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人生真的太短暫了,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是時間限製了人們的生命,但是我們隻要充分地利用它,珍惜每分每秒,我們就能在有限的生命裏創造出工作的輝煌。
高效地利用時間
在工作中,每個人都需要時間來處理公事,也需要時間在繁忙工作與休閑生活之間取得平衡。但實際上多數人對時間管理的概念均十分模糊。
時間管理是追求成功必備的條件之一,一日的時間不多不少,就隻有24個小時,時間管理做得再好,也不能令一日的時間增加一些;可是,卻能夠使你用得更加有效率,不至於白白浪費。這是成功者必備的素質之一。
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說過:"時間是世界上最短缺的資源,除非善加管理,否則一事無成。"很多人抱怨時間不夠用,那其實並不是真的不夠用,而是由於時間管理不善,不知道自己把時間浪費在哪裏了。事實上,每一天的時間稍稍浪費一下,就會發覺時間已經流失,原本可以半小時完成的事,結果一兩個小時過去了卻還沒有做完。
鄭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這天早上和往常一樣,他走進辦公室,看到桌子上一疊報表,感到很頭疼。但是迫於工作需要,他隻好靜靜地坐下來,認真地審閱。當看了一部分後,秘書走了進來,告訴他有一位客戶要見他。
鄭先生毫不在意地說:"讓他先在會議室等一會,我馬上就過去。"
大約一杯茶的時間,鄭先生走進了會議室,看見客戶正焦急地在徘徊,他馬上滿臉堆笑地說:"真抱歉,我今天的事情太多了,實在抽不出時間。"
客戶聽了他的話,非常氣憤地說:"既然你是在沒有時間,那麼我們改天再談吧。"
說完,客戶轉身就走了。鄭先生不知所措地看著客戶的背影消失在門口。
第二天,鄭先生被公司辭退了,因為他的行為使公司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客戶。
在工作中,如果我們不會有效地安排和利用時間,就會像故事中的鄭先生一樣,嚴重影響工作效率,最終被職場淘汰出局。
有效地利用時間、珍惜時間隻有一個方法,那就是在你的生活中確立一個目標,一個符合道德標準的目標,並且盡心盡力地去實現這一目標。
一個人沒有奮鬥目標就是在浪費時間。毫無目的、漫不經心地工作是多麼浪費時間!確定目標能節省大量時間,能使人在工作中走上正道,每當他遇到一些事務,他都知道怎樣從中選擇有益於他的目標的事,避免與他的目標不相符的事。人們發現,工作最多的人往往時間最富裕。這是因為他們有明確的目標,他們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而正確地安排了他們的工作,而不是在猶豫不決中浪費他們的時間,更不會成為"客觀條件"的玩物,任其擺布;他們總是自己創造條件,並按照自己的生活目標而行事。
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說過:"要有生活目標,一輩子的目標,一段時間的目標,一個階段的目標,一年的目標,一個星期的目標,一天的目標,一小時的目標,一分鍾的目標......"我們要學會製定時間計劃,小到每天的安排,大到一生的安排,有效地利用時間,就會在工作中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時間管理的80/20法則
19世紀意大利經濟學家帕雷托(PARETO)發現: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這就是80/20法則,又稱為二八法則,是可以運用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麵的一個有趣的法則。
如果我們把80/20法則應用到時間管理上時,就會出現以下假設。一個人大部分的重大成就--包括一個人在專業、知識、藝術、文化或體能表現上所表現出的大多數價值,都是在他自己的一小段時間裏達成的。在創造出來的東西與花在創造活動上麵的時間這兩者之間,有極大的不平衡,不論這時間是以天、星期、月、年或一生為單位來度量。
80/20法則運用到時間管理上,具體表述為:80%的成績是在20%的時間內取得的;反過來說,80%的時間隻創造了20%的成績。它揭示了我們不願意接受的事實:我們所做的事情大部分是低價值的。我們所擁有的時間裏,一小部分時間比其餘的多數時間更有價值。它告訴我們那些能為我們帶來80%收益的事情就是重要的事情;那些高投入低回報的事情就是不重要的事情。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前麵去做,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少花時間去做。許多人用直覺即可明白這個道理,而千百個忙碌的人並不知道學習管理時間,他們隻是瞎忙。我們必須改一改我們對待時間的態度。80/20法則給我們進行時間管理提供了一種思考模式。
三年前,李明俊還是一個收入很低的銷售員,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個小時,年收入為2萬元。但現在,他每個天隻工作四小時,收入卻是以前的十倍。換算一下,他的時間報酬率竟然是以前的三十五倍!省下來的時間,他用來學習MBA,打球。
李明俊的時間複利是如何產生的?有一天,他工作到疲累不堪時,偶然讀到帕雷托的80/20法則:"20%的意大利國民,創造全意大利80%的財富",而不可思議的是,這法則適用於所有的事情。也就是說,"80%的產出,其實隻來自20%的投入,隻要將時間專注在那20%上,你就可以多出80%的時間。"重點是,你必須找出那"關鍵的20%"!
李明俊仿佛發現新大陸般的興奮,立刻攤出客戶與業績的關係圖,他發現,果然公司80%的業績,是由不到20%的客戶所撐起來的;但其他80%的客戶卻占據他過去大部分的時間,於是,他當機立斷,把時間重新分配,不再主動理會那些可有可無的客戶,專心伺候那20%的準客戶。接著,他將此一法則,運用在信息處理、客戶拜訪等各方麵。於是,他從一名普通的銷售員,晉升為銷售經理。
由此可見,將80/20法則運用在時間管理上時具有重要意義的,它能夠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以20%的付出取得80%的成果,最後的結果占了80%的大部分。因此,在你的工作或生活中,你應該把十分重要的項目挑選出來,專心致誌地去完成,即把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
運用80/20法則,你可以很快地找到符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法。80/20法則對於時間的分析,是與傳統看法不同的,而受製於傳統看法的人,可從這個分析中得到解放。80/20法則主張我們目前對於時間的使用方式並不合理,所以也不必試圖在現行方法中尋求小小的改善。我們應當回到原點,推翻所有關於時間的假定。依80/20法則的看法,如果我們在重要的20%的活動上多付出一倍時間,便能做到一星期隻需要工作兩天,收獲卻可比現在多60%以上。這無疑是對於時間管理的一項革命。
總之,隻要我們依循80/20法則,就能夠簡約工作,用較小的付出,得到較多的回報,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善於利用閑暇、零碎的時間
每個人一天的時間都一樣,但是善於利用零碎時間的人,就能得到更多的時間和益處。
所謂零碎時間,是指不構成連續的時間或一個事務與另一個事務銜接時的空餘時間。這樣的時間往往被人們毫不在乎地忽略過去。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零星、片斷的時間,如:車站候車或吃飯排隊的三五分鍾,睡前或醫院候診的半個小時等等。如果珍惜這些零碎的時間,把它們合理的安排到自己的工作中,積少成多,就會成為一個驚人的數字。
肖麗是一位鋼琴教師。有一天,她給學生上課的時候,忽然問大家,每天要花多少時間練琴。
有一個叫林超的學生說:"大約三四個小時。"
"你每次練習,時間都很長嗎?"肖麗老師又問。
"我想這樣才好。"林超說。
"不,不要這樣。"她說,"你將來長大以後,每天不會有長時間的空閑。你可以養成習慣,一有空閑就幾分鍾幾分鍾地練習。比如在你上學以前,或在午飯以後,或在休息餘暇,5分、10分鍾地去練習。把練習的時間分散在一天裏麵,如此彈鋼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那時林超大約隻有14歲,年幼疏忽,對於肖麗老師所說的道理未加注意,但後來回想起來真是至理名言,爾後他從中得到了不可估量的益處。
當林超在師範大學教書的時候,他想兼職從事創作。可是上課、看卷子、開會等事情把他白天晚上的時間完全占滿了。差不多有兩個年頭他一字未動,他的借口是沒有時間,這時,他才想起了肖麗老師告訴他的話。
到了下一個星期,他就把老師的話實踐起來。隻要有5分鍾的空閑時間,他便坐下來寫作100字或短短幾行。
出乎他意料之外,在那個周末,他竟寫出相當數量的稿子了。
後來,林超用同樣的方法積少成多,創作長篇小說。他的授課工作雖然十分繁重,但是每天仍有許多可利用的短短餘閑。他同時還練習鋼琴。他發現每天小小的間歇時間,足夠他從事創作與彈琴兩項工作。
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的零散時間,就算把工作和生活安排得再怎麼井然有序,難免總還是會在無意中多出一些零碎時間。但很多人都是浪費了這些零散的時間,而沒有能夠將這些零散的時間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做其他事情。如果可以做到每一點零散時間都充分利用,用來做一些小工作,譬如一些零散的工作,那麼積少成多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古往今來,許多有成就的人都非常注重零散時間的價值,達爾文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天,生病的達爾文坐在藤椅上曬太陽,麵容憔悴,精神不振。一個年輕人路過達爾文的麵前。當他知道麵前這個衰弱的老人就是寫了著名的《物種起源》等作品的達爾文時,不禁驚異地問道:"達爾文先生,您身體這樣衰弱,常常生病,怎麼能做出那麼多事情呢?"達爾文回答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
許多人往往認為那些零散的時間沒什麼用處,其實這些時間看似很少,但集腋能成裘,幾分將幾秒的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彙合在一起就大有可為。
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隻要擠就會有。大段時間固然應該珍惜,零星時間也絕不能白白浪費。大凡在工作中有所成就的人都善於利用零碎的時間。
吳斌是一家跨國公司的銷售經理,他善於利用一切瑣碎的空餘時間。即使在等紅綠燈或堵車時,他也會拿出客戶的資料看看,以加深印象。由於工作繁忙,他又要經常到外地出差,所以他有很多時間是在飛機上度過的。吳斌相信和客戶維持良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所以他常常利用飛機上的時間寫短信給他們。有一次,一位同機的旅客在等候提領行李時和他攀談說:"我在飛機上注意到你,在2小時48分鍾裏,你一直在寫短信,我敢說你的老板一定以你為榮。"吳斌笑著說:"是的,我的老板很賞識我。正是因為我能有效地利用時間,才從一名普通的職員提升為銷售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