平糶米不交進口稅,每月獲利數百萬元。

虞洽卿又在寧波、鎮海、三北等地辦起平糶會,表示鄉情難忘。此時,雜糧米業的頭麵人物投機不成,這時找上門來,說:"洽老,您為民眾辦平糶會,太辛苦了。我們願為您分擔一份。"

虞洽卿明白是分利來了,道:"諸位之心我領了。"

雙方都不肯捅破這層窗戶紙,客客氣氣收了場。雜糧米業的人不甘心,便把其中的奧妙添油加醋地捅了出來。一時,輿論大嘩,各界紛紛譴責虞洽卿大發國難財。

虞洽卿在八·一三淞滬抗戰後的三年發了筆大財。原本捉襟見肘,此時卻握有大量遊資。他先後買下了南京西路盛宣懷家祠地皮、"大上海"戲院、神州旅館門麵、泥城橋鴻福裏、重華新村。上海各界頭麵人物紛紛離滬而去,他卻準備在上海繼續大發其財。然而,無論日方,還是蔣介石都不會放過他的,哪怕他已經是即將入土之人。日本人通過各種關係,極力拉攏虞洽卿出來做事。

許多人被迫擔任偽職,曾任上海總商會副會長的袁履登雖然三易其居,卻還是被綁架並軟禁起來,最後當了敵偽的上海市商會理事長。"上海三老"之一的林康侯雖然逃到了香港,仍被日本特務抓回,擔任了偽職。聞蘭亭則不幸落水,出任偽職。至於虞洽卿的死對頭傅筱庵則出任偽市長,威風凜凜,不可一世。

有人勸虞洽卿:"洽老,你在上海太有名了,要防是非。還是去內地吧!你三北公司的輪船有一部分在川江,你又與蔣介石交情很好,到重慶照樣可以左右逢源,為何非要留在上海呢?"

虞洽卿道:"你們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我的一切主要在上海。三北公司的債務還沒有理清,我怎能一走了之;現在有大批難民聚集租界,工部局要我設法救濟和疏散,我身為華董,又是'難民救濟會'會長、寧波同鄉會會長,在這緊要關頭怎能撒手不管。再說,我的中意輪船公司,業務正火。我走以後,誰來管理呢?我先看看風頭再說!"

虞洽卿留滬的三點理由,最主要的是第三點,三北公司輪船運米有大利潤,虞洽卿頗得甜頭,因此不顧安危,留在上海不想走。

日本占領上海後,日偽大搞綁架暗殺,國民黨特務人員也在大搞暗殺。張嘯林和傅筱庵被國民黨軍統局先後幹掉。傅筱庵死後,汪清衛的特工頭子吳四寶馬上托人帶過信來,讓虞洽卿務必接任傅筱庵的職位。吳四寶甚至幾次登門拜訪,名為借款,實為拖虞洽卿下水。吳世寶一再放風:要虞洽卿吃些苦頭。

連日來,白天,日偽方麵找他;夜裏,重慶方麵找他。

接連不斷發生的暗殺事件,使得虞洽卿膽戰心驚。日偽方麵對他又拉又嚇,國民黨政府則又嚇又拉。

虞洽卿雖然不想投靠日本人,社會上卻流傳他要為日本人做事。

風聲很快就傳到了虞洽卿家裏,家裏人嚇得不得了,吩咐公館裏的仆人看好大門,可疑人一律不見。虞洽卿道:"有什麼好怕的,這些小把戲,我見得多了。又不是第一次挨炸了。你們若怕,就去重慶。"

沒過幾天,虞洽卿收到一封信,拆開一看,上麵寫著:"聽說你準備投敵,小心腦袋......"信中附有一顆子彈,信尾恐嚇道:"如參加偽政府,將讓你嚐嚐子彈的滋味。"

虞順恩道:"阿爸,你還是早點走吧,免得出事。況且,你在上海的名聲......"虞洽卿道:"是不是名聲一天比一天壞。"虞順恩道:"阿爸,你聽說沒有?"虞洽卿道:"啥?""虞洽卿路的路牌上,不知什麼時候被人貼上張紙,上麵寫著'米蛀蟲'。"虞洽卿怒道:"罵我米蛀蟲,不是我弄來米,他們能活到今天。好心不得好報!"

當天,虞洽卿恰好在收音機上聽到"米蛀蟲歌":"米蛀蟲,米蛀蟲,白米被儂蛀個空,儂吃得白白胖胖滾勿動,升鬥小民米缸空,餓著肚皮喝西風。米蛀蟲,米蛀蟲,再蛀下去儂要做瘟蟲!"虞洽卿聽了以後一肚子的氣,卻是無可奈何。《米蛀蟲歌》一時之間風靡大上海。

第二天,虞洽卿找來兒子們商量。虞順恩說:"留在上海,日本人肯定會不斷糾纏,不給他們做事肯定活不成,而投靠日本人傅筱庵就是前車之鑒。好在蔣委員長邀你去重慶。走時有人掩護,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