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拒絕借口,決不拖延(1 / 3)

第三章 拒絕借口,決不拖延

--用行動證明一切

萬事始於心動,成於行動,行動是成功的階梯。我們的目標再偉大,若不行動,都是空的,我們還是不能成功的,人生中僅有一個偉大的目標是不夠的。如果不去用行動去實現這個目標,無論你具備怎樣的才華,無論有多少人真誠地去幫你,無論有多好的機遇等著你,成功都隻能是一種空想。

今日事今日畢

凡是對於今天的事務不能當日料理清楚,而要挪用明天的時間來抵補的人,你能夠期待他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嗎?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不會把今天要完成的事情留到明天去做,他們總會以更快的速度力爭在設定的時間之內把所有的事做完。

從前,有一位年輕的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大畫家馬蒂斯請教。馬蒂斯指出了幾處他不滿意的地方。

"謝謝您,"這位年輕的畫家說:"明天我全部修改。"

馬蒂斯激動地問:"為什麼要明天?您想明天才改嗎?要是您今晚就死了呢?對於一個年輕人來說,做什麼事都得把握眼前每一件事,容不得半點不踏實......"

可見,時間是不等人的,我們必須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有些人總是習慣把今天應當而且可以完成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做,以至於"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殊不知,昨天是期票,明天是支票,今天才是現金,萬事等明天必然養成懶惰、拖遝的惡習,最終落得虛度年華,閑白少年頭。

1999年7月中旬,美國洛杉磯地區的氣溫高達40多度,路上的行人很少,因為沒有人願意在這麼熱的天氣裏活動。一次,因運輸公司駕駛員的原因,運往洛杉磯的海爾洗衣機零部件多放了一箱,這件事本來不影響工作,找機會調回來即可,但美國海爾貿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經理丹先生卻不這麼認為,他說:當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調回來的內容,哪能把當日該完成的工作往後拖呢?!於是丹先生冒著酷暑把這箱零部件及時調換了回來。

正是因為海爾集團有著這樣一種絕不拖延,"今日事今日畢"的精神,才使得海爾成為世界著名企業500強,海爾品牌,譽滿全球。

現在該做的事,現在就做。上午要做完的工作,上午一定完工。今天要完成的工作,今天一定完成。這是按計劃、分步驟達到成功的唯一做法,也是所有優秀員工共通的做事風格。

今日事今日畢,不僅可以加快你的辦事速度,而且可以使你享受到完成任務的喜悅。

傑克是某跨國集團公司的總裁,他總是忙得不可開交,想找點時間度假非常困難,可是他的工作卻從來也沒有幹完過。有一次,他參加了一次時間管理研討會,並取得了很大進展。他有一個很得意的心得:"如果你當天事當天畢,就不再需要加班工作了"。

在以後的日子裏,傑克養成了"今日事當日畢"的好習慣。他現在不再加班工作了。每周工作50至55個小時的日子也已經一去不複返,也不用把工作帶回家做了。按保守的說法,他每天完成與過去同樣的任務後還能節餘1個小時。

可見,遵守"今日事當日畢"的工作原則,能夠使你像傑克一樣擺脫以往糟糕透頂的生活。

"今日事今日畢"是一種相當好的工作態度!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要有正確的工作態度。把今天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天,那麼今天的事情我就要全力以赴地做完。如果沒有做完怎麼辦呢?不要下班,不要拖延到明天。每一天都要這樣告訴自己,同時也要這樣認真地去做。當你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果斷決策能力並把它當作自己的行為準則時,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沒有任何借口

借口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一旦養成了找借口的習慣,你的工作就會拖遝、沒有效率。即便如此,人們還是常常喜歡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借口,不是抱怨職位、待遇、工作環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或老板,而很少能夠清醒地問問自己:"我努力工作了嗎?我真的對工作負責了嗎?"尋找借口唯一的好處,就是把屬於自己的過失掩飾掉,把應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轉嫁給社會或他人。這樣的人,在企業中不會成為稱職的員工,也不是企業可以期待和信任的員工。我們應該知道,抱怨的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借口隻會讓人一事無成。

在某企業的季度會議上--營銷部經理說:"最近銷售不好我們有一定責任。但主要原因是,對手推出的新產品比我們的好。"

研發經理"認真"總結道:"最近推出的新產品少是由於財務部門削減了研發預算。"

財務經理馬上接上解釋:"公司采購成本在上升,我們必須削減。"

這時,采購經理跳起來說:"采購成本上升了10%,是由於俄羅斯一個生產鉻的礦山爆炸了,導致不鏽鋼價格急速攀升。"

於是,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原來如此。"言外之意便是:大家都沒有責任。

最後,總經理終於發言:"這樣說來,我隻好去考核俄羅斯的礦山!"

這樣的情景經常在不同企業上演著--當工作出現困難時,每個人不是先找自身的問題,而是找借口指責相關的人沒有配合好自己的工作。找到借口的人,通常是想將自己的過失掩蓋掉,心理上得到暫時的平衡。但長此以往,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借口可找,人就會疏於努力,不再想方設法爭取成功,而把大量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上。在工作中,借口是逃避做事責任、放鬆工作要求、縱容放任自己的理由。

休斯·查姆斯在擔任"國家收銀機公司"銷售經理期間曾麵臨著一種最為尷尬的情況:該公司的財政發生了困難。這件事被負責推銷的銷售人員知道了,並因此失去了工作的熱忱,銷售量開始下跌。到後來,情況更為嚴重,銷售部門不得不召集全體銷售員開一次大會,全美各地的銷售員皆被召去參加這次會議。查姆斯先生主持了這次會議。

首先,他請手下最佳的幾位銷售員站起來,要他們說明銷售量為何會下跌。這些被點到名字的銷售員一一站起來以後,大家有一個共同的理由:商業不景氣,資金缺少,人們都希望等到總統大選揭曉後再買東西等等。

當第五個銷售員開始為他無法完成銷售配額找出種種借口時,查姆斯先生突然跳到一張桌子上,高舉雙手,要求大家肅靜。然後,他說道:"停止,我命令大會暫停10分鍾,讓我把我的皮鞋擦亮。"然後,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黑人小工友把他的擦鞋工具箱拿來,並要求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子上不動。在場的銷售員都驚呆了。他們有些人以為查姆斯先生發瘋了,人們開始竊竊私語。就在這時,那位黑人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隻鞋子,然後又擦另一隻鞋子,他不慌不忙地擦著,表現出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後,查姆斯先生給了小工友一毛錢,然後發表他的演說。他說:"我希望你們每個人,好好看看這個小工友。他擁有在我們整個工廠及辦公室內擦鞋的特權。他的前任是位白人小男孩,年紀比他小得多。盡管公司每周補貼他5元的薪水,而且工廠裏有數千名員工,但他仍然無法從這個公司賺取足以維持他生活的費用。"

"可是現在這位黑人小男孩不僅可以賺到相當不錯的收入,既不需要公司補貼薪水,每周還可以存下一點錢來,而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環境完全相同,也在同一家工廠內,工作的對象也完全相同。"

"現在我問你們一個問題,那個白人小男孩沒有得到更多的生意,是誰的錯?是他的錯,還是顧客的錯?"

那些推銷員不約而同地大聲說:"當然了,是那個小男孩的錯。"

"正是如此。"查姆斯回答說,"現在我要告訴你們,你們現在推銷收銀機和一年前的情況完全相同:同樣的地區、同樣的對象以及同樣的商業條件。但是,你們的銷售成績卻比不上一年前。這是誰的錯?是你們的錯,還是顧客的錯?"

同樣又傳來如雷般的回答:"當然,是我們的錯。"

"我很高興,你們能坦率承認自己的錯。"查姆斯繼續說,"我現在要告訴你們。你們的錯誤在於,你們聽到了有關本公司財務發生困難的謠言,這影響了你們的工作熱忱,因此,你們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隻要你們回到自己的銷售地區,並保證在以後30天內,每人賣出5台收銀機,那麼,本公司就不會再發生什麼財務危機了。你們願意這樣做嗎?"

大家都說"願意",後來果然辦到了。那些他們曾強調的種種借口:商業不景氣,資金缺少,人們都希望等到總統大選揭曉以後再買東西等等,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統統消失了。

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責任,在責任和借口之間,選擇責任還是選擇借口,體現了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有了問題,特別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可能讓你懊惱萬分。這時候,有一個基本原則可用,而且永遠適用。這個原則非常簡單,就是永遠不放棄,永遠不為自己找借口。

沒有任何借口是執行力的表現。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工作就是不找任何借口地去執行。

別讓工作遺死在拖延的腹中

拖延是一種很壞的工作習慣,阻止我們去完成每天工作任務的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拖延"。我們之中的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拖延。

一位年輕的女士即將當媽媽了,她打算為即將出世的孩子織一身最漂亮的毛衣毛褲。她在老公的陪同下買回了一些顏色漂亮的毛線,可是她卻遲遲沒有動手,有時想拿起那些毛線編織時,她會告訴自己:"現在先看一會兒電視吧,等一會兒再織",等到她說的"一會兒"過去之後,可能老公快要下班回家了。於是她又把這件事情拖到明天,原因是"要給老公做晚飯"。等到孩子快要出生了,那些毛線還像新買回的那樣放在櫃子裏。老公因為心疼老婆,所以也並不催她。後來,婆婆看到那些毛線,告訴兒媳不如自己替她織吧,可是兒媳卻表示一定要自己親手織給孩子。隻不過她現在又改變了主意,想等孩子生下來之後再織,她還說:"如果是女孩子,我就織一件漂亮的毛裙,如果是男孩就織毛衣毛褲,上麵一定要有漂亮的卡通圖案。"

孩子生下來了,是個漂亮的男孩。在初為人母的忙忙碌碌中孩子一天一天地漸漸長大。很快孩子就一歲了,可是她的毛衣毛褲還沒有開始織。後來,這位年輕的母親發現,當初買的毛線已經不夠給孩子織一身衣服了,於是打算隻給他織一件毛衣,不過打算歸打算,動手的日子卻被一拖再拖。

當孩子兩歲時,毛衣還沒有織。

當孩子三歲時,母親想,也許那團毛線隻夠給孩子織一件毛背心了,可是毛背心始終沒有織成。

......

漸漸地,這位母親已經想不起來這些毛線了。

孩子開始上小學了,一天孩子在翻找東西時,發現了這些毛線。孩子說真好看,可惜毛線被蟲子蛀蝕了,便問媽媽這些毛線是幹什麼用的。此時媽媽才又想起自己曾經憧憬的、漂亮的、帶有卡通圖案的花毛衣。

可見,拖延讓人一無所獲,是對寶貴生命的一種無端浪費,這樣的行為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斷發生,如果把你一天的時間記錄下來,你會發現,拖延不知不覺地消耗量你大部分的時間。

今天該做的事情拖延到明天完成,現在該打的電話拖延到一兩個小時後才打,這個月該完成的報表拖延到下個月,這個季度該達到的經營計劃要等到下個季度......凡事都留待明天處理的態度就是拖延,這就是一種不良的工作習慣。

拖延是一切目標、行動、信念的最大障礙、拖延總是以借口為向導,讓我們坐失機會,而借口總是合情合理,讓拖延順理成章,習慣成自然,讓我們的心靈難以覺察。

小張和小王是同一家出版社的兩個編輯。剛進出版社時,他們的薪水都很低。

麵對僅夠糊口的薪水,小張十分不滿意。於是,他經常埋怨、找借口、推卸責任,做事也總是拖拉,效率很低。總編讓他當天寫好一篇書評,可他卻拖到第二天依然尚未寫好,總編批評他,他就帶著情緒工作,把書評寫得亂七八糟。漸漸地,小張總是為遲遲不能完成的工作找各種借口來開脫自己。

小王則不同。他雖然對低薪也有一種不平衡感,但他並未一味地去抱怨、鬧情緒。他工作積極主動,從不拖延,總編交給他的工作任務,他總能提前完成。不但如此,他還主動熟悉圖書的排版、印刷、銷售工作。他的敬業、勤奮、好學,引起總編的注意。不久,小王就被提拔為總編助理。

擔任助理一職後,小王依然積極主動,無論大小事情,他總是第一時間完成;一些重要的、緊急的、需要決策的事,他會及時向社長彙報,並督促各部門保質保量完成。在小王的組織管理和協調下,出版社的工作效率大有提高。

一個拖延,一個高效。兩個人的境遇迥然不同。拖延這種行為最可怕之處不在於拖延本身而在於它極易轉化為習慣。做事習慣性的拖延者往往是製造借口與托辭的專家。每當他們付出勞動或者作出抉擇時,總會找出一些借口來安慰自己,總想讓自己輕鬆些、舒服些。他們總是製造借口,想出千百個理由為事情未按計劃實施而辯解。這樣的人是不可能高效工作的,他們也不可能有完美成功的人生。

立即執行,便會感到簡單而快樂;拖延執行,便會感到艱辛而痛苦。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隨時主動地工作。

遇事不要猶豫

人們常說遇事不要猶豫,就是說在麵臨抉擇時,要果斷做出選擇。

有一個六歲的小男孩,一天在外麵玩耍時,發現了一個鳥巢被風從樹上吹掉在地上,從裏麵滾滾出了一隻嗷嗷待哺的小麻雀。

小男孩決定把它帶回家喂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