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死--生命無常人從容 遠親不如近鄰(2 / 2)

三是互相關心。鄰裏是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人,相處時間較長,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所以 應 該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鄰居家有了困難,應當積極地予以幫助;鄰居家有了病人,應當熱情 地給予關照。長輩要關懷愛護鄰居家的孩子,孩子們更應當尊敬鄰居家的長者。隻有這樣, 鄰裏之情才能勝過遠親,甚至親如一家。

唐代詩人杜甫,因安史之亂回到老家四川夔州,住在一所草堂裏。草堂前有幾棵棗樹,每到 秋天果實累累,這時他的鄰居--一個老寡婦常來打棗充饑,杜甫常任她去打,從不幹涉。 有一年杜甫搬家便把房子讓給了一個姓吳的親戚住。這個親戚來了以後就圍上籬笆,以防老 婦人打棗。杜甫得知此事之後寫了一首詩委婉規勸他的親戚不要這樣做,這便是那首著名的 七律詩《又呈吳鄰》:

堂前撲棗住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不為困窮寧有此,隻緣恐懼轉須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插疏籬卻甚真。

已訴征求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中。

從這首詩,我們能真切感覺到杜甫對窮苦鄰居的關心體貼。

此外,鄰裏相處還要注意一些細節:鄰居見麵,微笑點頭打招呼;不要東家長西家短,背後 議論;關心鄰居,但不要隨意上門聊天,不要坐在沙發上就不想走;交換意見要講究方式, 可以在門縫裏留便條,也可以打電話、發郵件;登門拜訪最好事先預約通知;不妨彼此留個 電話,相互有個照應;要尊重鄰居的私人空間;友愛互助,鄰居有難,盡力幫助;多參加鄰 裏之間的公益活動;外出遠行告訴鄰居,以備急用;孩子間發生矛盾,不要偏袒自己子女, 指責人家孩子;娛樂時不要影響鄰居;鄰裏往來,經濟上要一清二白,有借有還;不要破壞 公共環境,等等。

鄰裏關係,是一種十分重要的人際關係。俗話說,行要好伴,住要好鄰。隔鄰居,不隔心。 鄰裏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接觸十分頻繁,處理好鄰裏關係,做到互敬、互信、 互助、互讓,和睦相處,不僅有利於各自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使大家過得愉快,有利於各 家的生活幸福,而且也有利於社會的安定團結。正如孟子所說:"鄉裏同井,出入相友,守 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在南北朝的時候,有個叫呂僧珍的人。他為人正直,很有智謀和膽略,因此受到人們的尊敬 和愛戴,而且遠近聞名。因為呂僧珍的品德高尚,人們都願意與他接近和交談。有一個有錢 人就在呂僧珍家隔壁買了一套房屋。有人問他:"你買這房子花了多少錢?""一千一百兩 ,"那人笑著說:"一百兩是用來買房屋的,那一千兩是用來買鄰居的。"

這個"千金買鄰"的故事從另外一個側麵說明了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一個人想要生活開 心,想要在事業上取得成功,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鄰裏關係。整天和鄰居別別扭扭,或者鄰 裏 之間總是互相找茬,三天兩頭打官司告狀或讓居委會調解,那不是成天給自己添堵,怎麼能 有心思幹好事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