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26日,“古丈毛尖”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該產品也是湖南省第一個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茶產品。
【鏈接】地理標誌是一種產品的產地標誌,按照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定義,標誌產品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確定的特性應主要取決於其原產地。因此,擁有地理標誌的產品,不僅擁有產地來源所帶來的口碑,也等於具備了品質保證的特色質量標記。實施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製度,就是為了促進地域經濟發展,保護我國的民族產業,提升我國特色產品的質量和品牌知名度。目前我國享有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產品已達803個,涵蓋中藥、傳統工藝品、農產品、林產品等多個種類。
【何紀光】生於1939年,古丈縣古陽鎮人,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湖南省音樂家協會主席,國家一級演員。他從小就喜歡唱歌演戲,在歌壇上奮鬥了四十多個春秋,參加各種演出三千多場,演唱歌曲一千餘首,其演唱的《濟公》主題歌為國內外聽眾所喜愛,曾獲首屆全國影視十佳歌手稱號;演唱的《洞庭魚米鄉》獲首屆金唱片獎。何繼光於1987年被評為全省尖子演員;1990年獲得“湖南省優秀中青年專家”的稱號;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待遇。
1964年第五屆上海之春音樂會上,何紀光以《挑擔茶葉上北京》、《洞庭魚米鄉》兩首湘味醇濃的歌曲轟動樂壇。1983年,他隨文化部表演藝術團赴香港演出,登台獻歌數首,轟動港島。各家報紙紛紛載文驚歎:“何紀光是中國歌壇一絕。”1988年,何紀光應湖南省藝術團赴日本訪問演出,聲震扶桑異域,他自編自唱的《應山石》給觀眾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1995年5月他應邀首次赴台灣,在國父紀念館高唱《祖國頌》、《蜀道難》等愛國主義歌曲,受到聽眾好評。
【宋祖英】古丈縣岩頭寨鄉老寨村(當地人把“岩”讀“矮”,“岩頭”就喊“矮頭”。“岩頭寨”,就叫“矮頭寨”),不過是湘西大山裏麵普普通通的一個小小的村寨,可是這裏竟然飛出了一隻“湘西苗山的百靈鳥”,這隻“百靈鳥”便是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歌舞團副團長、國家一級演員的宋祖英。
1981年初,宋祖英剛滿15歲,她以一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而被古丈縣歌舞劇團錄取;1984年,調入湘西州民族歌舞團;1985年,進中央音樂學院深造;1987年11月,宋祖英參加湖南省電視歌手大獎賽,獲民族唱法一等獎;同年的12月,參加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青年歌手聲樂比賽,奪得“金鳳獎”;在全國金龍杯歌手大獎賽中,榮獲民族唱法第一名。1990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宋祖英又以一曲《小背簍》征服億萬電視觀眾。1991年,宋祖英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歌舞團;1999年春,宋祖英回古丈自費拍攝MTV《古丈茶歌》,一舉奪得全國十一屆電視星光杯大獎;2002年,宋祖英被韓國邀請參加世界杯足球賽開幕式;2002年12月,作為中國和澳大利亞建交30周年紀念文化使者,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成功舉辦了《好日子——宋祖英獨唱音樂會》;2003年11月,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成功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2006年10月,在美國華盛頓肯尼迪藝術中心舉辦了《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宋祖英獨唱音樂會》。
宋祖英從事中國民族聲樂演唱十幾年中,創作演唱了近千首中國民族歌曲和大量中外藝術歌曲、歌劇詠歎調。出演過中國歌劇《傷逝》、《紅珊瑚》和音樂劇《赤道雨》。她首唱的中國歌曲《辣妹子》、《好日子》、《愛我中華》、《大地飛歌》等,廣泛流傳於中國民間和世界華語圈。
【苗族服飾】苗族男人喜歡頭纏絲帕,身穿對襟上衣,襟袖細長,褲筒短而大,喜歡青布裹腳。頭帕有青帕、花帕兩種,長三米以上,戴時多纏成斜十字形。衣服顏色喜歡花格或全青、全藍,以長條細格最具特色。除了夏天,一般穿多件,用衣扣開合顯示層次,以示富有。衣扣一般有七對,依次往裏層套一件,向上增扣一對,層層斜衣,一眼可見,別有一番情趣。
苗族婦女服飾更為精美,女衣為滿襟,腰大而長,袖大而短,無領。胸前袖口均滾有花邊,並加欄杆花瓣。有的在開衩和放擺前後兩邊緣刺雲鉤。女褲大而短,褲腳滾寬大花邊。不論衣褲花邊,均喜歡黑底彩繡,花色尤為鮮豔。
禮裙長而寬,圍腰,前麵大團彩繡,下腳邊緣滿繡花紋,並滾欄杆和大小花瓣,五光十色,鮮豔奪目。鞋頭尖,鞋口大,滿繡花草,後跟綴有耳子,以便穿脫。頭帕多喜青布長帕,纏疊加螺絲塔,左右呈角。未婚女子稍露發辮和彩繩。也有喜歡白布青紗刺繡的花帕。
首飾種類繁多,造型精美,有金飾、銀飾、銅飾、玉飾等製作材料之分:有銀帽、銀盆、銀鏈、鳳冠、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等佩戴種類之別;還有各種各樣造型,如耳環吊耳瓜,銀鏈配銀牌吊上牙簽、刀矛、小孩的八仙帽和羅漢帽等。
【苗族跳鼓】作為全國少數民族體育競賽項目的苗族跳鼓。它集體育、娛樂、舞蹈於一體,以其雄渾的旋律,激越的鼓點,粗獷優美的舞姿及多變的套路獨樹一幟,是我國少數民族體育藝苑的一朵奇葩。跳鼓形式多樣,有單人跳鼓、雙人跳鼓、多人跳鼓。不論哪種形式都須一人或數人“敲邊鼓”,其節奏必須和表演者的鼓點相和諧,內容主要以生產、生活中的動作為素材,其套路多變,時有即興發揮,大致可分為“迎賓鼓舞”、“生活鼓舞”和“豐收鼓舞”等三個部分。
【吉首】原為古夜郎國轄地,現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總人口29萬,全市城鎮人口為18.27萬人。湘西境內沒有機場,附近有張家界荷花機場、懷化芷江機場和貴州銅仁大興機場。枝柳鐵路從北到南依次經過永順、古丈、吉首、瀘溪、鳳凰5縣市,209國道和319國道與1828省道交錯貫通,負擔著湘西州的重要運輸職責,故吉首市為湘、鄂、黔、渝四省市邊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2001年,被國家納入西部開發範圍。
【吉首大學】創辦於1958年9月,當時隻有3棟兩層樓房,23名教師,189名學生,外加唯一的交通工具木板車。當年師生們克服重重困難,硬是用小板車推走了兩座大山頭,用一個大石滾碾平了座座小山丘。因此學校被稱為“板車推出來的大學”。
吉首大學由吉首校區和張家界校區組成。作為湖南省屬的綜合性大學,同時也是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學,有著明確的辦學定位。“北大、清華關心的是衛星上天的問題,我們(吉首大學)關心的是幫助百姓脫貧致富。”
“十五”間,學校承擔各級各類科研課題440項,其中國家自科基金、社科基金課題31項,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30項。成果轉化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美味獼猴桃“米良1號”被國務院扶貧辦列為扶貧開發項目,在全國16個省(市)推廣栽種;從獼猴桃中提取的“果王素”經鑒定“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填補國際空白”,獼猴桃研究成果的產業化幫助湘西近10萬農民擺脫貧困。湘西礦產資源和植物資源的研究成果已經孵化出近10家高新技術企業;湘西民族曆史、文化研究帶動了湘西旅遊產業的蓬勃發展。區域經濟及開發模式研究多項成果被各級政府和企業采納。
朱鎔基同誌稱讚“吉首大學是湖南的驕傲”,曾慶紅同誌充分肯定“吉首大學具有特殊價值”。湖南省委、省政府領導視察學校時說“如果不辦吉首大學,湘西會更落後;吉首大學解決了省委、省政府的西顧之憂”。湘西州委、州政府領導說“湘西州的發展離不開吉首大學”。
【酒鬼酒】湘西出好酒。除湘西酒鬼、錦江泉,武陵大曲、老爹貢酒等名酒出自神秘的湘西外,國家級名酒五糧液、郎酒、茅台、瀘州老窖等也都出自與湘西相鄰的四川宜賓、瀘州和貴州遵義等地,這些地方與湘西州處於地球的同一緯度帶,氣候、地貌條件極其相似。
湘西有一個適合有益真菌生長的微生物發酵環境,屬於氣候上的微生物發酵帶。有關專家對武陵山區微量元素礦泉水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該地的水均屬碳酸鹽或矽酸鹽型水,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元素,口感清冽。加上溫和潮濕的氣候、微酸性土壤,能促進真菌和酵母菌的生長繁殖,有利於釀酒過程的“糖化”和“發酵”,自然也就名酒輩出。
酒鬼酒以優質雲霧糯高粱、香糯米、小麥為原料,利用武陵山脈振武營金龜山腳下的三眼泉水,充分吸納民間釀酒工藝、湘泉製酒工藝之精華(精品基酒、老窖發酵和藥曲糖化的獨特工藝),融茅台的高溫大曲和堆積發酵,取川法濃酒的泥窖續渣增香等眾家所長,突破創新後而釀製成的具有酒色清亮透明,窖香芬芳馥鬱、醬香幽雅協調、口味醇甜柔和、酒體豐滿、後味爽淨悠長等鮮明個性和風格特征的稀世好酒,使呈香呈味的酸類、醇類、酯類、醛類物質含量豐富,比例協調,既有清香特征,又有濃香特點,還有醬香韻味。再經地窖或溶洞封藏,自然老熟,其香便亦幽雅、亦芬芳、亦細膩而表現出馥鬱,其味便亦爽舒、亦綿柔、亦豐滿而表現出恰暢。成為濃香帶醬、醬不露頭、濃醬清米兼而有之的典型代表,被國內酒界專家譽為繼我國白酒醬、濃、清、米、兼五大香型後的第六大香型混合香型——馥鬱香型,成為精心研製之無上妙品。而由湘西籍著名畫家黃永玉精心設計的外形似捆口麻袋狀的紫砂陶瓶包裝,裝潢稀奇、大方古樸、雅致,酒名風趣、新穎,為酒中之珍品。
【鳳凰】相傳天方國(古印度)神鳥“菲尼司克”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複從死灰中複出,鮮美異常,不再死,常稱之為“涅槃”。此鳥即百鳥之王,鳳凰也。因鳳凰縣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的鳳凰,故名。
鳳凰古稱鎮竿。沈從文曾寫道:“一個好事人,若從二百多年前某種較舊一點的地圖上去尋找,當可在黔北、川東、湘西一處極偏僻的角隅上,發現了一個名為‘鎮竿’的小點,那裏同別的點一樣,事實上應當有一個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頓下三五千人口。不過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份皆在交通、物產、經濟活動情況下麵,成為那個城市的固緣。這一個地方,卻以另外一種意義無所依附而獨立存在……”這個小點便是今天的鳳凰古城。“凡有機會,追隨了屈原溯江那條常年澄清的沅水,向上走去的旅客和商人,都應當明白‘鎮竿’是個可以安頓他行李最可靠也最舒服的地方”,“落日黃昏時節,站在哪個巍然獨在萬山環繞的孤城高處,眺望那些遠近殘毀碉堡,還可依稀望見當時角鼓火炬傳警告急的光景”。
過去是“因為人們追隨屈原”,才到了這個“最可靠最舒服的地方”。可現在呢,人們不遠萬裏前來鳳凰,除了因為黃永玉的畫、宋祖英的歌,太多的理由卻是因為沈從文的優美的文字。
鳳凰位於湘西南端,總麵積1700多平方公裏,人口37萬,是一個以苗族為主的山城。鳳凰交通方便,枝柳鐵路由境內而過,距銅仁機場僅有28公裏,曆來為湘黔川之要道。鳳凰不僅是古代威震八方的、“地方居民不過五六千人,駐防各處的正規兵士卻有七千”的,為“扼西南苗疆之咽喉”而設的軍事重鎮,也是中國南方長城軍事防禦體係指揮中心,還是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2001年12月17日列入),首批“中國旅遊強縣”,被譽為“夢裏的故鄉”、“遠去的家園”、“中國最美麗的小城”。
鳳凰古城依山傍水,如一塊通靈寶玉鑲嵌在群山萬綠之中。她那清幽靈秀,碧波蕩漾的沱江穿城而過,流淌著鳳凰人民祖祖輩輩的悲歡離合;那林木繁茂,風光旖旎的南華山倚城而立,傾訴著鳳凰世世代代的古今情懷;那紫紅砂石板鋪就的大街小巷如脈如絡遍布城區,串聯著一棟棟青瓦木板的民居,一座座飛簷翹角的庵堂廟宇,一處處流光溢彩的亭台樓閣,營造出一分古樸、凝重而豐富的楚巫文化氛圍。無論你置身於哪個角落,您也會深深感到腳底下這片土地的肥沃、厚實和博大。
在這裏,你可以觀賞到有“中國戲劇活化石”之稱的儺戲、陽戲和茶燈戲等,領略苗歌、苗族跳鼓等民族風情,還可以買到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的地方特產——鳳凰薑糖、銀首飾、苗家花帶、藍印花布、蠟染產品……
鳳凰的美麗,不僅在於它的地靈,更表現為它的人傑。據不完全統計,從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至清光緒元年(1875年)短短的36年間,這裏就湧現出提督20人,總兵21人,副將43人,參將31人,遊擊73人等三品以上軍官。民國時,鳳凰出中將7人、少將27人。當代以來,鳳凰更是人才輩出,湧現出一批將軍、高級領導幹部、作家、書畫家、工藝美術家。特別是隨著民國第一任民選內閣總理、政治家、慈善家、教育家熊希齡,著名作家、曆史學家沈從文,著名畫家黃永玉的出現,鳳凰不僅聞名全國,而且蜚聲世界。
故生活在中國,遊曆了大半輩子的新西蘭著名詩人路易·艾黎到了鳳凰之後,深情的稱讚它是“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之一。
【鏈接】路易·艾黎,1897年12月2日出生,新西蘭人。1927年4月21日來到中國,此後長期居住中國。他與中國人民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建設事業奮鬥了整整60年。
20世紀30年代,路易·艾黎積極參加了在上海的國際性的馬列主義學習小組,並向國外撰寫了大量宣傳中國人民抗日鬥爭的文章。抗日戰爭時期,他積極參加並發起組織了工業合作社運動(簡稱工合),成為失業工人和難民生產自救、支援抗戰而興起的一支獨特的經濟力量。在那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艱苦歲月,它為供應戰時軍需民用,特別是援助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遊擊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20世紀40年代,他在甘肅省山丹縣創辦了以手腦並用、創造分析、理論聯係實際為辦學宗旨的培黎工藝學校,吸收勞動人民子弟,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能吃苦、講實幹的技術人才。他同當地人民一起生活了9年,1953年到北京。
新中國成立後,路易·艾黎致力於維護世界和平與各國人民友好事業。他熱愛新中國,宣傳新中國,為發展中國人民同新西蘭及各國人民間的友誼、增進各國人民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的了解,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中國人民、新西蘭人民和廣大國際友人的尊敬和愛戴,曾受到我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的親切會見。
1982年路易·艾黎85歲壽辰時,北京市政府授予他“榮譽市民”稱號。1985年,甘肅省政府授予他“榮譽公民”稱號。1987年12月逝世時,鄧小平為他題詞: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永垂不朽!
【鳳凰銀飾】《本草綱目》中說,銀具有“食五髒、沁脾腎、德心明目,辨毒、排毒、祛邪”之功效。它是說,銀飾戴在身上可以反映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情況。身體健康時,越戴越亮;身染疾病時,則越戴越黑。不過請您放心的是:等您的身體康複以後,它將以熠熠閃光的方式告訴你——“健康是福”或者“我的黑全都是因為愛著你啊”!
苗族、土家族是一個崇尚銀器的少數民族,從出生到婚嫁,都有銀器相伴,小孩從出生那天起,父母長輩們就會為其準備銀手鐲、銀長命鎖,祝福新的生命誕生,將銀碗、銀筷作為禮物來祝福他(她)一輩子不愁吃穿,享受快樂人生。苗族姑娘出嫁時,都會有銀手鐲、銀酒具和銀飾作為嫁妝,一有“純結”之說,再者有“無銀不成婚”的習俗。
【鳳凰薑糖】作為鳳凰傳統的獨家特產,薑糖源於鳳凰民間治風寒感冒的一種小配方。人吃五穀雜糧,終年操心勞作,偶遇風寒,難免會生出病痛。如此小疾,鳳凰人一般不求助於醫,他們切幾片薑拌以紅糖在瓦缽裏煎煮,到了一定火候,就著熱湯服下,蓋上棉被,發出一身大汗,便感一身輕快,體複如初。
既然謂之薑糖,主要成分當然為“薑”與“糖”了。薑乃中國傳統的中草藥。薑性溫,味辛。辛主散,故能發汗、驅風散寒。薑中所含薑辣素,對心髒和血管都有刺激作用,能使心髒加快跳動,血管擴張,血液流動加速,從而使全身產生溫熱感覺。同時流到皮膚去的血液增多,促使身上的汗毛孔張開,從汗毛孔滲出的汗液,不但把多餘的熱帶走,還把病菌放出的毒素排出體外,所以薑能發汗驅寒,防治感冒。如今古人留下的食養口訣就有:“女子三日不斷藕,男子三日不斷薑,早晨吃片薑,賽過人參湯,常吃蘿卜和生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冬天一碗薑糖湯,去風去寒賽仙方”;“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冬吃生薑夏吃蒜,有病不用背藥罐”;“脖子岔氣傷寒風,三片生薑一根蔥”……
既然生薑有如此諸多功效,鳳凰先祖的一些腦筋靈轉之人便將生薑與糖製成可以存放的固體糖丸,閑時經常取一兩粒含於口中,調口幹舌燥苦澀味覺及防範風寒。在日月輪回的光陰中,薑糖製作日漸得以精細,一些富裕人家不斷深研將其加入一係列有益於身體健康的中草藥。如枸杞,鳳凰人將枸杞稱之為“娘兒紅”,有補精氣,滋腎潤肺,生津助陽之功能。如此一來,薑糖便成其為鳳凰諸家祖傳秘不外泄的糖物精品,因而也就順理成章成為鳳凰人獨領風騷的常用保健糖物。
【鳳凰苗寨】對於苗寨,《走進苗寨》一詩這樣寫道:“一個被人思念的地方,崇山峻嶺藏著神秘的苗鄉。山路越走越崎嶇,頭帕越纏越漂亮。啊,那個地方,伸手就是依戀,邁開腿就是向往,睜開眼就是風光。”
苗族占鳳凰全縣總人口一半以上,以臘爾山地區和山江地區形成一個大的聚居片,其次阿拉、吉信和城郊三個地區也有不少苗族。苗寨遍布境內各個地區,大小苗寨無計其數。
苗寨偏僻又落後,故其自然風光優美,曆史文化典型,民族風情突出,就連苗族人說話,也像在吟唱著一支優美的音樂。漢語(苗語)舉例:您好(母汝);謝謝(吉靠);旅遊(各紮);朋友(勾不);阿哥(阿娜);阿妹(岱苟);小夥(代垂);姑娘(代維);好(瑪汝);麻煩(難為);我愛你(外燕母);男孩(代尼);女孩(代帕);再見(約道嘎或各追嘎)。
“為什麼苗家人愛唱歌,那是因為住在高山坡,鳥語、飛泉聽得多。為什麼苗家姑娘眼睛似秋水,那是因為住在高山陲,朝看流雲夜星輝。為什麼苗家人的胸懷火一樣,那是因為住在高山上,每天最先迎太陽。”作客原生態苗寨,將會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生體驗。
【古城老街】古城老街的石板路不是青石板,而是一種很少有的紅石板,經過悠悠歲月的打磨,石板仍然黑裏透紅,像鳳凰苗民健健壯壯的體魄。那暗紅的光暈,記載著曾經的血雨腥風,浸潤著一個民族生命意識的流動。
鳳凰用紅石板鋪成的狹長古街道,有九街四巷。其中最繁華熱鬧的是十字街,此街形成於元明時期,現存的是清式格局。古城以這條街為中軸,連接大街小巷,溝通全城。旅遊業興起,現開僻為“工藝商品一條街”,許多具有濃鬱鄉土氣息的民間工藝品店鋪林立,也是領略古城風韻和文化底蘊最好便道。
【沈從文故居】沈從文原名沈嶽煥,著名文學家、曆史學家、文物專家,被譽為“世界鄉土文學之父”。1902年12月28日,沈從文誕生在鳳凰古城中營街的一座典型的南方四合院裏。四合院是沈從文曾任清朝貴州提督的祖父沈宏富於同治五年(1866年)購買舊民宅拆除後興建的,是一座火磚封砌的平房建築。四合院分前後兩進,中有方塊紅石鋪成的天井,兩邊是廂房,大小共11間。房屋係穿鬥式木結構建築,采用一鬥一眼合子牆封砌。馬頭牆裝飾的鼇頭,鏤花門窗,小巧別致,古色古香,整座建築具有濃鬱的湘西明清建築特色。沈從文在這裏度過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童年。
沈從文的文學作品《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侯選人。沈從文先生不僅是著名的作家,還是著名的曆史學家、考古學家,他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學術專著,特別是巨著《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影響很大,填補了我國文化史上的一項空白。
【鏈接】沈從文於1948年12月31日寫下“封筆試紙”以後,一直到1988年5月10日下午5時30分因心髒病猝發,在家中病逝,在長達40年的漫長歲月裏,沈從文竟沒能寫出一篇小說來。可是在1924年到1948年初的25年裏他卻出版了八十多部作品,九百多萬字。中國最優秀的小說家沈從文,為什麼永遠地退出了文壇?天才文學大師的藝術之翼為何過早就此折斷了呢?
事情得從1948年初說起,當年郭沫若在《斥反動文藝》一文中斥責沈從文是專寫頹廢色情的“桃紅色作家”,是個“看雲摘星的風流小生”,“存心不良,意在蠱惑讀者,軟化人們的鬥爭情緒”。同時還有馮乃超的《略評沈從文的〈熊公館〉》一文,文中說沈從文是“為地主階級歌功頌德”,體現了“中國文學的清客文丐傳統”等等。尤其是郭沫若文中指出“特別是沈從文,他一直是有意識地作為反動派而活動著”的話語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給了沈從文以沉重的打擊。
1949年3月的北京大學,有人指使學生將郭沫若的《斥反動文藝》重抄成大字報,並貼出“打倒新月派、現代評論派、第三條路線的沈從文!”的大標語。同年7月召開的“第一次文代會”,沈從文與京派理論家朱光潛、淪陷區女作家張愛玲等都被排除在外,並被趕下北大的講台。
當時新文學主將們都在致力於描繪曆史運動和人民苦難等社會現象時,而沈從文所信奉的“唯美”和“理想主義”的創作原則與新時代的主潮距離較遠。魯迅曾說胡秋原和沈從文是“自由人”、“第三種人”,1936年賀玉波的《沈從文作品批判》、1937年凡容的《沈從文的〈貴生〉》等文章,責備他“不寫階級鬥爭”,沒有塑造“個性化的人物”,對不同階級人物“缺乏愛憎分明的立場”。從抗戰開始,他與左翼作家的關係惡化,在“與抗戰無關論”、“戰國策派”、“反對作家從政論”、“自由主義文學”等一係列論爭中,沈從文幾乎每次都被列為批判對象。
沈從文知道自己的作品是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但麵對如此爭論和批評,他也感到茫然和疲憊。在寂寞、苦悶之時,他也不願輕易隨波逐流,心中毅然決然地堅持著自己認定的原則和創作規律,結果隻能是“封筆試紙”,就此擱筆了。1946年他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這樣評價自己的作品:“我能寫精美的作品,可不易寫偉大的作品了,我的作品也遊離於現代以外,自成一格,然而正由於此,我工作也成為一種無益之業了。”後來有人這樣說,“從文一方麵很有修養,一方麵也很孤僻,不失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像這樣不肯隨波逐流的人,如何能不做了時代的犧牲?”
沈從文永遠退出了文壇,這一年他47歲。當他一隻腳從北大走出時,另一隻腳便邁進了中國曆史博物館的大門。“文革”時,沈從文也受到了無休止的檢查、批鬥、掃女廁所,後來還下放到湖北鹹寧鄉下勞動看鴨子……
在曆史博物館,沈從文開始在不起眼的文物角落耕耘收獲。從1957年到1963年,沈從文撰寫出版了《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龍鳳藝術》、《戰國漆器》、《明錦》、《中國的瓷器》等學術專著。1978年,沈從文調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研究員,並配了助手。1981年沈從文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由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精印出版。胡喬木致函祝賀:“以一人之力,曆時十餘載,幾經艱阻,數易其稿,幸獲此鴻篇巨製,實為我國學術界一重大貢獻,極為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