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生死--生命無常人從容 百善孝為先
人生五倫孝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
為人子女應孝順,不孝之人罪滔天。
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報親恩。
世上惟有孝字大,孝順父母為一端。
孔子說"百善孝為先",孝在人們眾多美好品行當中是最根本的,為什麼呢?因為在人 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災 病讓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 艱辛。如果連這種恩情都不報答的話,還能算是人嗎?就連動物也不如。
在動物界中,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孝。小羊羔要跪著吃母羊的奶,以跪的方式表達對 母愛的感恩之情。小烏鴉為了報達父母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不能外出捕食時,就將食物 口對口地喂給年老的父母。連烏鴉都如此孝順,作為人類的我們孝敬父母更是 責無旁貸。
古代有名的孝子故事,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一些,諸如:孝感動天、親嚐湯藥、百裏 負米、蘆衣順母、戲彩娛親、賣身葬父、乳姑不怠、臥冰求鯉、恣蚊飽血、棄官尋母等, 都是很典型的為古人稱道的孝行。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古人的孝行未必都符合現在的 道德規範和法律規範,但從這些故事中悟出孝的重要,並在生活中做一個孝順之人,是永遠 都不會過時的。
本書提倡平常心做人,但唯獨在敬孝方麵,不能以平常心,而要有一顆積極的、火熱的心, 特別要做到這麼兩點,一是及時,二是尊親。
世上有一件事最不能遲做,那就是孝養父母。因為能孝敬父母的時間是一日一日遞減的。如 果我們不能及時敬孝,就會徒留終身的遺憾。就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回答意大利記者提 問時也說:"我認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順。"朱德元帥也曾沉重地對外國記者說:" 我一生中最大的遺憾是沒能侍奉老母。她去世時,我沒能端一碗水給她喝。"
有首民間歌謠這樣傳唱著:
人子一日長一日,爹娘一年老一年。
勸人行孝當及時,莫許來日行孝願。
等到父母去世後,想要盡孝難上難。
縱有豬羊靈前供,爹娘何曾到嘴邊。
不如活著吃一口,粗茶淡飯也香甜。
歌謠說的就是孝順是不能等待的事。因此,我們在父母健在 的時候,要及時孝養,不要等到父母不在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仲由是周朝春秋時候魯國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從小家境貧寒,非常節儉,經常靠 吃野菜度日。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係,但怕父母營養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
家裏沒有米,為了讓父母吃到米,他必須要走到百裏之外的地方才能買到米,再背著米 趕回家裏,奉養雙親。百裏之外是非常遠的路程,也許現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兩次。可 是一年四季經常如此,就極其不易。然而仲由卻甘之如飴。為了能讓父母吃到米,不論寒風 還是烈日,他都不辭辛勞地跑到百裏之外買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氣非常寒冷,仲由頂著鵝毛大雪,踏著河麵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 ,腳被凍僵了。抱著米袋的雙手實在凍得不行了,便停下來,放在嘴邊暖暖,然後繼續趕路 。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浹背,仲由都不停下來歇息一會,隻為了能早點回家給父母做可口的 飯菜;遇到大雨時,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裏,寧願淋濕自己也不讓大雨淋到米袋。
後來,仲由的父母雙雙過世,他就南下到了楚國。楚王聘他當官,給了他很優厚的待遇。一 出 門就有上百輛的馬車跟隨,每年給的俸祿也非常多,所吃的飯菜很豐盛,過著富足的生活。 但 他並沒有因為物質條件好而感到歡喜,反而時常感歎,因為他的父母已經不在了。他是多 麼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過好生活;可是父母已經不在了,即使他想再負米百裏之外奉養 雙親,都永遠不可能了。