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附錄一:
禪林百科———禪的常識
佛教的起源 佛教是釋迦牟尼在古印度創立的,是以佛為崇拜對象的宗教。佛祖釋迦牟尼名悉達多,姓喬達摩,出生公元前五世紀中葉,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釋迦牟尼有感於人世間生老病死等諸多苦難,舍棄了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創立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一帶說法傳教,後逐漸傳播到世界諸多地區,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禪定 禪定是佛教眾教徒一種特有的修行方式。指集中精神凝思,達到六根清靜、無我、無妄的境界,禪定凝思的對象因人而異,禪定分為四個階段:
初禪:脫離外界,感受喜與樂;
二禪:“尋”、“伺”皆與斷滅,達到“內等淨”;
三禪:舍去二禪之喜樂,達到“行舍”境界;
四禪:舍去三禪妙樂,惟念修養公德,達到“念”、“清淨”。
密宗在中國的由來 密宗經典傳入中國的時間很早,多屬真言咒語性質。在中國佛教史上,把密宗正式引進中國並形成一個宗派的是“開元大士”。開元大士是指善無畏、金剛智、不空。他們的弟子一行和惠果對密宗的興盛也起了很大的作用。開元大士著重在三個方麵宏揚密宗:一是曼佗羅灌頂;二是《金剛》瑜伽;三是護摩,意即火祭。中晚唐時期,印度佛教中的密教湧入中國並繁榮一時。
僧人的稱謂 佛家在稱呼上有一些特殊的名詞,有特定的規矩。寺廟的主持叫方丈,也叫住持。在住持的下麵,一般寺院則設有四大班首、八大執事。四大班首是指導禪堂或念佛堂修行的,分別叫做首座、西堂、後堂、堂主;八大執事是專管全寺各項事務的,分別叫做監院(庫房負責人)、知客(客堂負責人)、僧值(巡邏)、維那(禪堂負責人)、典座(齋堂負責人)、寮元(雲水堂負責人)、衣缽(方丈室負責人)、書記。
對僧人或居士的尊稱
(1)“法師”是常修梵行,通曉佛法,而且能引導、教化眾生修行的人;
(2)“三藏法師”又稱三藏比丘、三藏聖師,或簡稱三藏,是對精通佛教聖典中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
(3)“禪師”是專心坐禪,通曉禪定的比丘;
(4)“律師”又稱為持律師、律者,指專門研究、解釋、讀誦戒律的僧人;
(5)“大師”(“大德”)是將初果以上乃至諸佛菩薩等聖人,堪為眾生的師範,方稱為“大師”。
佛陀的十大弟子 佛主的“十大弟子”相傳為釋迦牟尼的十大主要門徒。他們是:
(1)摩訶迦葉,又稱大迦葉;
(2)阿難陀,意譯為“歡喜”、“慶喜”;
(3)舍利弗,又稱舍利弗多羅,亦名舍利子;
(4)目犍連,又稱大目犍連,簡稱目連,意譯“大讚頌”;
(5)阿那律,亦名“阿尼律陀”,意譯“如意”、“無貪”;
(6)須菩提,又作“須浮提”,意譯為“空生”、“善吉”、“妙生”等;
(7)富樓那,“富樓那彌羅尼子”的簡稱,意譯為“滿慈子”;
(8)迦旃延,亦稱“摩訶迦旃延”;
(9)優婆離,又名“優婆利”,意譯為“近取”、“近執”;
(10)羅護羅,意譯為障月”、“執月”、“羅雲”等。
佛像的辨別———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的佛像主要有兩種姿勢:
一種是跏趺,左手橫置於左足上,名為“定印”,表示禪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這種姿勢的造像名為“成道像”;結跏趺坐還有一種造像是左手橫置於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行,名為“說法像”。
另一種是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為“栴檀佛”像。左手下垂,名“與願印”,右手上伸,名“施無畏印”。
佛像的辨別———三身佛 三身佛中間的一尊是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表示將佛陀所說的真理加以人性化而形成的真理佛,就是法身;左邊一尊是報身佛,名“盧舍那佛”,又譯為受用身,是法界等流而來的佛身,亦即等同法界而流入的理想佛身之謂;右邊一尊是應身佛,名“釋迦牟尼佛”,又稱為應化身,表示隨緣教化各種不同眾生的佛身。他們是在特定的時代和地域配合特定的對象,在特定的時間,為救度特定的人而出現的佛陀。
佛像的辨別———三世佛 三世佛中間的一尊是釋迦牟尼佛;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琉璃光佛,跏趺蓮坐,左手持缽,表示甘露,右手持藥丸;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台,表示接引眾生的意思。
三世佛又有以過去、現在、未來為三世的。正中是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東方是過去世的迦葉佛;西方是未來世的彌勒佛。
佛像的辨別———毗盧佛、接引佛 毗盧佛是《華嚴經》中所說的蓮華藏世界的教主。其所坐蓮座是千葉蓮花,所有蓮瓣上都有一尊小佛,是應身釋迦佛。每一蓮瓣代表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整個蓮座代表華藏世界。
接引佛是阿彌陀佛的立像,右手下垂,作“與願印”;左手當胸,掌中有金蓮台,作接印眾生之像。
佛像的辨別———華嚴三聖 華嚴三聖中間為毗盧舍那佛,是華藏世界(佛報身之淨土)的教主。天台宗以毗戶遮那佛、盧舍那佛和釋迦牟尼佛為法身佛、報身佛、應身佛。
左首是文殊菩薩,專司智慧,故有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之稱。文殊菩薩頭頂結五髻,手持寶劍,代表智慧銳利。塑像多騎獅子,代表智慧威猛。
右首是普賢菩薩,塑像多騎六牙白象。
佛教的重要節慶(農曆)
正月初一 彌勒佛誕生日
二月十五 釋迦牟尼涅槃日(涅槃節)
二月十九 觀音菩薩誕生日
二月二十一 普賢菩薩誕生日
四月初四 文殊菩薩誕生日
四月初八 釋迦牟尼誕生日
六月十九 觀音菩薩成道日
七月十五 佛的歡喜日
七月三十 地藏菩薩涅槃日
九月十九 觀音菩薩出家日
十一月十七 阿彌陀佛誕生日
臘月初八 釋迦牟尼成道日(臘八節)
佛家的功課———早課 佛家寺院的早課又叫早殿,共兩堂功課。他們的儀程為:全寺院的僧眾於每天早晨五點鍾左右齊集大雄寶殿,念誦《楞嚴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經》各一次。念誦開始、結尾都配有歌讚,同時還有禮拜儀式。有的寺院平時隻念一堂功課,節日念兩堂功課。
早課選出來的經咒曆來都被佛家認為是最靈驗的。誦讀這些經咒主要是消災解難,祈禱吉祥如意,保佑平安。
佛家的功課———晚課 佛家的晚課又叫晚殿,共三堂功課:一是讀誦《佛說阿彌陀經》(一般單日念);二是禮拜八十八尊佛和誦《禮佛大懺悔文》(一般雙日念);三是放蒙山施食(每日必須舉行)。
《佛說阿彌陀經》是淨土宗的主要經典,描述了西方極樂世界的美妙莊嚴,讓人生起發願、求生到那裏的信心和願望;《禮佛大懺悔文》中說,拜這八十九尊佛(加南無法界藏身阿彌陀佛),功勞極大,可以迅速消除自身的一切業障;“蒙山施食”儀式,其目的是通過念誦特定的咒語,將食物施給在地獄受苦難的眾生,使他們得到安寧,盡快超脫。
皈依 “皈依”是佛家的專用名詞。“皈依”在佛家的意思是投靠、趣向、救度三種意思。“皈”通“歸”,“皈依”也叫“三皈依”,或簡稱“三皈”,是指依靠佛、法、僧三寶,接觸一切苦難,表示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性命都投靠於佛、法、僧,今後永遠依照佛、法、僧的教導行事。“佛”指證悟宇宙真理,而又能本著無盡的慈心來教化眾生的圓滿覺者,也稱“如來”、“世尊”;“法”泛指三藏十二部經;“僧”指奉行佛法,離開自己的小家,共同居住在一起的僧團。
佛教的護法天神之一———哼哈二將 哼哈二將是中國佛教鎮守寺院大門的兩位金剛力士。哼哈二將:左側稱“離托金剛”,右側稱“那羅延金剛”。兩位“天神”身材高大,麵目猙獰,頭戴寶冠,裸出上身,纏衣於腰,怒目作相。哼哈二將之原型是殷周時期的督糧官。“哼將”鄭倫鼻中有二氣,鼻子一哼,響如洪鍾,同時噴出白光兩道,吸人魂魄;“哈將”陳奇腹內有一道黃氣,張嘴一哈,黃氣噴出,見者魂魄自散。周滅殷商後,薑子牙特封二人“鎮守西釋山門,宣布教化,保護法寶,為哼哈二將之神”。
佛教的護法天神之二———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是古印度神話中懲惡揚善的人物,他們的職責是護國安民,勸善懲惡。
(1)東方持國天王,名號羅吒,衣著白色,手持碧玉琵琶,為樂神領袖。保護東方人民,職調;
(2)南方增長天王,名毗琉璃,衣著青色,雙手持青光寶劍。能使人善根增長,保護南方人民,職風;
(3)西方光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衣著紅色,右手托寶塔,左手纏龍,為群龍領袖,保護西方人民,職順;
(4)北方多聞天王,名毗沙門,衣著綠色,右手持寶幡,左手持銀鼠為法器,率夜叉鬼,保護北方人民,職雨。
佛教護法天神之三———迦蘭神 中國佛寺守護神中的迦蘭神,傳說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關羽的化身。天台宗創始人智(隋代)建造玉泉寺時,山上虎豹號叫,蛇蟒當道,鬼魅上嘯,陰兵悍怒,智安然以對。這時出現二人,其一“威儀如王,美而豐厚”,其二“冠帽而秀發”,乃關羽、關平父子。大師點化說:“你過五關嶄六將,你就入住此山。”關羽大領悟,並且願意永遠護衛佛法,皈依佛門,由此關羽就成為玉泉寺的“迦蘭神”。關羽的兒子關平成了左脅侍,周倉成了右脅侍。
佛教的護法天神之四———韋馱將軍 韋馱護法將軍神位在天王殿,麵對(大雄寶殿)釋迦牟尼像,是佛教護法神之一。神像一般身穿金盔金甲,手中捧著金剛杵(法器)。對於韋馱護法神有兩種傳說:
(1)韋馱是菩薩的化身,為了護持佛門,鎮壓群魔,摧邪扶正,才顯現將軍身,其實他也是佛,即樓至佛。
(2)佛祖涅槃後,“邪魔”將釋迦牟尼的遺骨偷走了,韋馱奮起直追,終於將遺骨奪回,所以韋馱被人們認為能驅除邪魔,保護佛法,被尊為神。
彌勒佛 彌勒佛俗稱布袋和尚,唐末五代後梁時的僧人。名挈此,浙江奉化人,長得矮矮胖胖,兩耳垂肩,肚子特別大,開口常笑。平日裏瘋瘋癲癲,又常示人凶吉,頗為靈驗,能預知晴雨,沾濡不濕,因而名噪一時。布袋和尚的肉身安葬於嶽林寺西二裏,後又經朱元璋的推崇,布袋和尚的形象同印度佛經上的那尊彌勒佛合二為一,逐漸取代了印度佛教中的彌勒佛,並名揚四海,家喻戶曉,受人膜拜。
佛教的吉祥八寶 佛教的吉祥八寶在佛門中有其重要的象征意義:
(1)法輪:又名寶輪,表示法輪常轉,佛法永恒;
(2)法螺:原為古印度樂器,作法器用,能號召天神,降妖伏魔;
(3)寶蓋:又稱“白蓋”,張於佛像上;
(4)蓮花:又稱寶蓮,被譽為佛教的象征,示佛國之淨土;
(5)寶罐:古印度盛水的工具,寓意為“福智圓滿”;
(6)雙魚:指金成之魚,寓意為“堅固活潑,解脫壞劫”; (7)寶傘:原為蔽雨遮陽之物,有降妖伏魔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