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保持冷靜 見機行事 第七章 專注於要事
一個有智謀的人,會在別人注意小事時,從大處著眼;別人看得近,他會看得遠;別人愈忙而事情愈亂,他會不動聲色把事情自然理順;在別人束手無策的時候,他會遊刃有餘,思路深入於無聲無息的細微之處,舉動卻出乎於人們思索意料之外。
這樣,再困難的事情對於他都會易如反掌,再多的問題他都可一笑置之。
在我國曆史上,專於小事而誤大事的人物可以說俯拾皆是。
最早的是春秋時的魯莊公,他能歌善舞,遠遠超過“曲有誤,周郎顧”的水平,卻把國家治理得一塌糊塗,民不聊生,國人寫了《蔽笱》一詩來諷刺他。
到了南北朝時,梁元帝蕭繹幼年聰睿俊朗,天姿英發,五歲即能口誦《曲禮》,六歲時為父作詩曰:“池萍生已合,林花發稍稠。鳳入花枝動,日映水光浮。”
他長大成人後,博覽群書,下筆成章,文不加點。軍旅書翰,策令詔誥,都是自己親自揮毫,從不假人之手。他平生著述頗豐,先後撰寫編著《金樓秘訣》、《古今同姓名錄》、《江州記》等書籍四十二種,共七百多卷。他還精通書畫,自畫孔子像,並作讚語,自己書寫,世稱三絕。他如改行當藝術家,也許會名垂後世,然而作為皇帝,卻將國家人民帶入了水深火熱的境地。
晉代惠帝有一個很聰明的太子。此人不喜讀書,也不喜執政,偏偏喜歡學做買賣。即位後,他在宮裏麵按市場的樣子建造店鋪,自己打扮成商人大聲叫賣。他讓愛妃當酒保,自己當夥計。還在苑中開渠引水,在岸邊設立肉鋪,自己操刀賣肉,讓愛妃賣酒。
由於長期殺豬賣酒,他竟鍛煉到可以用手來估掂肉的斤兩,不差毫厘。可他不得不去當皇帝,結果搞得一塌糊塗,最後自己也身首異處。
到了宋朝,宋徽宗又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史載,宋徽宗趙佶天資甚高,可是他對皇室欽定的儒家經典和史書一概不感興趣,但對筆硯丹青、騎馬踢球卻樂此不倦。高俅就是因踢得一手好球而受到他的寵幸才日見重用的。
趙佶對書畫的嗜好到了瘋狂的地步,他中宮中專門設立了一個禦前書畫所,由著名書法家米芾等人掌官。裏麵收藏了數以千萬計的珍品,古代的鍾鼎有一萬餘件,全都是商周秦漢之物。在他貯藏文房四寶的大硯庫中,光端硯就有三千餘枚。他命人將曆代著名書畫家的資料加以整理,編寫成《宣和書畫譜》,為後世美術研究留下了珍貴的史料。他還對所藏古代青銅器進行考證、鑒定,親自編撰了《宣和殿博古圖》。他決心要在繪畫領域“雄冠天下”,置朝政於腦後,用整整三年的功夫臨摹了宮中所藏的漢代毛延壽等三十七位名家的全部傳世佳作。在書畫造詣上,他也的確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如他自成一體的“瘦金書”,不能不說是千古一絕。
公元1126年,金兵攻隱汴京,先後將趙佶和他的兒子宋欽宗趙桓擄掠至金國都城大定府(今遼寧寧城西),不久父子二人和一同被擒掠到北地的臣民九百多人又被遷到韓州,金朝給他們撥了十五頃地,讓他們耕種自給,直到父子二人老死於此。
如果說趙佶本應是個傑出的藝術家的話,那麼明嘉宗朱由校卻是一個好木匠。朱由校人很聰明,手也很巧。他平生最愛搞土木建築和木工製作,全套木工活他無一不精,油漆一行亦極奇巧。凡是他見過的木器用具、亭台樓閣,一看便能製作。他酷愛營造,常在宮中親自動手建造回廊曲室,手操斧鋸,興致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