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是搞好人際關係的需要。人有兩隻耳朵一張嘴,就是為了少說多聽。不重視、不善於傾聽就是不重視、不善於交流。交流的一半就是用心傾聽對方的談話。不管你的口才有多好,你的話有多精彩,也要注意聽聽別人說些什麼,看看別人有些什麼反應。俗話說得好:"會說的不如會聽的。"也就是說,隻有會聽,才能真正會說;隻有會聽,才能更好地了解對方,促成有效的交流。
韋恩是羅賓見到的最受歡迎的人士之一。他總能受到邀請。經常有人請他參加聚會、共進午餐、擔任基瓦尼斯國際或扶輪國際的客座發言人、打高爾夫球或網球。
一天晚上,羅賓碰巧到一個朋友家參加一次小型社交活動。他發現韋恩和一個漂亮女孩坐在一個角落裏。出於好奇,羅賓遠遠地注意了一段時間。羅賓發現那位年輕女士一直在說,而韋恩好像一句話也沒說。他隻是有時笑一笑,點一點頭,僅此而已。幾小時後,他們起身,謝過男女主人,走了。
第二天,羅賓見到韋恩時禁不住問道:
"昨天晚上我在斯旺森家看見你和最迷人的女孩在一起。她好像完全被你吸引住了。你怎麼抓住她的注意力的?"
"很簡單。"韋恩說,"斯旺森太太把喬安介紹給我,我隻對她說:'你的皮膚曬得真漂亮,在冬季也這麼漂亮,是怎麼做的?你去哪呢?阿卡普爾科還是夏威夷?' "
"夏威夷。"她說,"夏威夷永遠都風景如畫。"
"你能把一切都告訴我嗎?"我說。
"當然。"她回答。我們就找了個安靜的角落,接下去的兩個小時她一直在談夏威夷。
"今天早晨喬安打電話給我,說她很喜歡我陪她。她說很想再見到我,因為我是最有意思的談伴。但說實話,我整個晚上沒說幾句話。"
看出韋恩受歡迎的秘訣了嗎?很簡單,韋恩隻是讓喬安談自己。他對每個人都這樣――對他人說:"請告訴我這一切。"這足以讓一般人激動好幾個小時。人們喜歡韋恩就因為他注意他們。
一個時時帶著耳朵的人遠比一個隻長著嘴巴的人討人喜歡。與人溝通時,如果隻顧自己喋喋不休,根本不管對方是否有興趣聽,這是很不禮貌的事情,也極易讓人產生反感。由此可見,傾聽是搞好人際關係的需要。
幾年前,一位創業者以相當優惠的價格收購了一家小型製造公司。公司的前任老板說:"總算卸掉了這個包袱,真高興!我的那些雇員極其桀驁不馴、咄咄逼人,他們對我這些年的所作所為一點也不滿。我可不想跟這些人打交道。"
在收購了這家公司並走馬上任之後,創業者召集手下的全部員工進行了一次開誠布公的座談。"我希望你們中的每個人都快樂,"他對員工說,"告訴我,我應該怎麼做來達到這個目的。"結果表明,他所需要做的隻是提供一些簡單細微的便利設施:現代化的衛生設備,存物間更大的鏡子,娛樂場地的自動售貨機。這些就是員工所要的全部東西。
結果正像大家可以想見的那樣,所有的人現在都很滿意。員工們真正需要的隻不過是有個認真傾聽他們說話的人。
學會聽是很重要的。傾聽是人際交往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人際交往時首先要傾聽,隻有認真聽人講,才能了解他人,學習他的知識,從而豐富自己;也隻有通過傾聽,才能理解他人,理解人格,理解人際關係的深層含義。
美國汽車推銷之王喬·吉拉德曾有一次深刻的體驗。一次,某位名人來向他買車,他推薦了一種最好的車型給他。那人對車很滿意,並掏出10000美元現鈔,眼看就要成交了,對方卻突然變卦而去。
喬為此事懊惱了一下午,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點他忍不住打電話給那人:"您好!我是喬·吉拉德,今天下午我曾經向您介紹一部新車,眼看您就要買下,卻突然走了?"
"喂,你知道現在是什麼時候嗎?"
"非常抱歉,我知道現在已經是晚上11點鍾了,但是我檢討了一下午,實在想不出自己錯在哪裏了,因此特地打電話向您討教。"
"真的嗎?"
"肺腑之言。"
"很好!你用心在聽我說話嗎?"
"非常用心。"
"可是今天下午你根本沒有用心聽我說話。就在簽字之前,我提到我的吉米即將進入密執安大學念醫科,我還提到他的學科成績、運動能力以及他將來的抱負,我以他為榮,但是你毫無反應。"
喬不記得對方曾說過這些事,因為他當時根本沒有注意。喬認為已經談妥那筆生意了,他不但無心聽對方說什麼,反而在聽辦公室內另一位推銷員講笑話。這就是喬失敗的原因:那人除了買車,更需要得到對於一個優秀兒子的稱讚。
一個善於傾聽的人,在聽他人講話時,能夠聽出深藏在表麵語言下的人心靈深處的呼喚,並能夠覺察出講話者內心世界的狀態。傾聽他人講話不僅能使聽者真正理解一個人,而且對於傾聽者也有奇特的效果。傾訴者被認為已被人理解,似乎得到了解脫,從而消除了個人的孤寂感,使傾聽者的心情得到了安慰和滿足。
因此,傾聽,不論是傾聽他人或者是接受他人的傾聽在人際關係中都是極為重要的,在雙方體驗的充實和人格的發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別讓不良情緒擾亂你的工作
在現實工作中,每個人都難免遇到一些讓人發怒的事情,如果你能克製住自己,就不會使情緒泛濫,陷入生氣和鬱悶之中,事情也會得到妥善解決,而不是使事情變得更糟。也就是說,擁有自製能力的人,更容易獲得事業上的成功。
在拿破侖·希爾事業生涯的初期,他發現自己缺乏自製,難以控製自己的情緒,對生活造成了極為可怕的破壞。
有一天晚上,拿破侖·希爾在辦公室準備一篇演講稿,當他剛剛在書桌前坐好時,電燈熄滅了。這種情形已連續發生了幾次。
拿破侖·希爾立刻跳起來,奔向大樓地下室,去找大樓的管理員。當他到達時,發現管理員正在忙著把煤炭一鏟一鏟地送進鍋爐裏,同時一麵吹著口哨,仿佛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拿破侖·希爾立刻對他破口大罵。他以比火更熱辣辣的詞來對管理員痛罵,直到他再也找不出更多的罵人的詞句了,隻好放慢了速度。這時候,管理員直起身體,轉過頭來,臉上露出開朗的微笑,並以一種充滿鎮靜與自製的柔和聲調說道:"呀!你今天早上有點兒激動,不是嗎?"管理員的話如同一把銳利的匕首刺進了拿破侖·希爾的身體。站在拿破侖麵前的是一位文盲,但他卻在這場"戰鬥"中打敗了他!更何況這場"戰鬥"的場合以及武器,都是拿破侖自己挑選的。拿破侖·希爾的良心受到了譴責。他知道,他不僅被打敗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是主動的,又是錯誤的一方,這一切隻會更增加他的羞辱。
拿破侖·希爾轉過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辦公室。當他把這件事情反省了一遍之後,他立即看出了自己的錯誤。經過一番思考後,他知道自己必須向那個人道歉。於是,他找到那位管理員並做了誠懇的道歉。最終,兩個人的衝突解決了。
從這以後,拿破侖·希爾下定決心,以後絕不再失去自製。因為當一個人不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時,對方不管是誰,都能輕易地將自己打敗。
人們常說:"衝動是魔鬼"。日常工作中,許多人都會在情緒衝動時做出令自己後悔不已的事情。所以,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也是邁向事業成功的重要基礎。
在英國發生了這樣一則故事:
史蒂芬是英國中部城鎮奧爾德姆的一名警察。一天晚上,他身著便裝來到市中心的一間食雜店門前。他準備到店裏買包香煙。這時,店門外一個流浪漢向他要煙抽。史蒂芬說他正要去買煙。流浪漢認為史蒂芬買了煙後會給他一支。
當史蒂芬從食雜店買完煙出來後,喝了不少酒的流浪漢再一次纏著他索要香煙。史蒂芬感到很反感,沒有不給他,於是兩人發生了口角。隨著互相謾罵和嘲諷的升級,兩人情緒逐漸激動。史蒂芬掏出了警官證和手銬,說:"如果你不放老實點,我就給你一些顏色看。"流浪漢反唇相譏:"你這個混蛋警察,你有什麼了不起的,看你能把我怎麼樣?"在言語的刺激下,二人扭打成一團。旁邊的人趕緊將兩人分開,勸他們不要為一支香煙而發那麼大火。
被勸開後的流浪漢罵罵咧咧地向附近一條小路走去,他邊走邊喊:"自以為是的臭警察,有本事你來抓我呀!"失去理智、憤怒不已的史蒂芬拔出槍,衝過去,朝流浪漢連開四槍,那個流浪漢倒在了血泊中......
法庭以"故意殺人罪"對史蒂芬作出判決,他將服刑30年。
一個人死了,一個人坐了牢,起因是一支香煙,罪魁是失控的憤怒情緒。
在日常生活中,引起憤怒的原因很多,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憤怒的情緒體驗。發脾氣是一種有害的情緒狀態,常常會給人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如同事關係疏遠,上下級關係緊張,而且長期、持續的憤怒對個體的健康損害也是極大的。過度的發脾氣甚至還會使人喪失理智,引發犯罪或其他後果,因此控製憤怒的情緒十分重要。
雖然我們明明知道不良情緒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但還是容易因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動輒勃然大怒。為此,發怒不是唯一解決問題的方式,有時候,我們不妨換一種角度來思考問題。隻有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你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以下是成功人士關於控製和調節自己的情緒的經驗之談:
(1)要保持理智,遇事冷靜些。
理智地對待周圍的人和事,理智地對待自己遇到的麻煩,不能頭腦發熱,意氣用事。
(2)凡事要想長遠,顧及後果。
時刻以大局為重,以友誼為重,把個人的利益榮辱放在次要地位,這種品質往往能幫助人成就一番事業。
(3)加強自我修養,通達事理。
成熟的人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調節自己的氣質。思想修養愈好,自覺調節氣質的能力就愈強,遇事就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來處理。遇到不愉快的事,采取自我分心的辦法,自覺地把注意力轉到別的事情上。
(4)保持良好的心境,排除不良情緒。
應防止因身體不適或疾病而影響心情,做到樂觀、開朗、豁達。當心情好的時候,即使別人把自己一件心愛的東西弄丟,也不會發怒,心情不好時,別人友好地問個路,也會不耐煩。
總之,情緒控製至關重要,同時情緒控製也很難。情緒控製是一種很高的內在修養,是一門藝術。我們應該對各種情緒持有警覺意識,並且視其對心態的影響是好是壞而接受或拒絕。積極的我們就接受,消極的我們就拒絕並提醒自己這些情緒正是你人生計劃成功或失敗的關鍵所在。弱者任情緒控製行為,強者讓行為控製情緒。
當辦公室愛情發生的時候
辦公室是人們工作的舞台,更是人們滋生愛情的溫床。身處忙碌的現代社會中,很多人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投注在事業上,兩個年輕人在事業上目標一致、經曆情境一致的日積月累生活中,彼此逐漸地認識對方的個性,看到對方最優秀而盡職的一麵,自然而然產生情愫,萌生愛意是相當正常的事。正如美國精神療法專家姬達·卡爾博士所說:"愛情到處都可能發生。人們如今在工作上投入更多時間,也更重視事業,毫無疑問工作場所自然成為遇到情投意合異性的地方。"
戀愛與工作,幾乎是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情,但是當這兩件事情同時同地發生,也就是同事變成愛人的時候,很多人斷定,戀愛對工作的影響負麵居多。戀愛的同事在辦公室難免會有一些親密的言行,會令周圍的同事感到尷尬,影響到整個辦公室的工作氛圍和效率;而內部員工之間的戀愛關係一旦破裂,雙方仍在一起工作,不僅影響到雙方的工作情緒和效率,還可能會影響到整個部門工作上的溝通和協作。可見,真誠的愛情雖然是美好的,但生長在辦公室這樣一種崇尚理性效率的土壤裏,這樣的戀情就不得不被打上更多的問號。
有一個30歲的男教師因為與另一位女老師相戀,卻不被其他同事接納,繼而工作壓力過大,教學質量低落,麵臨即將被解雇的危機。可見,發生在辦公室的戀情,如果處理不善,它會以毀掉你的事業而告終。而如果處理得好,它會成為一段成功的感情。
因此,當辦公室的戀情一旦無可避免地必須發生時,如何適當地處理,是使感情與事業同時兼顧的重要竅門。下麵看看專家給的幾點意見:
1.做好戀情的保密工作。倘若是真心與同事相戀,最好盡量不要使辦公室戀情曝光,兩人可以相互提醒對方,別在辦公室裏談戀愛,把保密措施做到最好,爭取不留任何蛛絲馬跡,也就沒有後顧之憂。
2.不要在辦公室親熱。就算同事都知道兩人是戀愛關係,也不能在工作場所、工作時間出現逾舉的親密動作,這不僅會有損彼此形象,而且會降低工作效率。
3.選定時機公諸於眾。戀情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兩人都覺得彼此關係已經穩定了,公開戀情不影響兩人的關係,這時候不妨選定時機和方式公開。而當你準備公諸於世,做法要有技巧。盡量別在上班時間,可以挑選郊遊或活動時,氣氛不會太嚴肅。
4.分手必須審慎。如果提出分手的人是你,你的終極目標便是不能讓他四處宣揚,必須言辭婉轉。如果他覺得受了傷害,那下一個被其他人閑言閑語傷害的就可能是你。如果不幸你是被拒絕的一方呢?雖然很難過,但必須裝得若無其事,試著與親友一起聊天散心,提醒自己除了愛情之外還有工作,工作之外還有別的生活。
5.合理安排工作。要創造一個可以讓你專心做事的氛圍和心境,在工作時盡量訓練自己不要情緒波動,如此,就可以把對工作和對他人的影響降至最低,當辦公室戀情並無損壞你的工作表現時,它就能得到別人的接納和祝福。
站在他人的角度想問題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有一頭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天早上,牧人進來捉豬,豬大聲地嚎叫著,猛烈地反抗。綿羊和乳牛很討厭豬的嚎叫,便一起責備豬:"你吵什麼呀,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豬聽了回答道:"他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隻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
這是一個寓言,它形象地說明了一個簡單的道理:理解別人是不容易的。當你不理解別人時,當你因為社交方麵而苦惱時,試著從對方的立場思考一下,或許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位母親很喜歡帶著5歲的女兒逛商店,可是女兒卻總是不願意去,母親覺得很奇怪,商店裏琳琅滿目五顏六色的東西那麼多,小孩子為什麼不喜歡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帶開了,母親蹲下身子為孩子係鞋帶,突然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動著的全是腿和胳膊。於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從此,即使是必須帶孩子去商店的時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母親學會了"蹲下身來看看孩子的世界",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一切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在工作中,我們也經常需要換位思考,站在別人處理問題的立場和出發點去考慮問題,這對於營造自己的工作環境是極其有用的。
人與人之間,誤會和矛盾時有發生,如果不換位思考,總是站在自己的利益和角度看問題,就容易使誤會越積越深,矛盾越結越大。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很多是非之爭,無非"人""我"之別,如果"人""我"互換互想,許多是非便都迎刃而解。
在如今利益相爭的社會裏,無論是公司內部的老板與雇員,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還是公司與公司之間,總是有一些的矛盾,矛盾的產生是源自所站的角度不同,所謂利益考慮也不同。舉個例子,雇主在麵對雇員時,總習慣於縱向比較,"以前這個職位的薪資水平比你的低多了,你還不滿足,太不公平了!"更有甚者,總有一種施舍的意思。而雇員則比較傾向於橫向比較,"某某還不如我,工資卻比我高那麼多,太不公平了!""那邊給我開出的條件比你這裏更優越,我為什麼要留在你這裏!"更有甚者,會有自己被剝削的感覺。假如一味地從自己的角度考慮,不知甚至不管別人的感受,也就沒有道理奢望得到人家的理解與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