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氣象專家於1998年9月15日聚集一起,及時分析總結當年特大氣象災害與汛期氣象服務工作,共商氣象防災減災的對策。與會氣象專家認為,我國1998年發生的曆史罕見的嚴重洪澇災害是由多方麵原因造成的,最主要原因是天氣氣候異常,降水太多,特大的氣象災害導致了嚴重的洪澇災害。專家分析認為,1998年度的天氣氣候有諸多創曆史紀錄的異常特點:
一是1997年秋冬季我國青藏高原降雪頻繁,出現了世紀性的大雪災;二是1997年冬我國出現了曆史罕見的冬汛,長江中下遊,江南大部持續多雨,長沙、南昌、杭州、上海、南京、合肥等地的降水量突破了曆史同期的最大值;三是世紀性的厄爾尼諾現象產生嚴重影響,1997年5月發生到1998年6月結束的厄爾尼諾現象來勢猛、強度大、影響範圍廣,持續時間也較長;四是台風活動十分異常,到開會時為止隻有4個熱帶風暴生成,第二號熱帶風暴8月5日在福建沿海登陸,是建國以來登陸我國最晚的台風。在這種異常的氣候背景和複雜的天氣形勢下,我國出現了曆史罕見的大洪水。
近年來,我國北方沙塵暴天氣頻頻發生,如1998年4月16日早上,北京見到一番奇特景象:淅瀝雨水使道路、房屋、放在室外的汽車、自行車黃跡斑斑。據專家分析,這種泥雨是我國北方幹旱和地表植被稀少而引起沙塵暴的必然結果。1999年6月9日天津上空一度被黃沙籠罩。走在街上的行人一時間睜不開眼睛。一些在高層住宅居住的市民說,大風刮起的時候,津城上空全是黃沙。世界聞名的文化寶庫——甘肅敦煌莫高窟石窟正麵臨著被流沙埋沒的危險。借助西伯利亞強冷天氣造成的西北沙塵暴曾奪走85條生命的大片沙漠正以年2.100km2的速度向前推進,吞噬著我們的大地。每年幾乎吞噬著相當70個昆明地區的麵積。甘肅民勤盆地北部地帶,沙漠以10m/a的速度入侵,廢棄耕地達40萬畝。生態環境的惡化每年給民勤縣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5億元。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夢熊考察後焦慮地說,照此發展下去,用不了10年,民勤縣將成為新的羅布泊、居延海。現在沙塵暴天氣已波及長江中下遊地區。如乘飛機俯視南昌地區,在江南水鄉的迷人景色中,赫然呈現出大片西北特有的沙荒、沙丘。據測定,南昌市的沙荒、沙丘麵積已達12萬畝。這條“沙龍”正以3~4m/a的速度向南昌推進,無情地吞噬著良田、村莊和湖塘。一旦發生風暴,在其附近必然引起沙塵暴天氣。另悉,2000年4月8日黃沙已經爬上了北京、河北交界的軍都山的北山坡。這裏的沙丘距離天安門廣場僅70km!
2000年3月~4月,我國北方地區出現了12次大範圍揚沙和沙塵暴天氣,這是近50年同期罕見的。根據地麵氣象觀測規範規定:沙塵暴是由於強風將地麵大量塵沙吹起,使空氣混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000m的天氣現象。眾所周知,沙塵暴是幹旱和沙漠化地區特有的一種災害性天氣。近40年來,我國華北地區沙塵天氣發生的日數呈減少趨勢,但強沙塵暴發生頻率趨高,這可能與厄爾尼諾現象頻繁發生有關。此外,與其有關的還有:1998年6月以來,赤道東太平洋又出現了較強的拉尼娜現象,以及人類活動排放溫室氣體的增加導致的氣候變暖。經專家的研究報告分析,2000年3月~4月我國沙塵天氣的起因在於:我國北方地區大風日數的增減是氣候周期性變化的反映,而此次強沙塵天氣陡增是因為處於反厄爾尼諾現象的高峰期所致;我國北方地表覆被狀況雖局部改善但整體惡化,這也是此次強沙塵天氣產生的另一重要原因。此次影響華北地區的沙塵天氣主要發源於內蒙古中西部和河北西北部,發源地及沿途地表粉塵是沙塵的主體,城市擴展區域的地表裸土及建築沙石則提供了就地揚沙的物質來源。專家們提出了3點建議。一是近期做好科學的還林還草工作,大範圍地恢複自然植被。特別應突出重點,為京津地區建立減輕和防止沙塵災害的有效生態屏障,同時治理城市周邊地區,抑製就地起沙。二是實施西部開發戰略應重視生態環境建議,要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結合起來考慮。三是建立和完善沙塵天氣的動態監測和預警係統,做好防災減災的科學研究工作。綠色是生命之源,也是鎖住沙塵暴的“鐵鎖”。愈演愈烈的沙塵暴再次向我們發出警告:保護森林、珍惜水資源已到刻不容緩的地步,無休止地向大自然掠奪,必然要遭到其無情的懲罰。
為了控製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變化危害,其措施主要是:改變能源結構,減少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核能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發電和其他能源轉換部門的效率;減少對森林植物的破壞,控製水田和垃圾填埋場排放甲烷等。增加溫室氣體吸收的途徑主要有:植樹造林和采用固碳技術,把燃燒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分離、回收,然後深海棄置和地下棄置。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主要是:培養新的農作物品種,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規劃和建設防止海岸侵蝕的工程等。麵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發達國家已把開發節能和新型能源技術列為能源戰略的重點。20世紀90年代,美國能源部已把開發高效能源技術和減排溫室氣體列為中心任務,致力於開發各種先進發電技術及其他麵向21世紀的遠景能源技術。我國科學家也根據我國的國情提出發展潔淨煤技術。經過專家論證認為,這是通往未來能源的過渡時期內切實有效的現實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