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轉換思想,化難為易(3 / 3)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原來是權威暗示效應在發生作用。所謂"權威效應",就是指如果一個人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麼他所說的話容易引起別人重視,並被人們相信其正確性,即"人微言輕、人貴言重"。

人們對權威普遍懷有尊崇之情,本來無可厚非,然而對權威的尊崇到了不加思考的程度,就會成為一種思維的枷鎖--權威枷鎖。

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權威暗示效應"都是普遍存在的,人們總是認為權威人物往往是正確的楷模,服從他們會使自己具備安全感,增加不會出錯的"保險係數"。人們對權威普遍懷有崇敬之情。然而,我們卻應該認識到,權威人士也是人,是人就有弱點和不足之處,我們決不能對權威過於迷信,而應該在事實的基礎上判斷權威的觀點。

北宋年間,大文豪蘇東坡有一次去看濟南監鎮宋保國。宋保國將王安石寫的《華嚴經注解》拿出來展示。蘇東坡說:"華嚴經本來有八十一卷,現在卻隻有一卷,這是怎麼回事呀?"宋保國說:"荊公(指王安石)注解的這一卷才是佛語,非常精妙,其他卷都是菩薩語(指廢話)。"

蘇東坡見他這麼崇拜王安石,就說:"我從經書中,取出幾句佛語,夾雜在菩薩語中,再找出幾句菩薩語,夾雜到佛語中,你能分辨清楚嗎?"宋保國說:"不能。"

蘇東坡又說:"我以前曾住在岐下的那個地方,聽說附近河陽縣的豬肉味道很好,就叫人去買。這人回來的路上喝醉了酒,豬夜間逃走了,於是他就另買了一頭普通的豬來頂替。客人們嚐了這豬肉後,都讚不絕口,連說好吃,認為非一般的豬肉可比。後來,這件用假豬頂替的事敗露了,客人們知道後,都為自己當初的表態感到慚愧。今天荊公寫的假話就如同那頭假豬一樣,隻是沒有敗露罷了。如果你用心去體會,就會發現牆壁瓦礫,都昭示著很精妙的佛法。至於說什麼佛語精妙,不是菩薩語能比得上的,這難道不是夢話嗎?"宋保國慚愧地說:"您說得有道理。"

其實,每一種事物都有兩麵性,權威為我們節省了無數的時間和精力。我們不必再從頭研究幾何學,隻需要學一學阿基米德的理論就行了;我們不必去看雲識天氣,隻要聽一聽天氣預報就可以了。然而,我們如果總是被權威牽著鼻子走,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一旦失去了權威,我們常常會感到手足無措。

從成功思維的角度來看,權威暗示效應是要不得。古今中外曆史上各種新學術、新觀點,常常都是從推翻權威開始的。不敢突破權威的束縛,也就喪失了創新思考的能力。敢於推翻權威,本身就是一種膽識、一種創新。

著名哲學家查拉圖土特拉決心獨自遠行時,在分手的時刻,他對自己的弟子和崇拜者們說:"你們忠心地追隨著我,數十年如一日。我的學說你們都已經爛熟於胸、出口成章了。但是,你們為什麼不扯碎我頭上的花冠呢?為什麼不以追隨我為羞恥呢?為什麼不罵我是個騙子呢?隻有當你們扯碎我的花冠、以我為羞恥並且罵我是騙子的時候,你們才真正地掌握了我的學說!"

僅僅憑這一段精彩的論述,我們就應該對查拉圖土特拉肅然起敬,對他的人格表示敬仰。因為雖然他自己就是權威,卻勇於教導弟子不一味地迷信權威,敢於向權威挑戰。

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也是一個不迷信權威的人。他的豐富實踐,他的過人智慧、好奇心和獨立精神使他質疑當時流行的許多理論和教條。例如,在進行地理探索的過程中,他在倫巴第山峰發現了化石和貝殼。當時和流行觀點認為這些化石和貝殼是《聖經》中的洪水的沉澱物。但是,達·芬奇的論辯是建立在邏輯思考和現實世界的基礎上,而不是建立在神學的基礎上。他一一反駁每一條基於傳統智慧的假說,最後下結論說:"這樣的觀點不應該存在於任何具有深厚邏輯思維的大腦之中。"

研究地理學說時,達·芬奇手拿各種各樣的化石,走遍了倫巴第的山穀,學習解剖時,他解剖了三十多具人類屍體和數不清的動物屍體。同他對化石的研究一樣,他的解剖學研究也是對當時權威論點的直接挑戰。他寫道:"很多人認為他們有理由責備我,因為我的論證同他們的幼稚頭腦所頂禮膜拜的權威觀點相左。但他們從來沒有考慮過我的觀點是建立在簡單和平常的經驗事實之上,而這些經驗事實才是真正的權威。"

在達·芬奇的一生之中,他曾驕傲地宣稱自己是"不迷信權威的人"和"經驗的門徒"。他說過:"對我來說,那些沒有建立在經驗、公理和親自實踐基礎之上的科學理論都是一紙空文,謬誤百出。經驗的起源、手段或者結果都經過了人類的感覺驗證。"

達·芬奇崇尚思維的創新和獨立,他反對一味模仿,敢於挑戰權威,並且進行獨立思考,這在任何時代都是無與倫比的。

然而,我們提倡要敢於向權威挑戰,並不是要否定一切權威。我們要尊重權威,但不要迷信權威。這就要求我們要在權威麵前保持一份清醒的頭腦,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

單槍匹馬難以贏得勝利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交往日益頻繁,既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又有著廣泛的聯係與合作。一個缺乏合作精神的人,不僅事業上難有建樹,很難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難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王思琪是一家玩具公司的銷售員。她所在的部門曾因十分注重於他人合作而創造過不少銷售業績,而且部門中每一個人的業務成績都特別突出。後來,這種和諧而融洽的合作氛圍被她破壞了。

有一次,公司的經理把一個重要的項目安排給王思琪所在的部門,王思琪的主管反複斟酌考慮,猶豫不決,最終沒有拿出一個可行的工作方案。王思琪認為自己對這個項目有十分周詳而又容易操作的方案。為了表現自己,她沒有與主管商量,更沒有貢獻出自己的方案,而是越過主管,直接向經理說明自己願意承擔這個任務,並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王思琪的這種做法嚴重地傷害了主管,破壞了團隊的團結。結果,當經理安排她和主管共同執行這個項目時,兩個人在工作上不能達成一致意見,產生了重大的分歧,導致團隊中出現分裂,項目最終擱淺了。

可見,要想獲得成功,你就應該學會與人合作,而不是單獨行動。隻有把自己融入到團隊和集體中,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融入團隊必須要有團隊意識,摒棄個人主義,代之以齊心協力的合作意識,扮演好自己的團隊角色。

一家大公司招聘高層管理人員,九名優秀應聘者經過麵試,從上百人中脫穎而出,闖進了由公司老板親自把關的複試。

老總看過這九個人的詳細資料和初試成績後,相當滿意,但此次招聘隻能錄取三個人,於是老總給大家出了最後一道題。老總把這九個人隨機分成甲、乙、丙三組,指定甲組的三個人去調查嬰兒用品市場,乙組的三個人去調查婦女用品市場,丙組的三個人去調查老年人用品市場。老總解釋說:"我們錄取的人是用來開發市場的,所以,你們必須對市場有敏銳的觀察力。讓你們調查這些行業,是想看看大家對一個新行業的適應能力。每個小組的成員務必全力以赴。"臨走的時候,老總又補充道:"為避免大家盲目展開調查,我已經叫秘書準備了一份相關行業的資料,走的時候自己到秘書那裏去取。"

三天後,九個人都把自己的市場分析報告遞到了老總那裏。老總看完後,站起身來,走向丙組的三個人,分別與之一一握手,並祝賀道:"恭喜三位,你們已經被錄取了!"隨後,老總看看大家疑惑的表情,哈哈一笑說:"請大家找出我叫秘書給你們的資料,互相看看。"

原來,每個人得到的資料都不一樣,甲組的三個人得到的分別是本市嬰兒用品市場過去、現在和將來的分析,其他兩組的也類似。老總說:"丙組的人很聰明,互相借用了對方的資料,補齊了自己的分析報告。而甲、乙兩組的人卻分別行事,拋開隊友,自己做自己的,形成的市場分析報告自然不夠全麵。其實我出這樣一個題目,主要目的是考察一下大家的團隊合作意識,看看大家是否善於在工作中合作。要知道,團隊合作精神才是現代企業成功的保障!"

可見,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與人聯合則可以壯大自己。麵對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技術及管理的日益複雜,個人的力量和智慧顯得蒼白無力,即使是天才個人,也需要他人的幫襯,唯其如此才能造就事業的輝煌。

一家公司的經營部,采購員各有分工,一天,負責采購原材料的采購員因病住院,無法及時回公司采購生產急需的原材料,而其他采購員隻顧忙自己的任務,結果,生產所需的什麼材料都有,就缺原材料,結果公司因缺原材料而停產幾天,直至患病的采購員回公司上班,此事使這家公司受客戶質疑信譽問題,一度停止下訂單給公司造成很大程度的損失。

在今天的社會,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與協作,而這種合力才是最強大的,是提高效率、克服困難、排除障礙最有力的武器,單槍匹馬、單打獨鬥隻會以失敗收場。

工作是一台結構複雜的大機器,參加工作的每個人就好比每個零件,隻有哥哥零件凝聚成一股力量,這台機器才能正常啟動。這也是工作中每個員工應該具有的工作精神和職業操守。所以,作為公司的一員,我們要善於與人合作,把自己融入整個團隊中,憑借整體的力量,使自己所不能完成的工作任務解決好。所以,一個人最明智且能獲得成功的捷徑就是善於同別人合作。

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

在工作中,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人很多,他們不屑於掃一室,天天夢想著幹大事,尤其新參加工作的人,經常對瑣碎的工作不屑一顧,認為自己學曆高,幹這些是大材小用,委屈了自己,結果真正給他重要事情幹的時候,又沒有能力幹好。

有一位剛剛從美國讀完MBA回國的男青年,由於自身條件優越,他毫不費力地進了一家外企公司,老板剛開始總把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交給他做,他有點不滿意,在一次計劃書的招標會上,他把自己熬了幾夜精心準備的材料交了上去,滿以為可以博得老板的賞識。沒想到會議結束後就收到了人事處的解聘通知。原來,他因為不在乎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總是馬馬虎虎、草草了事,把"進口"誤以為是"出口",使公司在利益和信譽上蒙受了雙重損失。由此可見,好高騖遠的人做任何事情都浮躁,很難把事情做精做細,做成功。

好高騖遠的人多數都是眼高手低,隻想做"大事",不願做"小事",又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裏,結果是大事做不了,小事做不好。對於剛剛進入工作崗位的人來說,無論具有什麼樣的學曆,你都是個不具備經驗的新人,所以進入一家新公司要展現一種新人的低姿態,不要眼高手低,將自己的重心放在努力學習、積累工作經驗之上,使自己積累大量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成為極具競爭力的職業人。千萬不要好高騖遠,輕視自己所做的工作,即便是最普通的工作,你也要認真地完成。要知道,每一項普通的工作都可能成為你的機會。

楊利是一家毛織廠的員工,自進入公司以後,她一直從事織掛毯的工作。做了幾個月之後,楊利再也不願意幹這種無聊的工作了,她認為自己並不比別人差,她出來工作絕不是為了幹這些小事,應該幹那些大事。於是,她去向主管遞交辭呈。主管問她為什麼辭職,她低聲地歎氣道:"這種事情沒有一點意思,整天隻能機械地打結、剪線,沒完沒了地重複,這種事完全沒有意義,真是在浪費時間。我想幹一些有意義的大事。"

主管意味深長地說:"其實,你的工作很有意義,別看你幹的是一些小事,但你織出的很小的一部分卻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接著,主管把她帶到倉庫裏,在掛毯麵前,年輕的楊利愣住了。

展示在她麵前的是一幅美麗的百鳥朝鳳圖,而她所織出的那一部分正是鳳凰展開的美麗的羽毛。她沒想到,在她看來沒有意義的工作竟然這麼重要。

不要以為自己的工作不起眼,就提不起精神。世界上隻有卑微的人,而沒有卑微的工作,任何工作都是高尚的,都值得我們去做。一個瞧不起工作中小事的員工永遠都不可能把工作做好。

不要讓好高騖遠的態度束縛了你的手腳,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都值得你去踏踏實實地做好、做到位。切不可好高騖遠,隻求大功,更不要 "吃著碗裏還看著鍋裏",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有的員工在一個企業呆的時間長了,就"這山望著那山高",認為自己在這兒工作太"屈才",為了不"屈才"而離開自己辛苦營造的環境。

小李是某公司的員工,學曆高、個人能力較強,很受老板器重。隨著社會的發展,"亂花漸欲迷人眼",他有些蠢蠢欲動,"每天都重複一樣的工作,太煩了,自己能力也可以,我就不信找不到更合適的"。於是,他幾經尋覓跳槽到另一家公司,日子過得和以前卻沒有什麼區別。

在工作中,我們需要改變心浮氣躁、好高騖遠的毛病,注重細節,從小事做起。在今天這個社會,幾乎所有的員工都胸懷大誌,滿腔抱負,但是成功往往都是從點滴小事開始的,甚至是從細小至微的地方開始。隻有把小事做好,才能真正地幹成大事。固守自己的本分和崗位,從普通的工作認真做起,付出自己的熱情和努力,才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職場中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