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拒絕借口,決不拖延(3 / 3)

有一位熱心於慈善事業的企業家,總是盡自己的所能幫助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有一次他聽說某山區的一個村子很窮,窮的連最基本的溫飽都解決不了。於是他便決定向那個窮山村捐一筆錢,用來幫助他們脫貧致富。

捐錢之前,企業家決定親自到那個村子裏看看。他去了一戶民家裏,在那個黑洞洞的屋子裏,他看到那家人正在吃飯。他們沒有桌子,沒有凳子,甚至連雙筷子都沒有。一家人就這樣捧著飯碗蹲在地上,用手抓著吃。看到這一幕,企業家有了一種揪心的感覺,恨不得立刻就能改變著個村子的現狀,他決定回去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馬上把錢撥過來。

可是當他走出那戶村民家之後,卻突然改變了主意。回去之後,他撤銷了捐助的決定,對此人們百思不得其解。

後來企業家道出了原委:原來就在他走出那戶人家之時,突然注意到門前有一大片竹林。"守著竹林,他們連桌凳和一雙筷子都懶得做,給他們前又有什麼用呢?"企業家非常痛惜地說。

莊子曰:"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對於一個人來說,惰性是一事無成的重要原因。世上沒有哪個人生下來就該貧窮、潦倒。在機會均等的情況下,一個人能否有所作為,主要就看你能否克服惰性。

其實,惰性的表現往往隻不過是你自己的一個念頭,隻要你能夠把這個念頭打消了,那麼懶惰也就會從你的身上逃走了。趕走了懶惰的你,就自然而然地會從自己動手改造自己開始,你的許多實踐,你的許多行動,都會在你的勤勞中獲得回報。

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

服從是一種美德,是員工職業精神的精髓。每一個員工必須以服從為第一要義,沒有服從觀念,就不能在職場中立足。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服從的人就要遵照指示做事,暫時放棄個人的獨立自主,全心全意去遵循所屬機構的價值觀念。每一位員工都必須服從老板的安排,就如同每一個軍人都必須服從上司的指揮一樣。大到一個國家、軍隊,小到一個企業、部門,其成敗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是否完美地貫徹了服從的觀念。

沒有服從就沒有執行,公司運作的前提條件就是服從,可以說,沒有服從就沒有一切。在公司裏,你要給自己一個定位,明確自己的職責,服從公司分配給你的任務。

一天中午,老板問員工小王:"我讓你複印的資料複印好了嗎?"小王三分驚訝七分漫不經心地反問道:"複印什麼資料啊?"當著其他員工的麵,這位老板很丟麵子,氣呼呼地訓道:"你怎麼對我說過的話這麼不放在心上!"照常理來說,小王應該立即道歉,找個原因給老板一個台階下,待老板稍有息怒,迅速去把資料複印來交給他。這樣,老板再火盛也會陰轉晴,頂多再訓他幾句而已。但小王卻既沒有道歉,也沒有立即去複印資料,而是屁股一扭,轉眼不見了。老板怒火難消,當天就開除了小王。

從上麵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員工要以"服從"為工作的前提條件,如果一個員工不懂得服從,思想上沒有服從的觀念,那麼將會被企業所淘汰。服從是自製的一種形式,每一個員工都應去深刻體驗身為企業的一員,即使是很小的一分子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每一位員工都必須服從老板的安排。

服從就是無條件地執行,就是不著任何借口,快速認真的依從上級指令完成任務。倘若一名員工對公司的管理製度和營銷政策總是嗤之以鼻,嘲笑製度死板,抱怨銷售指標太高,他能自覺地遵守各項條規,百分百地執行目標嗎?總是一副自命不凡的樣子,認為老板的能力還不如他,根本不把老板放在眼裏,他能認真按照老板的意圖去完成工作嗎?接獲任務時,總要講條件、問原因、找理由,一副推三阻四、老大不高興的樣子,他能高質量、圓滿地完成任務嗎?

一家公司推出了一種新產品,需要銷售人員配合市場人員,到第一線去了解客戶對新產品的使用情況、需求狀況和滿意度水平,以及競爭對手的反應,並調查是否有替代產品的出現等信息。然而,銷售人員一個個消極怠工,根本不按照公司要求去了解和收集信息,並振振有詞地說:"我們的工作就是銷售產品,如果花時間在收集市場信息上,銷售任務如何完成?"

固然銷售人員最主要的任務是銷售產品,這點沒錯,但絕不是蒙著眼睛瞎撞,而是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隨時掌握市場、客戶、競爭對手的情況,並有義務和責任將這些信息第一時間反饋給公司,使公司及時調整和製定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從而有效地促進銷售工作。毫無引文,公司製定的任何策略,下達的任何任務,都是有指向、有目的、有原因的。如果實施每個任務前,員工都不能痛痛快快地去落實,都要討價還價,找借口去推托,公司的計劃如何落實?目標如何實現?

因此,在公司中,必須要保持上級指揮下級,下級服從上級的製度。若是不注意這一點,不但會給本人和上司造成麻煩,公司的業務進展也會不順利。

有一位叫吉米的年輕人,老板讓他去一個新的地方開辟市場,那是一個十分偏遠的郊區。很多人看來,公司生產的產品要在那裏取得銷路是十分困難的。其實,在把這個任務分派給吉米之前,老板曾經三次把這個任務交給過公司裏其他人,但是都被他們推脫掉了。他們一致認為那個地方沒有市場,接受這個任務最終結果將是一場徒勞。吉米在得到老板的指示後什麼也沒有多說,隻帶著一些公司產品的樣品出發了。

一個月後,吉米回到了公司,他帶回了令人振奮的消息,那裏有著巨大的市場。其實,吉米在出發之前,他也認定公司的產品在那裏沒有銷路。但是,由於他堅決的服從意識,他毅然前往,並用盡全力去開拓市場,結果最終取得了成功。

在工作中,服從可以讓人放棄任何借口,放棄惰性,擺正自己的位置,調整自己的情緒,讓目標更明朗,讓思緒更直接。有服從精神的員工,敢於挑戰,難事、棘事麵前不低頭,不管問題再多、困難再大、矛盾再複雜、任務再艱巨,也能努力克服。

在員工和老板的關係中,服從是第一位的,是天經地義的。員工服從老板,是上下級開展工作,保持正常工作關係的前提,是融洽相處的一種默契,也是老板觀察和評價一個員工的尺度。因此,作為一個合格的員工,必須服從老板的命令。

積極主動的工作

所謂主動工作就是不用別人告訴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在競爭異常激烈的時代,被動意味著挨打,主動就可以占據優勢地位。一個人要想在工作中獲得成就,就必須永遠保持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

在超市工作的張小姐一直認為自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員工,完成了自己應該做的事--記錄顧客的購物款。於是,她向經理提出了升職加薪的請求,沒想到經理竟然拒絕了,理由是她做得還不夠好。

有一天,張小姐和往常一樣,做完了手頭的工作,正和一個同事閑聊。這時,經理走過來,環顧四周,然後示意張小姐跟他走。經理一句話也不說,開始整理地麵上的垃圾,然後,她把所有的東西全部歸類並清掃。張小姐驚奇地看著這一切,逐漸醒悟過來:經理是想讓我做這些事!可是,從沒有人告訴我要做這些事啊!即使是現在,誰也沒有說過,這就是自身缺乏工作的主動性。

隻有當你積極主動的工作時,成功才會伴隨而來。而每一個公司也都在尋找能夠主動做事的人,並以他們的表現來給予他們相應的回報。所以,好員工都明白一個道理:與其被動地服從,不如主動地去完成。

比爾·蓋茨曾說過:"一個好員工,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去做事,積極主動去提高自身技能的人。這樣的員工,不必依靠管理手段去觸發他的主觀能動性。"任何一個企業都迫切的需要那些主動、負責的員工。優秀的員工往往不是被動地等待別人安排工作,而是主動去了解自己應該做什麼,做好計劃,然後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李誌明是一位有學識、有能力的部門主管,但卻在公司的一次人事變動中被撤職了,這讓大家都大覺意外,百思不得其解。在一次偶然的聚會中,有人遇見其直屬領導,問起此事,領導說:"他在工作中缺乏'主動',好幾次都見到他坐在辦公室內無事可做,在和別人閑聊,問之,他答說:'工作做完了'。工作能做得完嗎?做完的工作是我直接告訴他要怎樣做的工作,而不是真的完成了他的本職工作。"

仔細品味,這位領導說的話不無道理。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一個優秀的員工應該是一個積極主動工作的人。

主動做事情,是進取心的一種表現,也是優秀員工的必備素質。主動做事不僅會讓你超越別人,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會讓你百倍地發揮自身潛力,超越自我。當你做到了積極主動,超越了自我,就會發現,加薪和升遷原來很簡單。

某大型公司的宴會上,經理舉起酒杯向眾人宣布:"我要非常榮幸地向大家傳達一件事情,咱們公司勤懇、敬業的老員工:張明先生明天就要退休了,因為他這些年來對工作的貢獻,他可以享受到公司裏很豐厚的退休金,就此,讓我們舉杯向張明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敬意。"這時,宴會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但是在一旁坐著的肖強卻表現得不那麼從容和興奮,此時有人悄悄地詢問他:"肖強,您沒事吧?看起來,您很不開心嗎?"此時的肖強很悲傷地說:"我很難過,也很後悔,當初我和張明是同一天進的咱們公司,可是我從來就是循規蹈矩,隻知道認真勤懇做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不是像張明那樣凡事都積極主動、關心公司上下很多的事務......想想這都是自己工作太不主動的原因。"說著,肖強羞愧地低下了頭。

在現代職場中,過去那種聽命行事的風格已不再受到重視,積極主動工作的員工將備受青睞。

拿破侖·希爾曾經說過:"'自動自發'是一種極為難得的美德,它能驅使一個人在不被吩咐應該去做什麼事之前就能主動地去做應該做的事。"主動的工作吧,千萬不要等到你的老板來催促你的時候。主動去做老板沒有交代的事情,並把這些事做好,你就能提升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位置,就會被調升到更高的職位,獲得更大的成功。

總之,在工作中保持一種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時刻與公司製定的長期計劃保持一致,以實際行動和良好的業績來敦促自己,就能讓我們在平凡的工作中脫穎而出,成為被老板賞識的人。

每天比別人多做一點

獲得成功的秘密在於全力以赴,每天多做一點。多做一點會使你最大限度地展現自己的工作態度、最大限度地發揮你的天賦,從而使你的自身價值不斷得以提升。

玫琳凱?洛佩茲小姐最先為邁克工作時,職務很低,但現在卻已經成為李斯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擔任其下屬公司的總經理。玫琳凱?洛佩茲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升遷,秘密就在於"每天多做一點"。

"在為邁克現在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後,所有的人都回家了。邁克先生仍然會留在辦公室裏繼續工作到很晚。因此,我決定下班後也留在辦公室裏。是的,的確沒有人要求我終於做,但我認為自己應該留下來,在需要時為邁克先生提供一些幫助。

"像工作中找文件或打印材料等事情,起初都是邁克先生自己親自做。但是到了後來,他發現下班後我也急需待在公司,準備隨時聽候他的吩咐,這樣,就讓我幫助他做些這樣的日常性工作......"

邁克先生為什麼會養成召喚玫琳凱?洛佩茲小姐的習慣呢?因為她自動留在辦公室,使邁克先生隨時可以看到他,並且誠心誠意為其服務。這樣做獲得了報酬嗎?沒有。但是她獲得了更多的機會,使自己贏得老板的關注,最終獲得了提升。所以說,"每天多做一點"的工作態度能使你的工作逐漸變得更加出色而從競爭中脫穎而出。

每天多做一點,也許會占用你的時間,但是,你的工作會獲得很大的不同,因為你會比別人積累更多的東西,如經驗、技能、工作效率等等。更為重要的是,你的行為會使你贏得良好的聲譽,並增加老板對人的器重和賞識。

當今社會不斷發展,作為公司的員工,你的工作範圍也應該不斷地擴大。不要逃避責任,說"這不是我應該做的事"。隻要你為公司多出一份力,那麼你就多了一份發展的空間。

全心全意專注工作、盡職盡責完成任務對於獲取成功來說,還是不夠的。你還應該比自己分內的工作多做一點,每天多努力一點,比別人期待的更多一點,如此可以吸引更多的注意,給自我的提升創造更多的機會。

美國有一個叫亨利·瑞蒙德的人,他起初在美國《論壇報》做編輯工作,剛開始時的工資非常少,隻能勉強糊口,但他還是每天平均工作13~14小時。往往是整個辦公室的人都走了,隻有他一個人在工作。"為了獲得成功的機會,我必須比其他人做更紮實的工作,"他在日記中隻有寫道,"當我的同事們在酒吧時,我必須在工作間裏;當他們熟睡時,我必須在學習。"後來,他稱為了美國《時代周刊》的總編。

成功的人永遠比別人做得更多更徹底。如果不是你的工作,而你做了,這就是機會。有人曾經研究為什麼當機會來臨時,我們無法確認,因為機會總是喬裝成"問題"。當顧客、同事或老板交給你某個任務或難題時,也許正為你提供和創造力一個珍貴的機會。對於一個優秀的員工來說,公司的組織結構如何,誰該為此問題負責,誰應該具體完成這一任務,都不是最重要的,在他心目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如何將問題解決。

下一次,當顧客、同事或是你的老板要求你提供幫助,做一些分外的事情,而不是讓他人來處理時,積極地伸出援助之手,多做一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