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采辦物資(1 / 3)

第十四章 采辦物資

把滇緬公路變成了黃金路線

虞洽卿一本奏章輕易斷送了司令王皞南的性命,足見其手段的高明。其行事心狠手辣,絲毫不亞於黑社會,難怪黃金榮、杜月笙等人都不敢和他公開作對。

日軍來勢洶洶地向曼特勒逼進,誌在切斷中國的惟一國際交通幹線。虞洽卿正在曼特勒城采辦貨物,城中的商人急欲求現,竟以整倉商品估價求售,價格僅為市場的兩三成,虞洽卿大買特買。就在他離開的幾個小時之後,曼特勒城失陷,僅此一項,虞洽卿就獲利兩三億元。

縱觀虞洽卿的一生,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借債大王"。如有借債的機會,虞洽卿是絕對不肯放過的。例如1920年,南北軍閥政府在上海舉行和平會議,北方的總代表是朱啟鈐。北京政府派出財政部和陸軍部次長陪同朱啟鈐南下,以便進行幕後活動。當時任財政部次長的是李思浩,李思浩與虞洽卿不僅是老鄉,還是舊相識。一心想借款的虞洽卿正在打李思浩的主意。但虞洽卿並未直接找李思浩,而是秘密指使心腹陳良初向李思浩獻計說:"南北議和期間,北方代表團應該廣泛聯絡南方有聲望的地方人士,製造輿論,壓製南方。"接著把話題引到虞洽卿的身上,說虞洽卿在上海十分有勢力,若得虞洽卿相助,勢必有成。

李思浩對虞洽卿的能力自然相信,連忙請陳良初找虞洽卿幫忙,陳良初說:"虞先生因調撥頭寸,正在大傷腦筋。恐怕無暇及此。倘能為他介紹交通銀行總經理錢新之,貸些款項,他一定能夠為你奔走。"就這樣,虞洽卿從交通銀行輕鬆地貸到了20萬元。

虞洽卿在經營航運業的過程中就是在東借西還中度過的,他利用借來的資金發展航運公司,最終發了大財。在經營方麵,虞洽卿隻買舊船,從不買新船。由於這個緣故,虞洽卿對輪船事故十分關注,常常動員船主打撈失事船,讓船主向保險公司索賠保險金,沉船一旦被保險公司打撈上來,他立刻派人去搶購,這樣一來,買到的輪船價格就會非常低廉。

虞洽卿在買船的時候是十分動腦筋的。他為了獲得更多的錢來購買輪船,組織一個小公司,以這個小公司的名義向政府貸款,輪船買到手後仍歸他經營。

虞洽卿一心做中國航運界的輪船大王,但是,西方列強壓迫民族工商業,國內連年混戰,辦航運談何容易。據1927年的初步統計,虞洽卿的全部資產約五百萬元,而債務最高時也達五百萬元,可謂一個"空心大佬"。

那時候到三北輪船公司辦公室裏拜訪虞洽卿的人差不多全是債主。虞洽卿幾乎天天向債主賠笑臉,商討延期事宜,還常常利用"掉票"的辦法拖延。荷蘭銀行、四明銀行,他都有支票,有人前來討債,他就開一張遠期支票,蒙混難關。討債的拿支票到銀行兌現時,銀行為了顧全虞洽卿的麵子,就寫上"請與出票人接洽",討債的隻好再去找虞洽卿。幾回下來,討債的累得筋疲力盡,勁頭也磨光了,隻好暫時擱下。

虞洽卿掉票數字最高時達每天八十萬之巨。當時的借款利息非常高,利滾利,使他愈陷愈深。

一天,一個大債主前來討債。虞洽卿煞有其事地對兒子虞順恩說:"款子準備好了嗎?"

"沒齊呀!"

"怎辦事的,我早就關照過你了,你這樣做不是讓阿爸沒信用嗎?"

"你關照的事情太多了,我顧哪個才好?"

父子倆爭得麵紅脖子粗,大債主過意不去,隻好道:"好了,別為了這事傷了父子和氣。既然順恩兄一時調不齊款,再延十天如何?"

虞洽卿笑臉以對,道:"對不起。十天後準能調齊款項。"

為了調齊款項,虞洽卿真是挖空了心思,甚至不惜"老虎嘴裏拔牙"。這一回,他動起了杜月笙的腦筋來。虞洽卿顯得十分親密地對杜月笙說道:"月笙,在上海灘,武數你,文數我。如果我拜你做老頭子,你得拜我做先生,你說這豈不是好事一樁。"

杜月笙知道這是戲謔之言,但經虞洽卿說來非常入耳,經他一捧,馬上引為知已。誰知虞洽卿轉身就向杜月笙的銀行調款,拆了一堆爛帳,杜月笙不得不自歎弗如。

浙江銀行徐行長知道虞洽卿是借債大王,專門開空頭支票,但兩人非常熟,不得不幫忙。一次虞洽卿打電話給他,說:"我這一次有急用,需要調一筆款子。"

徐行長自然不想調,又不好回絕他,隻能含糊其詞道:"銀行最近也很緊啊!"

過了一會兒,電話又響了,徐行長不敢接電話,向家人一揮手,家人會意,一聽是虞洽卿,回道:"徐先生剛出門。"

徐行長回到臥室,誰知虞洽卿趕到徐宅,邊進門邊說:"徐行長,你讓我找得好苦啊!"徐行長聞聲忙躲到旁邊的傭人房間,鑽進被窩。

虞洽卿一見臥室沒人,走到傭人房,揭開被子,哈哈大笑道:"徐行長,你這是幹什麼?"將徐行長一把拉起,直等徐行長麵紅耳赤地開出支票才離去。

為了三北公司,虞洽卿天天在債堆裏打滾,借了還,還了借。一些朋友勸他:"這樣下去不是長久之計。你把很多老朋友都拖下水了,還是丟掉三北公司這個累人的包袱吧!還清債務,痛痛快快做寧波同鄉會的工作多好!"

虞洽卿急道:"三北是我的命根子!要我丟掉三北,做不到!當初辦三北時,我老娘還誇我:'阿德,你為家鄉做了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這輪船是一樁實在事,你要好好幹,給虞家爭口氣。'我怎能將老娘的教導當耳邊風。隻要我活著,三北就要撐下去。"

一年除夕,上海興業銀行地產部經理蕢延芳到三北公司辦公室找虞洽卿聊天。剛坐下,虞洽卿笑著對蕢延芳道:"你來得正好,我現在差五萬元的款子,你能不能幫幫我?"

蕢延芳情麵難卻,道:"咱們公事公辦,你用什麼作抵押?"虞洽卿說:"我的船,你隨便揀一隻。三北公司借,鴻安擔保。"

蕢延芳搖頭,道:"你太高明了,誰不知道這兩個公司都是你的。自己借錢,自己擔保,這哪成?"

虞洽卿說:"都是老朋友了,抵押和擔保隻是一種手續,能向銀行交代就行了。"

蕢延芳沒辦法,隻好帶虞洽卿的財務人員到銀行辦手續。辦完手續,又回來找虞洽卿聊天。不料,剛進辦公室,就見虞洽卿坐在裏麵,眉頭鎖得更緊了。蕢延芳奇怪地問:"怎麼啦?手續都辦好了,還發什麼愁?"

虞洽卿說:"實不相瞞,還差五萬。"

蕢延芳生氣地說:"剛才為什麼不講?"

虞洽卿道:"實際上,今天需要二十萬,順恩、順慰兩兄弟解決了一半,你來時還差十萬。我不好意思獅子大開口,因此隻借了五萬。正在想別的辦法,誰知四處碰壁。你來得正好,我也隻有'一客不煩二主'了,你就好事做到底,再借五萬如何?"

蕢延芳之所以肯如此幫虞洽卿度過難關,全因兩人關係極為密切。蕢延芳心想,如果不借他,他過不了年關,三北公司擱淺了,剛借走的五萬元也泡湯了。虞洽卿在上海聲大勢大,隻要他穩住了,這筆款以後還能收回,隻好又為虞洽卿張羅另外五萬元去了。

虞洽卿利用個人關係,多方借款,債台日益高築,債主經常來索債。這些債主心裏十分惱火,但惹不起他,隻能被他的遠期支票支得轉來轉去。有些人借他錢是為了和他拉關係,而有些人則是真正的債主。虞洽卿總不還錢,這些真正的債主日子也不好過,就整天糾纏著不離開,虞洽卿便采取避而不見的策略。"大躲在浴室,小躲在戲園",那時的上海人常常這樣形容虞洽卿躲債的趣聞。

虞洽卿在金融界中的信用極差。由於錢越來越難借了,虞洽卿挖空心思,想了一個收買舊船的招。別人賣舊船,他卻買舊船。他將買來的舊船交給三北機器造船廠修理一新後,便向四明銀行抵押。每隻進價隻有五至十萬元的船,經修理後可押十五萬到二十萬元。隨著船隊數目的不斷增加,他的債務也不斷增加。

虞洽卿辦航運,除了購買舊船做抵押外,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招職員,收押櫃金。別小看這一招,這是他在辦寧紹輪船公司時總結出的好辦法。凡到船上工作的人,都要交五百到三百不等的押櫃金,既是無息的貸款,又拴牢了職員和船員。困難時期,三北職員向虞洽卿要工資,虞洽卿道:"大家同船一命,三北被逼倒了,我無所謂,大家的押櫃金和今後的生活怎麼辦?"職員們一聽,隻好不作聲了。

1928年,三北公司實在維持不下去了,虞洽卿向南京政府申請救濟款,得到的批複是政府財政困難,無法撥款。虞洽卿請上海總商會出麵,呈請南京軍委會及財政、交通部稱:"去年長江一帶戰事頻繁,華商輪船停駛,招商、三北、鴻安三大公司受戰事影響,無力維持,請求政府補助。"南京政府沒錢補助他,隻好批準三北公司發行公司債券,償還債務。債權人不願接受,因為接受債券即償還無期,實際上拿到手的是廢紙一張,倒不如拖欠著。這樣一來,一時之間反而沒人來催討債務了。

1929年,虞洽卿從內部得到消息,財政部即將下令,非銀行不得經營儲蓄。他得知上海永安百貨公司沒有銀行執照,卻在吸收存款,立即呈請設立"上海永安儲蓄銀行"。當非銀行不得經營儲蓄的命令下達後,永安公司申請執照時,財政部以已有"永安儲蓄銀行"備案的理由,拒絕其申請。永安公司隻好和虞洽卿商量,以巨款買回執照。於是,虞洽卿白白得了一筆巨款。

四明銀行是虞洽卿的主要財源。截止到抗戰前,虞洽卿欠四明銀行達三百萬元。後來,中央銀行接管四明銀行,宋子文礙於虞洽卿的麵子,沒以債權人的身份處分三北公司。

一天,虞洽卿和女婿江一平在家中閑談,話題扯到三北公司時,虞洽卿道:"一平,你把'山窮水盡'、'柳暗花明'那首詩念給我聽聽。"江一平道:"是'山重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虞洽卿聽後,霍然立起,對江一平道:"山窮水盡不會盡,柳暗花明卻有村......我會走投無路嗎?我人稱赤腳財神。雖然現在赤著腳,但隻是暫時的,早晚有一天財神會給我套上靴子。"說到這裏,得意地大笑。江一平隻好在一旁陪笑。江一平隨後問虞洽卿:"三北欠四明銀行三百萬,孔祥熙、宋子文插手後四明銀行變成了官商合辦,中央銀行如果硬要三北還清所有債務,就有些難辦了。你讓我起草的呈文,向行政院說明維持民營航運的重要性,不要逼三北,請求用公司債券三百五十萬解決。呈文我寫了,並且和孔令侃碰了麵,托他跟他爸疏通一下。從他捎回的口信看,孔祥熙也要給您老麵子,表示可以再發行公司債券,最近會有明文批複。"虞洽卿說:"四明銀行是我發起的,我有困難,理應多多支持。當年我幫蔣介石籌了很多錢,現在他也該幫我了。債券發行以後,四明銀行至少承收一百萬。""應該的!"

談話間,虞順恩進來了。虞洽卿劈頭就問:"順恩,三北公司輪船走川江一事,與四川方麵交涉得如何了?"虞順恩道:"已經說好了,四川方麵同意公司的船進川江,不加扣留。這可是好大麵子,本來,隻有外國輪船才能進川江的。"虞洽卿聽後,點頭道:"好!"當時,蔣介石雖然在形式上統一了中國,四川卻處於軍閥割據狀態,時有戰爭發生,運力十分緊張。在四川,航運業有利可圖,卻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如果沒有洋人商船旗幟,極有可能被軍閥扣押,國內輪船公司一般不敢前往。虞洽卿什麼錢都敢掙,本著"人易為之,我則避之;人難為之,我必為之"的宗旨決定闖一闖蜀道,準備用"富陽號"與"吳興號"開辟宜昌至重慶航線。他派人向航線所經之地各派軍閥宣傳,說三北輪船不掛洋人旗幟,實為長國人誌氣,凡是中國人理應幫襯。同時,極力宣傳三北公司運費低廉,對四川各界大有好處。又在長江沿岸向貨主宣傳,輪船如果被扣,三北公司負責賠償所有損失。虞洽卿這樣說當然有人信,很快來了很多貨主。臨行前,虞洽卿派人在輪船上漆上"大中國"三個大字,用以宏揚愛國精神。這樣一來,三北輪船竟然一帆風順,獲利甚豐。虞洽卿趁熱打鐵,又購進了一些船,開辟了長沙、津市等地航線,隨後組裝了一批非常受貨主歡迎的容量大、設備簡陋、運費低的四五百噸的貨船。他還開辟了上海至漢口的特快班輪,生意紅火,這使得他的航運業稍稍喘了口氣。就這樣,在虞洽卿的苦心經營下,虞洽卿的輪船公司終於越做越大。到抗戰前,虞洽卿的三個輪船公司占全國輪船總噸位的七分之一,"為民營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